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藥都

中國四大藥都

中國四大藥都,歷來說法紛紜。目前人們普遍持以下說法:安徽亳州、江西樟樹、河北安國以及河南禹州。1995年,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同志為亳州欣然命筆“華佗故里,藥材之鄉”。此外還有成都荷花池、哈爾濱三棵樹、湖北蘄春、遼寧本溪、河南輝縣、福建永春等多個地區,它們的藥材業也是很著名的,也被人們視為藥都級別的城市。

安徽亳州

藥材交易市場一角藥材交易市場一角

位於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有“中華藥都”之稱。亳州自商湯建都到今,已有3700年的文明史,是漢代著名醫學家華佗的故鄉,由於一代名醫的影響,帶動了亳州醫藥的發展,到明、清時期亳州就是全國四大藥都之一,清末,亳州已經成了藥商雲集,藥棧林立,藥號巨頭密布,經銷中藥材兩千多種的中藥“藥都”。不難看出到清末亳州的藥市已很繁榮。亳州的中藥材種植亦是比較廣泛的,清代文學家劉開有詩云:“小黃城外芍藥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後皆人家,家家種花如桑麻。”可見,在當時特定的條件下,醫藥業的發展主要依靠以種植中草藥為主,藥業的發展,促進了藥材業的發展。亳州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藥材集散地,年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近年來,藥材已成為亳州四大經濟支柱之一,建成“中國藥材第一市”。

亳州自古就有“藥都”之稱,是全國聞名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在中國《藥典》上冠以“亳”字的就有“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四種,其中白芍占全國總產量的60%。全市中藥材種植已達400多個品種,共有800多箇中藥材種植專業村,8箇中藥材種植基地,藥材種植面積65萬畝。亳州市已經形成全國最大的中藥飲片產業集群,並於2007年被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授予“中國中藥飲片出口基地”。目前,全市共有中藥材加工生產企業42家,其中39家通過GMP認證。亳州建有全國規模最大、設施最好、檔次最高的“中國(亳州)中藥材交易中心”,已成為全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亳州中藥產業正處在加快發展之中,形成了包括現代中藥研發、中藥材種植、中藥飲片加工、中藥材提取物生產、中藥保健品、中成藥製造和綜合配套服務等在內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1995年,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同志為亳州欣然命筆:“華佗故里,藥材之鄉”。

“十二五”期間,亳州藥業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國際化水平明顯提高,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業鏈更加完備,中藥工業總產值將達到100億元以上,亳州將建設成為全國聞名的現代中藥高技術產業化基地。

近年來特別是“中華藥都·養生亳州”行動計畫實施以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藥立市,大力發展中藥工業,加強政策扶持,不斷延伸產業鏈條,中藥產業發展迅速,逐步形成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藥保健酒、中藥保健食品等七大主導產品,全市藥業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截止2009年底,亳州共有藥業生產企業54家,藥業農業產業化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9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11家,中藥材年交易額200億元左右。2009年,全市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同比增長42.8%;實現利稅18605萬元,同比增長32.9%;工業增加值81466萬元,同比增長38.6%;我市中藥進出口6279萬美元,同比增長37.2%。2009年亳州市對韓出口2308萬美元,占我國對韓出口總量的43%,成為我國對韓最大的中藥材及飲片出口基地。我市已發展成為全國中藥材貿易中心和區域性中藥材加工製造中心。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皖北地區發展,明確提出“支持亳州中藥產業化基地建設”,批准了《安徽省(亳州)現代中藥產業發展規劃》,力爭用10年時間,將中藥產業培育成為安徽省重點產業和亳州市支柱產業之一,中藥產業產值規模超過1000億元;我市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擁有全國最大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和一大批醫藥企業,中醫藥產品特別是中藥飲片在國內外市場占據較大份額,發展藥業經濟基礎較好、前景廣闊。隨著世界各國對植物藥日益重視、國家醫藥體制改革深入開展、國內醫藥行業持續較快增長,以中藥為主體的我市藥業產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和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必將得到又好又快發展。

河北保定安國

安國藥業源遠流長。安國市古稱祁州,中藥材交易已有千年歷史,始於北宋,盛於明清。傳統的中藥材加工技藝精湛,曾以“祁州四絕”名揚天下,贏得了“草到安國方成藥,藥到祁州始生香”的美譽。安國中藥文化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安國藥市被列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國現代中藥產業基地被列入科技部火炬計畫。安國市現擁有中成藥品種500多個,經營品種2000多個,輻射全國各地及歐美、東南亞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2年,安國中藥材市場成交額預計超110億元,吞吐量120萬噸,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和出口基地,出口額占全省中藥材出口總量的80%左右。

