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君臣得失之道

中國歷代君臣得失之道

《中國歷代君臣得失之道: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集各種經典案例並解其中深道,點透各種領導謀略表面與背面、正面與反面、大智與小策、大得與小失的複雜關係。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歷代君臣得失之道中國歷代君臣得失之道
本書集各種經典案例並解其中深道,點透各種領導謀略表面與背面、正面與反面、大智與小策、大得與小失的複雜關係。

目錄

前言

做人之道:打成一片,才能贏得人心

把功勞分給下屬

——勾踐委功引英雄盡折腰

過錯自己承擔

——秦穆公攬過於己辱終雪

靠近大家的心

——魏顆赤待終獲結草報恩

自己吃苦,大家享福

——康熙垂範吃了三天窩窩頭

及時伸出溫暖的手

——吳起愛兵如子未嘗敗局

當個好醫生,對症下藥

——眼紅的腰刀勝過萬金封侯

做事之道:把“人”的問題永遠擺在第一位

敗在不善決斷

——韓信當斷不斷痛失天下

魄力能讓人成氣候

——諸葛亮巧設空城計

天下人通病——當斷不斷

——袁紹難決大策屢失戰機

不會隨機應變,自己吃苦頭

——馬謖機械布陣自掘墳墓

萬不能感情用事

——劉備負氣出師功敗垂成

不謀長遠者,不足以謀一時

——朱元璋高瞻遠矚三步方針奪天下

事前預測,先見之明

——諸葛未卜先知,三個錦囊助劉備

取人之道:用對一個人等於走對一步成功棋

把賢人當成好夥伴

——劉邦重才而得天下

睜大眼睛看準人

——趙王察人不慎滿盤皆輸

不拘一格聚人才

——曹操三下求賢令網羅天下才

不捧無德之徒

——諸葛殫精竭慮扶阿斗

舉賢不能有私心

——呂蒙正公正無私大膽舉賢

禮賢下士求人才

——劉備求賢若渴三顧茅廬

有一雙慧眼就等於成功

——唐太宗紙上慧眼識馬周

贏家之道:對不同人打出不同牌

取長補短是良方

——雍正用人所長施新政

用人不能有疑心

——崇禎自毀長城食惡果

發揮最佳組合的威力

——唐太宗的用人搭配術

順時勢用人

——劉邦重用儒生守天下

重大節,寬小過

——趙匡胤寬容用趙普

一手用,一手養

——曾國藩薪盡火傳嚴教李鴻章

強勢之道:戰勝比自己更厲害的對手

給自己定好調

——秦始皇一統法行天下

敢於站在“勢”頭上

——光緒失勢而致變法失敗

把握賞罰之道

——穰苜殺雞儆猴立軍威

不造勢,一定是弱者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摸出一條自己的路

——孔明依勢隆中對定大計

謀略之道:找對思路就有出路

繞著走比直著走巧妙

——雍正以迂為直暗度陳倉奪皇位

借人等於成己

——張之洞成為官場長青樹的秘訣

含而不露卻驚天動地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該穩住的一定要穩住

——乾隆辣手瓦解朋黨之爭

讓大家跟著我跑

——武則天牽制中的平衡之術

布下看不見的線

——朱元璋廣布耳目監群臣

在退讓中行進

——曾國藩寧讓權也不丟勢

掌控之道:在任何時候,都是兵法大師

新官上任不燒火

——楚莊王韜光養晦三年不為

欲擒故縱最厲害

——崇禎忍而不發後除魏忠賢

讓對手看不出表情

——楊修因窺上意身首異處

狠的時候讓人心跳

——曹操為安軍心借頭撫眾

今天是紅臉,明天是白臉

——乾隆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端平“一碗水”的奧妙

——乾隆不分親疏斬內弟

越寬容,越放心

——趙匡胤寬容大度不計小過

千萬別硬著來

——張飛濫用強權釀橫禍

做不到的,先放下

——劉秀行仁政,柔道治天下

多留一手就多一手

——趙匡胤“朕亦醉矣”和稀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