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孝泉古鎮地處川西平原西部,距成都75公里,距德陽19公里,是千古流傳的“二十四孝”之一的“一門三孝”姜詩,龐三春,安安的故鄉。
孝文化中心-中國德孝城氣勢宏大,古樸,整潔的青磚瓦房,悠遠寧靜。古鎮內有非常之多的文人遺蹟,姜孝伺,姜公墳,白衣閹,臨江橋等。還有道教的道場,佛教的寺廟,儒家的祠堂,清真寺等等。充分體現了這裡文化的的多容性。這座以“德孝”聞名的古鎮幾經滄桑,如今依舊散發著它那獨特的氣息。
典故
孝泉古鎮是中國古代“二十四孝”之一東漢大孝子姜詩的故里,漢代叫汛鄉,後因“一門三孝”、“孝感天下、清泉滿地”而得名,1996年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歷史著名典籍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左平御覽》、《華陽國志》等記載了東漢末年古代孝子姜詩、姜妻龐氏和兒子姜安安姜家一門三位孝子。“一門三孝”自古以來,影響深遠,姜詩去逝後,漢明帝下昭在孝泉修建姜公柯,以表彰姜詩一門三孝的孝道,從此至今,已近兩千年,這裡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頂禮膜拜。“一門三孝”。被列入《古代二十四孝圖》,作為古代兒童教育的啟蒙教材,姜詩被宋代崇寧宗賜為“東雙至孝廣文王”,孝敬父母、忠於園家的品德被歷代統治者和儒家學派列為評判一個人好壞的標準。漢明帝、宋崇寧宗、明成祖、清乾隆等帝王下昭贊評,韓愈、李調元、黃雲鵲、謝無量等文人墨客寫詩題字,部份墨跡保存完好。元代磚塔、清代藏經樓等部份歷史遺蹟保留至今。國務委員彭佩雲、副省長韓邦彥等領導高度重視,蘇聯代表團、越南代表團、聯合國官員前來參觀並題詞。由此,孝泉成為孝子故里、德孝文化發源地。。
主要景點
一門三孝孝子牌坊御敕姜孝祠山門古樸雄偉,坐北向南,該牌坊是為表彰姜詩一家三人尊老、敬老、養老的高尚品德,漢順帝欽敕《聖旨》建祠立坊。據《史記》、《後漢書》記載:始建於漢順帝永建五年(公元130年),迄今已有近2000年歷史,後毀壞,現牌坊為2002年重建,牌坊前同時新建成了面積約2000平米的山門廣場,成為舉辦各種節慶活動的主要場地。歷屆孝文化旅遊節主會場均設在此處。姜孝祠
姜孝祠始建於漢代,後毀於戰亂;宋治平年間重建,此殿清代再次維修擴建。如今的姜孝祠就是在當年的基礎上,在一代代孝泉人的擴建下形成的。每年春季、秋季二季(清明、農曆八月二十八日姜公誕辰)都有大型的姜公祭祀活動。這是德孝文化的主幹,是德孝文化的集中展現,也是德孝文化的精粹之所在。
姜公墳孝泉人為感念孝子之德修建的建於明朝,相沿至今。系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姜公墳整個園地呈方形,四周有牆圍護,面積約五畝,內有三座墳塋。三墳並排,前有三道石碑,各3米多高,1米多寬,前有一荷花池,草坪,栽柏樹、花草等。十分古樸、幽雅,文革中受到破壞,三墳曾被挖除,墳前原有的桂樹、柏樹至今已十不存其一。
“二十四孝”石刻廊和“一門三孝”石刻廊
孝泉是中國古代二十四孝之“湧泉躍鯉”中所記述的“姜詩孝親”、“龐氏養姑”以及民間流傳的“安安送米”等“一門三孝”系列故事的發生地。德孝城石刻廊通過石刻藝術,再現了中國的孝道文化及孝泉鎮特有的“一門三孝”的歷史文化意涵。
由白衣庵、孔子殿、土地廟、鄰姑廟、城隍廟、玉皇殿和延祚寺等建築群構成,重現了孝泉古鎮當年九宮十八廟的勝狀。其中白衣庵三層三進,前殿是玉皇殿,中殿是三清殿,後殿是觀音殿,殿中供奉著高六米,笑模笑樣、手捧淨瓶的南海觀世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