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器 90-II主戰坦克

坦克,集攻防優勢於一身,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登上人類戰爭舞台,便顯示出它的無比威力,被人們冠以“陸戰之王”的美譽。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坦克成為縱橫全球戰場的驕子。1943年7月的庫爾斯克蘇德坦克大戰,不但以6000餘輛坦克參戰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戰,而且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中國裝甲兵部隊揭秘:永遠的陸戰之王
坦克,集攻防優勢於一身,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登上人類戰爭舞台,便顯示出它的無比威力,被人們冠以“陸戰之王”的美譽。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坦克成為縱橫全球戰場的驕子。1943年7月的庫爾斯克蘇德坦克大戰,不但以6000餘輛坦克參戰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戰,而且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進入21世紀,科索沃等個別高科技局部戰爭,引發了對坦克這個“陸戰之王”的前景爭論。但是,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主戰坦克滾滾的履帶聲卻帶給世界軍事界一個強有力的聲音———“動盪局勢中,要取得對陸地的絕對控制權,非坦克不可。”
陸戰之王的前景究竟如何?中國的裝甲兵部隊,它的歷史和現狀到底怎樣?帶著這種疑惑,日前,記者來到我軍資歷最老、參戰最多、戰功最輝煌的“王牌”坦克部隊———北京軍區某裝甲師,揭開中國裝甲兵部隊的神秘面紗。
敵人“送來”我軍的第一輛坦克
1937年秋天,延安的一所窯洞裡,毛澤東揮動著有力的大手說:“我們現在還沒有一輛坦克,也沒有大炮,但是有一批懂技術的幹部了。有人,就一定能把特種兵建立起來,坦克和大炮敵人會給我們送來的。”
事實驗證了這位偉人的預言。
那是1945年11月的一天,我東北人民自治軍司令部工作人員高克同志英勇機智地從敵人手中奪來一輛日本97式坦克,從這一天起,我軍有了第一輛坦克,人稱“老頭坦克”。
就憑著這僅有的一輛坦克,燃起了人民裝甲兵的“星星之火”。1945年12月1日,根據中央軍委指示,東北局決定,東北延安炮兵學校坦克大隊正式成立。全隊30餘人,坦克一輛。這就是我軍歷史上最早的坦克部隊。
從此,坦克大隊在戰鬥中裝備、成長,逐步壯大,很快便參加了東寧、綏陽剿匪,夜戰靠山屯、強攻望河鋪等戰鬥。1947年10月,坦克大隊擴編成戰車團。
通過在戰鬥中繳獲和蒐集修復的坦克不斷武裝自己,剛剛組建的坦克部隊就成為一支生力軍馳騁於烽火硝煙中。取得遼瀋戰役勝利後,戰車團隨即揮師入關,勇克天津,兵臨北平,逼國民黨軍傅作義部接受改編,實現了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2月,戰車團在天津改編為戰車師。7月,該師戰車五團奉命赴西北作戰。從天津出發,連續83天行軍作戰,占玉門、越祁連、過戈壁、進迪化(今烏魯木齊市),行程達4000多公里,創造了我軍裝甲兵歷史上最遠距離的征戰。王震司令員在慶功大會上親自授予該團“開路先鋒”錦旗一面,並給全體官兵記一大功。
1950年8月,戰車師在天津整編,組建坦克第一旅。同年10月,被中央軍委正式命名為坦克第一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輛開創我軍裝甲兵歷史的“老頭坦克”,在錦州、天津攻堅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命名為“功臣號”坦克。
“功臣號”坦克和它所在的戰車團參加了北平入城式和西苑機場閱兵式。1949年10月1日,在開國大典上,戰鬥英雄董來扶駕駛著“功臣號”坦克作為首車,率領100多輛中、重型坦克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毛主席的檢閱。
如今,“功臣號”已經退役,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裡,為人們講述著裝甲兵初創的輝煌與榮耀。
鐵血錘鍊躋身世界前列
靠小米加步槍,我們贏得了新中國的誕生;而共和國的成立,卻意味著小米加步槍時代的結束。