江西樟樹

江西樟樹江西樟樹

中國藥都之一——樟樹,樟樹的藥業源遠流長,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藥村集散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自古以來就有“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之譽。鎮郊的閣皂山是一個天然藥場,綿延200餘里,草木豐茂,盛產各種藥材,其中動、植物藥材和礦物藥材達百餘種。早在東漢建安時期,道家張道陵、葛仙翁等即修煉於此。他們一面迷信說教驅邪,一面採藥煉丹治病、傳授炮製之法。後來葛氏之孫葛洪,總結行醫經驗,著成《肘後備急千金方》,流傳於世。唐宋時期,樟樹藥業日益發達,採藥賣藥者日增,藥鋪、藥材行、分莊逐步興起,並向外省擴張。

明朝初年,這裡建起一座三皇宮(即藥王廟),每逢農曆4月28日唐代名醫孫思邈生日,就在廟側設立交易場所,全國各路藥商,多雲集於此,進行貿易。明末清初,樟樹中藥鋪已發展到200多家,同時,外省藥商也來此設立藥行,甚至還建有同鄉會組織。這樣漸漸變成了藥材集散中心。至今境內仍有不少保存完好的煉丹井、洗藥池、古寺、藥廟等勝跡。樟樹人採集、炮製中藥材世代相傳,掌握了許多秘傳妙法,無論是炒、浸、泡、炙,還是烘、曬、切、藏,均有獨到之處。優秀藥工切的藥片,“薄如紙,吹得起,斷面齊,造型美”,色、香、形、味、效俱佳。樟樹的藥師、藥工、藥商走遍全國藥材產地,採集、選購品質上乘的藥材原料運回加工,使得樟樹的藥材品種齊全,質地精良。樟樹因此成為全國中藥材生產、加工、炮製和經營中心。“藥都”的形成,除因其地理條件優越、水路交通發達之外,與其盛產藥材,精於藥材的種植、炮製、經銷和保管,更是密不可分的。閣皂山有天然藥材200多種,中外聞名的江枳殼、江枳實,就是當地特產之一。樟樹本地,對藥材質量的要求非常嚴格,藥材必須純淨,飲片加工務其精細。如今歷朝的“藥王廟會”已發展成一年一度的全國藥材交流大會。每年請柬一經發出,香港、新加坡以及全國各省、自治區、市的藥界同仁蜂擁而來。屆時的樟樹,就成為藥的世界、藥的海洋。在藥都東門外的寬闊坪場上,一片專門用以進行交易活動的富麗堂皇的建築群拔地而起,總占地面積15000多平方米,可容納萬餘人同時進行交易活動。

河南禹州

河南禹州河南禹州

素有“中華藥城”之稱的河南禹州,也是我國醫藥發祥地之一。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藥材種植、採集、加工歷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製著稱於世。歷史上就有“藥不到禹州不香,醫不見藥王不妙”之說。自春秋戰國以來,神醫扁鵲、醫聖張仲景、藥王孫思邈等都曾在禹行醫採藥、著書立說。在他們的直接影響下,禹州的醫藥業也得到大的發展,從唐朝開始禹州的藥市逐步形成,伴隨著藥業的進一步發展和繁榮,明朝時期,禹州就成為全國四大藥材集散地之一。1996年,禹州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衛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定為全國十七個中藥材專業市場,河南省唯一的國家定點藥材專業市場。為進一步發展中藥材市場,充分發揮禹州獨特的藥業優勢,禹州市委決定在市藥城路東側、商貿大世界北側新建一座占地300畝的禹州“中華藥城”。該藥城包括一個占地30畝,建築面積21000平方米的交易大廳,是一所大型現代化中醫專業市場。

