圖書信息
出版社: 江西美術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2月1日)
平裝: 69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07497059, 780749705X
條形碼: 9787807497059
尺寸: 24.4 x 18.6 x 3.6 cm
重量: 1.4 Kg
作者簡介
王璜生,博士,廣東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館專家委員會委員,廣州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特聘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一級美術師。獲義大利總統頒發的“騎士勳章”和法國政府頒發的“騎士勳章”。
出版美術史論專著《中國明清國畫大師研究叢書——陳洪綬》(吉林美術出版社1995年版);出版《王璜生/天地悠然》(遼寧美術出版社1996年版)、《王璜生——生活與藝術》(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日常心情——王璜生大花系列》(嶺南美術出版社2005年版)、《天地/悠然——王璜生水墨藝術》(嶺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版)等多種個人繪畫專集。
胡光華,美術學博士,歷任華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華南師範大學首批特殊崗位和特聘崗位教授、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術史研究中心主任。
專著《中華民國美術史》獲第二屆全國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和江蘇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明清油畫》獲湖南省第六屆圖書評比二等獎;《澳門繪畫史》獲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學術研究獎學金;主編《海外藏中國歷代名畫·六》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在《美術》《文藝研究》《美術研究》《美術觀察》《裝飾》和《美術與設計》等國家級藝術類核心期刊發表論文80餘篇。
內容簡介
《中國畫藝術專史:山水卷》這部分的作者,儘管還可以攀登最高點,但至少已經把攀登百丈高崖的困難征服了。作者把思維活力投入這門學科中,而且起到了對史的融合、轉化的效果,這就是勝利,這就是碩果。撰寫花鳥畫史,僅從對描繪對象的客觀存在中,反映出不同時代、不同人對客觀世界的不同認識,從而尋求人在生活中率真的審美情操。其難易之處,在於歸結到這門藝術所要表現的筆墨形態。而這種表現,正體現在東、西方以至五大洲人們的共同語言與不同習慣上。
媒體評論
山水是自然界可塑可及的形態,人類生存,一大部分在山水間。歷史上的儒、釋、道諸家,都以各自的哲學、王張與要求,賦予山水的內涵。山水畫家,多數成為“仁智者”,千百年來,他們用墨彩畫大山大水,也畫一丘一壑,或畫華岳千尋,或畫長江萬里……
本書作者,理順其變化脈絡,在其自為體系的綱目上,作了有條不紊的闡釋,似乎簡略一些,但已顯出它的系統性,而且歸於嚴密的邏輯中,這便是科研有得的可貴表現。作者憑著多年的藝術實踐與對流傳有緒的作品的認真考察,他們以激宕的美感來解釋這些歷史現象出現的原因及其在文化上的影響。他們肯定並突出精華,率直地拂拭那些塵埃。該書另一個特點,包含著對技法問題的探討,他們通過對繪畫技術演變的分析,用以揭示中國畫的發展規律,並上升到繪畫風格和美學觀的闡述,在闡述中,解答了歷史上的這些畫家如何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所作出的創造價值。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畫藝術專史》,表明了新世紀開始,美術史領域中好像又有一支充滿生命力的春筍破土而出。
——王伯敏(著名美術史專家)
目錄
序/1
總論/5
緒論/16
第一編 中國山水畫的文化精神
引言/19
第一章 山水畫的人文資源/20
第一節 由“混沌之美”到“天人合一”/20
第二節 從“中和之美”到“樂山樂水”/23
第三節 由“以心感靈”到主體人格的高揚/26
第二章 山水畫的精神特徵/30
第一節 “山水”作為精神的意象/30
第二節 “虛”作為精神的境界/34
第三節 “游”作為精神之所託/36
結語/40
第二編 前山水畫時期(史前至秦漢)
引言/43
第一章 前山水畫意識/44
第二章 前山水畫因素——先秦兩漢時期人與自然的關係/50
第三章 前山水畫形態/55
第一節 與地理有關的前山水圖像/55
第二節 與紋樣及裝飾有關的前山水圖像/58
第三節 與畫像石(磚)相關的前山水圖像/60
結語/64
第三編 山水畫的自覺與獨立(魏晉南北朝)
引言/67
第一章 促使山水畫意識自覺和獨立發展的社會因素/68
第一節 社會的動盪和人生的無常/68
第二節 玄學與老莊之學、佛學的影響/69