在百廢待興的日子裡,最高統帥部就著手特種兵的建設。1950年9月1日,中央軍委決定,裝甲兵領導機關在北京成立,許光達任司令員。從此,裝甲兵作為一個獨立的兵種出現在人民解放軍的序列中,標誌著我軍開始走向機械化、裝甲化發展道路。
剛剛組建的人民裝甲兵立即掀起了“百日練兵”熱潮,3個月後即入朝參戰。1951年3月至1953年10月,剛剛成立的坦克一師先後兩次奉命赴朝作戰,參加了著名的馬良山、沐浴洞伏擊等690餘次戰鬥。戰場上,敵我雙方坦克數量是10比1,驕橫的美軍坦克竟大搖大擺地開到我軍前沿陣地射擊。然而,就是這支並沒有被對手放在眼裡的部隊,讓美軍吃盡了苦頭。
“兩強相遇勇者勝”,坦克一師與美軍“王牌”部隊———美騎兵第一師(即美裝甲第一師)在“三八線”附近鏖戰近一年,直接進行地面戰鬥87次,擊毀擊傷敵坦克24輛;高炮分隊對空作戰518次,擊毀敵機24架,傷90架次。以輝煌的戰功顯示了中國“王牌”裝甲部隊的實力,為剛剛組建的人民裝甲兵贏得了國際軍事界的驚嘆和尊重。
裝甲部隊的發展與裝備的改善息息相關。自1959年我國自行研製生產第一代國產坦克並命名為“五九”式以來,經過40多年的努力,目前,裝甲兵武器裝備已形成了中型、輕型、水陸坦克和履帶式裝甲輸送車等幾個基本系列,並發展了幾十種配套車輛,其戰術性能和配套水平越來越高,基本上建立起符合現代戰爭需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裝甲兵武器裝備體系,陸軍現代化程度大大提高,裝甲兵在現代條件下獨立作戰能力明顯增強。
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為“陸戰之王”帶來新的騰飛。一批新型主戰坦克及配套裝備其戰鬥技術性能全面提高,火力、機動和防護能力得到加強,更加適合於現代條件下的作戰需要。彈藥技術、火控系統、防護技術、通信技術和快速突擊能力等主要性能已進入當今世界先進行列,可與國外先進坦克裝甲車輛相抗衡。
50多年來,中國裝甲兵部隊從小到大,由弱到強,逐步發展成為我軍陸軍的主要戰鬥兵種,是一支具有強大突擊力和戰鬥力的鐵甲雄師,成為地面作戰的主要突擊力量。我軍的坦克數量現已躍居世界第三位,質量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瞄準下一場戰爭
1994年7月,美軍成立了“陸軍數位化辦公室”,提出“為滿足21世紀挑戰而重建陸軍”,“建設全新概念作戰樣式的21世紀部隊———數位化部隊”,並於1997年建成了第一支數位化旅(又稱21世紀特遣隊),出台了陸軍信息戰作戰條令。
面對新技術革命的挑戰,中國軍人特有的使命感、責任感讓這支“王牌”裝甲部隊的官兵無法安坐在過去的榮譽之上。1995年初,他們開始跟蹤研究美軍建設數位化部隊的進程,率先進行建設我軍裝甲兵信息化實驗部隊的探索。
裝甲兵信息化實驗部隊,是指以數位化電子信息裝備和機械化主戰武器為主導裝備,實現指揮控制、情報偵察、預警探測、通信、電子對抗一體化和主戰裝備智慧型化,適應未來信息化戰爭要求的新型作戰部隊。
1997年5月,在我軍第一支坦克部隊的北京軍區某裝甲師,又組建了共和國第一支信息化裝甲合成營。按照指揮控制單元、情報支援單元、戰鬥單元、火力單元、防空單元、勤務保障單元等“六個單元”,構建了信息化裝甲全成營的編制,實現了營級戰術單位的合成,具備了超視距打擊、全方位感知戰場、實時化控制、緒兵種合面作戰的能力,使信息化裝甲合成營能夠獨立遂行作戰任務。
這支英雄的裝甲兵部隊,採用信息化技術後,在作戰指揮和行動上帶來了戰場感知方式、信息傳輸方式、指揮控制方式、目標打擊方式和協同保障方式的“五大變革”,突出體現了小單元參與大協同、小部隊控制大戰場、小戰鬥達成大目標的特點。
信息系統的運用,使作戰裝甲部隊沿指定戰線的行軍時間縮短一半,抵達指定地區的準確率提高了80%以上;裝甲兵分隊組織戰鬥可一步完成,協同時間從以往的1至2小時縮短到5分鐘左右;先進的數位化坦克火控系統和車載定位系統使坦克炮的首發命中率提高了90%……
作為中國第一支信息化裝甲部隊,目前該部已經完成了信息化部隊的靜態、動態試訓,培養了一大批精通數位化的人才,編寫了新的訓練大綱和教範。這個部隊的幹部人人都能熟練地使用自動化指揮系統,每個戰士會操作4種以上的新裝備,並能熟練操作計算機套用軟體。
目前,我軍信息化裝甲部隊已具備定位導航、圖像攝取、目標位置標定、分組數據傳輸、雷射報警防衛、工況採集上報和輔助決策等諸多功能,正在以嶄新的雄姿走向未來信息化戰場。
依靠從敵人手中奪來的一輛坦克起家的中國裝甲兵部隊,經過半個多世紀堅苦卓絕的建設,如今已是一支虎虎生威的精銳之師並在改革創新中不斷發展。不僅擁有了裝甲部隊、裝甲步兵和機械化部隊,而且創建了輕型機械化部隊、兩棲機械化部隊、信息化部隊。目前,中國裝甲兵正向著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標穩步邁進。安上信息化智慧“頭腦”的“陸戰之王”,依然在不斷書寫著屬於自己的風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