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圖書之最

我國現存最早的木刻印本書是《陀羅尼經咒》。 我國最早的木活字印本書是《大德旌德縣誌》。 我國現存最早的銅活字印本書是《宋諸臣奏議》。

最早的竹木簡古寫本
我國最早的竹木簡古寫本是《儀禮》。1959年考古學家在武威漢墓中發現了504根竹、木簡。其中有469根,據初步考訂,是西漢末年所抄寫的《儀禮》。這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最早的比較完整的古寫本書。
 
最早的帛寫書
我國現存最早的帛寫書是《繒書》。《繒書》距今已有兩千多年。l942年9月在湖南長沙東郊子彈庫的紙源沖的戰國楚墓中出土。這是一件用毛筆墨書、彩繪在絲織品上的帛書,高約30厘米、長約39厘米。帛的中間寫有長篇文字,分左右兩部分。左方十三行,右方倒寫11行,總計六百多字。所用字型為戰國時代的古文,有的文字漫漶不清,多不可識。文字四周有植物、怪獸、三頭戴角人像等十二奠。圖像間注有說明文字。《繒書》於1946年被美國人柯克思誆騙掠奪到華盛頓,現藏耶魯大學圖書館
 
最早的紙寫書
我國現存最早的紙寫書是晉人手抄的《三國志》。手妙本《三國志》是陳壽撰成後不久抄寫的。現有甲乙兩種抄本。甲本於l924年在新疆鄯善縣出土,是《吳書·虞翻傳》《吳臧張溫傳》的部分內容,總計80行、1090餘字,中有殘缺。原本流入日本,國內有新印本流傳;乙本於1965年1月在新疆吐魯番縣的英沙古城附近的一座佛塔遺址中發現,是《吳書。吳主權傳》和《魏書·臧洪傳》的殘卷,共40行,計有570餘字,中有殘缺。甲、乙兩種抄本均隸書體、行款恭正,但非一人抄寫。乙本抄書年代早於甲本,但相距時間不會太長。

最早的木刻印本書
我國現存最早的木刻印本書是《陀羅尼經咒》。這是一張唐刻梵文經咒,1944年4月出土於成都市東門外望江樓附近的唐墓。印本長34厘米、寬3l厘米,用唐代名繭紙印製,質地薄而透明,韌性強。印本中間小方欄內刻一菩薩像。欄外四周有數行梵文經咒。梵文外,又雕雙欄,其中四角及每邊刻有菩薩,像之間為佛教供品的圖像。根據印本右邊的題漢文可知,這張經咒是成都府成都縣龍池坊卞家印賣咒文。據考證,《陀羅尼經咒》為唐代末期作品,不早於757年,印刷於公元850年以後的可能性大。此書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最早的雕版印刷書
我國文獻資料中提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書是唐朝的《女則》。根據明朝邵經邦《弘簡錄》一書的記載,唐太宗的皇后長孫氏編了一本書,名叫《女則》。貞觀十年,長孫皇后死去,宮中有人把此書送給唐太宗。唐太宗看到這本書講的都是封建社會中婦女典型人物的故事,宣揚封建倫理道德,對鞏固封建王朝的統治有好處,就下令用雕版印刷把它印了出來。
 
現存最早的有日期的雕版印刷的書
我國和世界現存最早的有日期的雕版印刷的書是《金剛經》。《金剛經》印成於唐鹹通九年(公元868年)。它是一部長約1丈、6尺、高約1尺的卷子,由六張面積相等的印有經文的紙粘綴而成。卷首另有二幅扇畫,畫著釋迎牟尼佛在祗樹給孤獨園的說法圖。其餘為《金剛經》全文,題有“鹹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 為二親敬造普施”一行。這卷舉世聞名的《金剛經》,原藏甘肅敦煌千佛洞,1899年發現,1907年被英人斯坦因盜去,現藏倫敦不列顛博物館。

最早的木活字印本書
我國最早的木活字印本書是《大德旌德縣誌》。一般認為,元代科學家王幀在13世紀末發明木活字印書,並於元大德二年(1298年)試印他自己纂修的《大德旌德縣誌》。可惜此書早已失傳。
 
現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書
我國現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書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是由漢文譯成的西夏文本。這是一個殘卷,其一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收藏,計有26卷和36卷的殘頁,76卷的全文;其二為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副州長張質生收藏,計有第ll卷至第15卷全文。這兩種《華嚴經》是否同一本子,待考。但都是元代的木活字本則是無疑的。印於14世紀。 
 
最早的泥活字印本書
我國現存最早的泥活字印本書,是《泥版試印初編》。泥活字及其印刷方法由畢升於北宋慶曆年間發明。但泥活字印品宋、元、明三代均末見傳世。《泥版試印初編》是迄今所見最早的泥活字印本書籍,由清代翟金生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印製;內容系其生平所著各體詩文及聯語。現藏京圖書館。
 
最早的銅活字印本書
我國現存最早的銅活字印本書是《宋諸臣奏議》。銅活字出現在明孝宗弘治初年(1488年)。弘治??銅活字就是華燧所創製。《宋諸臣奏議》150卷,共印50冊。因為是初次試印,印刷技術不甚高明。  

最早的雕版印刷的大叢書
我國最早的雕版印刷的大叢書是《大藏經》。《大藏經》刻於北宋開寶四年(971年),雕刻了十餘年,方才完成。此書有5048卷,刻的板子有13萬塊。
 
最早的叢書
我國最早的叢書是《儒學警悟》。本叢書由南宋俞鼎孫、俞經合輯。全書共7集、40卷。收宋人著作《古林燕語辨》《演繁露》《懶真子錄》《考古編》《捫虱新語》《螢雪叢說》等六種,記載了宋代制度掌故、人物瑣事等。每種都收足本,有較高的史料價值。一向只有抄本流傳,直至1922年武進陶湘始為刊行。
 
最大的叢書
我國最大的叢書是《四庫全書》。此叢書的編纂開始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歷時15年始成。共收書3,503種,79,337卷,大約9億9千7百萬字,裝訂成36,304冊。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保存整理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全書共分抄七部,分別貯放在宮內的文淵閣、奉天行宮的文溯、圓明園的文源閣;熱河的文津閣、揚州的文匯閣、鎮江的文宗閣、杭州的文瀾閣。文匯、文宗均毀於戰火;文源被英法侵略軍焚毀;文瀾所藏也多散失,經後人補抄配齊。1933年商務印書館抽選了其中的珍本231種,影印出版,定名為《四庫全書珍本初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