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志願者

火星志願者

火星志願者是火星試驗志願者的簡稱。美國暢銷書作家約翰格雷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如今,來自中國的火星志願者八O後小伙子王躍要親身登入火星做一個驗證。 俄羅斯當地時間2010年6月3日13點49分(台北時間17點49分),身穿鑲有“火星-500”標誌的王躍和5名外國同伴走進試驗艙。為期520天的“火星之旅”正式開啟!

火星—500介紹

火星試驗志願者王躍在模擬艙里度過了第100個飛行日,模擬飛船已“飛離”地球超過1600萬公里。談及近期的試驗生活,火星志願者王躍在電子郵件中說,“試驗工作越來越忙,工作量很大,我會努力調整好身心狀態,目前感覺良好”。

火星試驗志願者王躍
火星試驗志願者王躍

此外,火星志願者的權益受到格外關注。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根據赫爾辛基宣言的要求,制定了中方誌願者參試知情告知書,就風險和不適、隱私範圍、損傷賠償和參試自願等內容進行了知情告知,火星志願者王躍入選後簽署了知情書。
人類首次模擬火星載人航天飛行試驗,是一項多國參與的國際合作。設計時間520天,前250天模擬飛往火星、中間30天登入火星、最後240天返回地球,志願者模擬飛往火星、環繞火星、登入火星和返回地球等全過程。參加試驗的志願者共有6人,來自不同國家。進入模擬試驗艙後,所有生活用品、人員將徹底與外界隔絕。
整個試驗有100多項實驗任務,每天安排不同,有非常詳細的實驗手冊。按照時間階段做不同實驗,並進行交叉對比和配對比較。數據向外傳輸不定時,但每天有固定時間點向外傳遞電子方面和實驗採集的數據。

王躍的故事

俄羅斯從世界各地4000多名候選者中,最終選出包括王躍在內的6人乘組。王躍,1982年7月出生,江蘇南京玄武區人。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員教員。2008年獲航空航天航海醫學碩士學位,“火星-500”中國航天志願者。
火星志願者王躍,1982年7月出生,江蘇南京玄武區人,南京醫科大學預防醫學專業畢業,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員教員,參加“火星—500”計畫唯一的中國志願者
2008年獲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空航天與航海醫學碩士學位,現在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任航天員助理教員。
2009年11月參加“火星—500”試驗志願者選拔。
2010年,人類首次模擬火星載人航天飛行試驗,6月初將在俄羅斯國家航天基地進行。這次模擬火星載人航天飛行試驗計畫用520天完成,有來自4個國家的6名試驗志願者參與。經中國航天員中心和俄羅斯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嚴格選拔,火星志願者王躍作為中國的航天志願者參與這個試驗。
這次模擬火星載人航天試驗計畫用520天完成,有來自4個國家的6名試驗志願者參與,其中,俄羅斯3名,歐洲2名,中國1名。經中國航天員中心和俄羅斯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嚴格的考核和選拔,火星志願者王躍作為中國志願者參與這個項目的試驗。

智商測試成績最高

高額頭、濃眉毛、厚嘴唇,笑起來憨憨的模樣,這位1982年出生、來自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的火星志願者王躍,是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的航天員教員。
“火星-500”對志願者選拔的要求非常嚴格,不僅不能有器質性疾病,就連腳氣這樣的小毛病都不算合格。20多項醫學檢查一項不漏,連睡眠監測也加入其中。很多志願者候選人對這樣苛刻的條件望而卻步,而王躍卻奇蹟般一路綠燈走下來。像CT、核磁共振等檢查,別人或多或少有些小問題,但王躍很完美。
參與國內選拔工作的教員楊月虹記得,在70多名志願者中,火星志願者王躍當時的智商測試成績最高。儘管先天聰穎,但給人留下的印象卻是踏實苦幹。組織航天員訓練時,很多設備說明書都是英文的,王躍不放心,主動加班翻譯成中文。
去年11月,聽到選拔志願者的訊息後,他加大了體育鍛鍊強度。原本就是旱鴨子,卻要挑戰高難度。“有一天晚上,我們喊他出來吃飯,他告訴我們實在吃不下了,原來是游泳時喝了一肚子水。”同事姚志說。兩個月下來,游泳卡上的45次記錄全部勾滿。

喜歡文史會打球

同事張相說,王躍是個充滿熱情的人,事事愛鑽研但不偏執。對文學、歷史、音樂等題材的廣泛興趣,使火星志願者散發出不一樣的氣質。
在志願者登記表中,王躍寫道:“我喜歡彼得大帝,喜歡高爾基,喜歡《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業餘時間,他經常拉著同事談文學,談古詩詞,有時候自己默默在筆記本上寫上幾句小詩,自詡“有詩人的氣質”。他愛看歷史,喜歡從歷史中總結借鑑經驗。去年底,單位組織了學習實踐活動研討交流,他從毛主席的《沁園春·雪》,聯繫到國外航天發展史,侃侃而談,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在單位,火星志願者王躍是籃球隊後衛。女同事有時嘲弄他“要身高沒身高,要速度沒速度”,他笑稱自己“是用意識打,用腦子打”。在KTV里,他也是名副其實的“麥霸”。即便興趣這么廣泛,王躍還是埋怨天賦被埋沒。“我最喜歡的還是畫畫,可惜小時候父親背著我給我報了‘小記者班’,不然我可能成畫家了。”
有同事評價火星志願者王躍,“他口琴吹得動聽,也喜歡唱歌,很有激情”。
2010年春節前夕,火星志願者王躍來到莫斯科參加體檢和培訓。為了節省科研經費,他選擇了一處相對便宜的租住屋,距俄羅斯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來回有3小時車程。每天一早來到培訓地點,他都是爬上13層樓。當天培訓完以後,還要整理日誌,向國內報告當日情況。一天下來,身心疲憊,回到住處,常常顧不上脫去外衣,倒頭就睡。在這一過程中,各國志願者陸續淘汰,他卻經受住了考驗。出色的表現讓俄羅斯教練也禁不住豎起大拇指,第一時間告訴中方參試項目主管:“你們的這個志願者OK!”

孝順的孩子

“火星志願者是個很孝順的孩子。”採訪時,幾乎人人都給出這樣的評價。去年盛夏,航天員選拔訓練研究室主任吳斌一上班打開辦公室門發現,王躍躺在椅子拼湊成的床上。一問才知道,父母從江蘇老家趕來看望王躍,北京航天城地方偏僻,周邊沒有旅館,為了讓父母住得舒服些,他把父母安頓在自己的宿舍,自己謊稱住在同事家。第二天早上,還若無其事樂呵呵地接父母出去玩。
火星志願者的母親接受電話採訪時說,“當時聽到這個事,我就忍不住哭了。”
俄羅斯組織野外生存訓練,王躍和其他志願者在雪深過膝的針葉林中生火堆、搭帳篷、抬擔架,夜裡還要值夜班,雪水倒灌進靴子,腳凍得快失去知覺。訓練結束後,火星志願者給吳斌發了一封電子郵件:“俄羅斯的生活很累很苦,但我經受住了初步的考驗,在外國人面前沒有丟臉。我要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好樣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