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名稱】敘畫
【類別】中國古文、畫論著作。
【年代】南朝宋
【作者】王微
釋文
:夫言繪畫者,竟求容勢而已。且古人之作畫也,非以案城域、辨方州、標鏡阜、劃浸流。本乎形者,融靈而變動者心也。靈無所見,故所託不動;目有所極,故所見不周。於是乎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以判軀之狀,盡寸眸之明。曲以為嵩高,趣以為方丈,以友之畫,齊乎太華。枉之點,表夫龍淮。眉額頰輔,若晏笑兮;孤岩郁秀,若吐雲兮。朴變縱化而動生焉,前矩後方而靈出焉。然後宮觀舟車,器以類聚;犬馬禽魚,物以狀分。此畫之致也。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雖有金石之樂,王圭璋之琛,豈能仿佛之哉!披圖按牒,效異山海,綠林揚風,白水激澗。呼呼!豈獨運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此畫之情也。
在《敘畫》中,王微提出了山水畫創作要以“神明降之” “竟求容勢”就是這個意思,中心強調“神明”;“容勢”二字,這二者之間是有因果關係的,只有具“神明”才能“容勢”。並進一步詳細解釋“古人作畫也。非以案城域,辨分州,標鎮阜,劃浸流。本乎形者融,靈而動變者心也”是講繪畫不同於製作地圖,要準確無誤。繪畫是要求“形者融”“靈而動”的思想融匯於“形”即外在形式的,是要求“心與物應”的,強調山水畫創作過程中要經過從體驗觀察,爛之於心到提煉升華這樣三個階段。這樣才能達到“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達到山水畫作品的至高境界。也才能夠使得“眉額頰輔若晏笑兮;孤岩郁秀,若吐雲兮。橫變縱化,故動生焉”。這其中的“靈”“動”不僅是畫面里深藏的思想哲理,更為直觀、感性撼動人心的是畫面中生動流淌的氣韻。是一筆一墨所展現的涌動的激情和飛揚的神采。正所謂“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這正是山水畫之境外之境。
王微(415~453),南朝宋文學家。字景玄。祖籍琅邪臨沂(今屬山東)。為宋初大臣王弘的侄子。父王孺官光祿大夫。《詩品》把王微和謝贍、謝混、袁淑、王僧達等合在一起品評,認為“其源出於張華,才力苦弱,故務其清淺,殊得風流媚趣”,從他的名篇《雜詩》“思婦臨高台”來看,這一評語是中肯的。在駢文流行的劉宋文壇,王微的散文較有特色,文辭比較質樸,風格接近魏末的嵇康等人。《報何偃書》自述胸襟,很少雕飾,幾同口語,頗能顯示作者淡泊真率、不慕榮利的個性。
王微有文學評論專著《鴻寶》,鍾嶸批評它“密而無裁”(《詩品序》),其書久佚。據《宋書·王微傳》載,“微為文古甚,頗抑揚,袁淑見之,謂為訴屈”。而他的《與從弟僧綽書》有“文詞不怨思抑揚,則流澹無味”等語,顯然是反駁袁淑對他的批評。從這片段答題中,多少能看到他的文學觀點,這同他的詩文創作特點也是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