第三節 文學的影響/71
第二章 山水畫的獨立成科/73
第一節 脫胎於人物畫背景的山水畫/73
第二節 融美於地理繪畫的山水畫/79
第三節 分離於裝飾繪畫的山水畫/83
第四節 山水畫理論的“超前”發展/85
第三章 重要畫家及理論/87
第一節 顧愷之和他的《畫雲台山記》/87
第二節 宗炳和《畫山水序》/89
第三節 王微的《敘畫》/93
第四節 畫家、畫跡論考/96
一、史籍著錄的與山水畫有關的主要畫家和畫跡/96
二、現存與山水題材相關的主要畫跡實物/97
結語/104
第四編 山水畫的發展和突變(隋、唐)
引言/107
第一章 山水畫模式建立及風格發展的社會基礎/108
第二章 由繁華而成的金碧風格·從展子虔到李思訓/110
第一節 展子虔與董伯仁/110
第二節 “二閻”和李思訓父子/113
第三章 變革而自由的精神·吳道子的初變與多樣化傾向/120
第一節 吳道子/120
第二節 畢宏與韋偃、張躁及王墨/122
第四章 涵詠文人理想·王維、鄭虔、盧鴻/126
第一節 王維和他的水墨理想/126
第二節 鄭虔、盧鴻、王宰等的文人畫風/130
第五章 民間的互補及其他的山水畫/132
第一節 敦煌壁畫中的山水畫/133
第二節 其他類型山水畫/139
第六章 唐代的山水畫理論/144
第一節 創作主體心理的體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144
第二節 史學形態的論述——《歷代名畫記》中的“論山水”/145
結語/148
第五編 山水畫的鼎盛與風格化(上·五代及北宋)
引言/151
第一章 圓融、多元、理性的山水精神/152
第二章 自信地面對自然/154
第一節 荊浩與關'~/154
第二節 范寬/159
第三節 李成/164
第四節 郭熙與王詵/169
第三章 含蓄的南方情懷/181
第一節 董源和巨然/181
第二節 與江南畫風有關的畫家/190
第四章 “墨戲雲山”和文人繪畫意趣/200
第一節 米氏父子的“墨戲雲山”/200
第二節 文人的繪畫意趣和文人畫的肇始/203
第五章 雍容的江山氣度/208
第一節 王希盂和趙佶/208
第二節 燕文貴與江參/211
第六章 五代、北宋山水畫理論的豐富和成熟/216
第一節 荊浩的《筆法記》和“六要”/216
一、“六要”與“圖真”/216
二、“四勢”與“二病”/218
第二節 郭熙的《林泉高致集》/219
一、“君子愛乎山水”:山水人生與精神人格/220
二、“山水有體”:如何看山水/221
三、“取之精粹”:師法自然與選材求精/222
四、“咫尺千里”:“三遠”理論的建立/223
第三節 米芾《畫史》和“適興”的“平淡天真”/224
第四節 《宣和畫譜》中的“山水門”/226
結語/230
第六編 山水畫的鼎盛與風格化(先·南宋及遼金)
引言/233
第一章 剛勁的風格/234
第一節 從崇古到獨創的李唐/234
第二節 秀勁溫穩的劉松年/239
第三節 剛硬簡略的馬遠、夏圭/242
第二章 蒼潤或荒率的風格/250
第一節 趙伯駒和趙伯驌/250
第二節 朱銳和馬和之/253
第三節 梁楷、牧溪和玉澗/256
第三章 遼、金山水畫/262
第一節 遼代山水畫/262
第二節 金代山水畫/265
結語/270
第七編 山水畫的文人化(元代)
引言/273
第一章 山水中的文人品格/274
第一節 時代背景與“逸”的文化內涵/275
第二節 文人的直接參與和山水畫的人格化過程/278
第二章 文人山水畫的興起:趙孟煩與錢選/285
第一節 趙孟頫鬱結矛盾的生平與“托古改制”的藝術成就/285
第二節 錢選與青綠山水的文人化/291
第三章 得“米家”遺意和承“董、巨”風格的山水畫/297
第一節 高克恭及其“閒逸”山水/297
第二節 方從義及其“放逸”山水/300
第三節 繼承董、巨風格的山水畫/301
第四章 山水畫之變與成熟:黃公望/307
第一節 黃公望生平思想之變/307
第二節 黃公望山水畫藝術成就/309
第五章 “漁父”與漁隱:吳鎮/318
第一節 吳鎮的生平與人格思想/318
第二節 吳鎮的繪畫變法思想/320
第三節 吳鎮的“漁父”漁隱山水/322
一、“漁父”漁隱情結/322
二、雲散天空煙水闊/324
第六章 闊遠與高逸:倪瓚/327
第一節 倪瓚的身世生平/327
第二節 倪瓚的山水畫藝術成就/330
第七章 書齋與隱逸:王蒙/336
……
第八章 繼承“李、郭”風格的山水畫/347
第九章 元代山水畫理論及繪畫材質、觀念和技術之變/356
第八編 山水畫的學術化(上·明代)
第一章 抗爭中的學術發展/372
第二章 從院體到“浙派”山水畫/380
第三章 沈周、文徵明與“吳門畫派”/401
第四章 院體別派/422
第五章 董其昌與“松江派”/433
第六章 藍瑛與“武林派”/442
第七章 陳洪綬、吳彬的古拙奇誕山水/447
第八章 “南北宗論”及明代山水畫理論/455
第九編 山水畫的學術化(下·清代)
第一章 清代山水畫的四大流派——自我派、仿古派、中西融匯派、院體派/469
第二章 自我派四大家/475
第三章 清初自我派其他畫家及畫派/494
第四章 仿古派/518
第三章 與西方繪畫影響有關的山水畫/615
第四章 與寫生之風有關的山水畫/626
第五章 與傳統精神有關的山水畫/648
餘論/672
後記/674
圖版目錄/676
主要參考文獻/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