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落定
2017年7月25日,中國火星模擬基地總體方案討論會暨協定簽約儀式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舉行,標誌著中國首個火星模擬基地正式落地海西州大柴旦紅崖地區。
中國火星模擬基地項目旨在營造一個“科學+科幻+自然+生態+文化”的火星文旅創意體驗基地,設計上擬採取“一村兩區、互不可見,通過自然道路連線,與周邊自然景觀有效融合”的空間布局,即項目主體部分由“火星社區”及“火星營地”兩個功能區組成。
中國火星村(模擬火星基地)總體方案討論會9月3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召開,會議最終確定了火星村的總體方案,初步估計該項目的總投資將超過4億元。
基地意義
“模擬火星基地的建設有其重要的科學與生態意義,它不僅能夠吸引更多人對未知星球的探索與發現,還將對海西州的旅遊產業乃至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積極作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常務副市長張標說。
火星村項目選址紅崖,與周邊已開發的自然景觀之間距離適中,緊鄰甘肅-青海旅遊大環線,交通便利,在後續規劃中,將打造“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觀測站+德令哈市天文科普館+兩湖一址(可魯克湖、托素湖、外星人遺址)+小柴旦湖+火星村+大柴旦湖”的核心路線,形成“科學探秘+科幻體驗+荒漠觀光”的特色主題旅遊線路。
落定因素
為什麼建在青海
項目所在地——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紅崖地區,在專家眼中是“中國最像火星的地方”。記者了解到,該地區在地貌、地質和物質成分等方面都有類似於火星的特徵。比如主要地貌為荒漠,植被覆蓋很少;地質上分布著河流、湖泊乾涸的沉積物;物質成分中有大量氯化物、硫酸鹽等水流蒸發後的殘留物等。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鄭永春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這些特徵有助於開展火星和地球的環境對比研究,根據對地球環境演變的認識,通過反推,可以了解火星過去的樣子。他說,該地區以前的鹽湖乾涸後留下了許多鹽類沉積,這和火星上水流乾之後鹽類的沉積過程是相似的。科學家可以研究這些鹽類在什麼條件下形成,通過鹽類沉積過程推斷過去水的鹽度、當時的環境溫度。還可以根據流水作用的遺蹟,推斷火星上曾經的水流情況。
為什麼要建火星模擬實驗艙
如果說這種野外模擬實驗場是用天然形成的類火星景觀呈現火星的“外表”,那么科研人員建造的火星模擬實驗艙,則能模擬出更多看不見的“內在”。鄭永春說,火星的大氣壓力約是地球的1%,大氣成分約96%是二氧化碳;平均溫度最高約為20攝氏度,最低晚上可以達到零下100攝氏度,火星上的太陽光照強度比地球上更弱。這些環境條件都可以在艙內模擬出來,以此開展實驗。例如從野外模擬實驗場採集鹽類樣品,放到模擬火星環境下進行結晶實驗,看看火星的鹽類結晶順序跟地球上有何異同。還可以開展微生物生存實驗等。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空間科學研究院行星科學團隊,就利用火星環境模擬系統,在含氧氯化物相變特徵與光譜原位表征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為火星表面物質遙感、就位光譜的解譯、深入研究火星表面高氯酸鹽的起源新機理奠定了基礎。
火星模擬實驗艙通常不會太大,可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用它模擬火星大氣成分和壓力、溫度、光照等環境條件。但也有些東西難以模擬。例如火星上極為微弱的磁場、只有地球三分之一的重力等,雖然並非完全無法模擬,但成本很高。
無論是野外模擬實驗場還是室內模擬實驗艙,都將在火星科學研究中發揮作用。已有許多證據證明火星曾經有濃密的大氣和大規模的水,曾經有溫暖濕潤的氣候,為什麼這些水都逃走了,是怎樣發展到這種狀態的,要了解這些,只能通過模擬實驗把這個過程重現出來。
研究火星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啟示:地球以後可能會變成什麼樣子,火星和地球是太陽系裡的“兄弟”,研究兩者的異同,互為參考,是極具價值的基礎研究。
為什麼要開展火星模擬試驗
除了在基礎研究領域,模擬試驗也在航天工程中發揮了作用。航天專家、《國際太空》雜誌社執行總編龐之浩介紹說,針對火星探測,國內外已經開展過數次模擬試驗。
2011年11月4日,包括中國志願者王躍在內的6名志願者走出封閉艙,標誌著著名的“火星500”試驗結束。龐之浩介紹,該試驗由歐洲航天局與俄羅斯生物醫學研究所合作開展,模擬了250天飛往火星、30天登入火星、240天返回地球的過程。這次試驗主要對航天員在狹小艙內長期生活而造成的心理反應進行了研究,同時對地火距離帶來的通信延時,以及火星探測器的生保系統進行了試驗。
2015年,美國在夏威夷莫納羅亞火山開展了為期一年的火星生存試驗,這次試驗模擬的是航天員在火星基地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