河南輝縣

河南輝縣河南輝縣

河南輝縣(市),有著600年百泉藥交會的歷史優勢,又有傳統的生產、加工優勢,這裡每年舉辦“藥交會”。百泉藥材交流大會,源於百泉一個古老的廟會,廟會距今1000餘年,隋代廟會始興,唐代已很盛行,年長日久,逐步形成全國性藥材交流大會。後停辦幾年,1980年恢復。百泉與江西樟樹、河北安國組織的全國性藥材交流大會,並稱中國三大藥材交流大會。到2005年,輝縣藥貿業發展規劃與主要目標為: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建成中藥材種植基地,藥貿年銷售額達到20億元。組建百泉藥貿集團,發展規模化經營,發展中藥材種植基地。利用山區盛產野生中藥材的資源優勢,以當地藥材、採集、種植、加工等優勢,大力擴大藥材種植。在此基礎上,建立中藥材研究開發中心,引進先進技術裝備和工藝技術,開發具有優勢特色的中成藥。充分利用藥交會,把輝縣建成全國規模最大、輻射面廣、吸引力強的醫藥配送中心,逐步發展醫藥連鎖店。

湖北蘄春

蘄春縣地處長江中下游北岸,大別山南麓,境內低山丘陵交錯,氣候冬冷夏熱,雨量充沛,適宜於多種中藥材生長,《本草綱目》記載的1892種藥物中,見諸於蘄春的就有700多種。“千門萬戶懸菖艾, 出門十里聞藥香”,蘄春人民自古以來就有種藥的習慣。九十年代初,縣委、 縣政府立足蘄春實際,大力實施李時珍人文資源開發戰略,通過舉辦醫藥節會,培植藥市龍頭,以市場帶動藥材種植,經過全縣人民十多年堅持不懈的奮鬥,全縣已建成蘄太、京九、嵐洗、大別山腹地公路100里藥材帶,萬畝藥材基地10個,千畝高效示範園10個,藥材專業村100個。

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發展到25.6萬畝,以杜仲、銀杏、厚朴、黃柏,白朮、桔梗、蘄艾、生地、丹皮、杭菊、莘荑花、丹參、玄參、紫蘇、茯苓、天麻等“四木十草兩菌”為主體的主導品種發展到33個,去年全縣藥材總產量達到9715噸,藥材總產值達1.5 億元。獅子鎮大王山李時珍藥物種植場是國家級重點藥材種植基地,面積達1.2萬畝,擁有杜仲、厚朴、黃柏、 白朮、丹皮等10多個品種,藥材儲積價值近億元。

湖北蘄州中藥材專業市場地處明代偉大的中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故鄉──湖北蘄州鎮。1997年,經國家工商局、中醫藥管理局和衛生部批准,列為全國17家中藥材專業市場,成為湖北唯一的國家級中藥材專業市場,是從事藥材交易的理想場所。

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據史書載,蘄州藥市始於宋,盛於明,歷史悠久,載譽九州,素有“人往聖鄉朝醫聖,藥到蘄州方見奇”之說。1991年,蘄春縣委、縣政府確立“醫藥興縣”戰略後,以舉辦醫藥節會為契機,舉全縣之力,大建藥市,市場設施不斷完善,經營規模不斷壯大。目前,該市場占地

達102畝, 總建築面積25000平方米,主體建築為體貿結合的大型標準體育場,分八大區域,主樓四層,營業樓二層,四周為設計新穎、集貿儲居於一體的複式建築群,共有大小門市310間,可容納萬人交易。場內來自省內外常駐藥商已達328戶,常年從事藥材販運人員1200人,上市交易品種近1000個,年實現藥物交易額5.5億元,上交稅費100多萬元。

市場經營環境優越。場內實現了水電路和綠化配套達標。成立了藥市管理委員會,制訂了一系列經營優惠政策,實行一個視窗對外,一站式服務。建立了藥材信息中心,與全國各大中藥材市場實現了信息聯網。

市場區位優勢獨特。距長江蘄州客、貨碼頭均1公里,距滬蓉高速公路蘄春入口5公里,距離京九鐵路蘄春站15公里,乘車1小時可達武漢天河機場,交通十分便利。

“本草綱目傳四海,醫聖故里連九州”。不斷發展壯大的蘄州中藥材專業市場正昂首闊步,向長江沿線大型藥材集散地、湖北中藥材信息中心、全國著名新藥都目標邁進。

中國湖北第五屆李時珍醫藥節暨第十一屆藥材交易會,將於2001年10月8-12日在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故里古城蘄州隆重舉行。

作為全國大型經貿活動之一,此次醫藥節以“弘揚中華醫學,發展醫藥經濟”為主題。屆時全國(蘄州)中醫藥交易會和中藥材交易會、黃岡市招商引資項目洽談會、全國李時珍中醫藥資源發展戰略研討會將同期舉行。

蘄春自古以藥都著稱,明代就有“人往聖鄉朝醫聖,藥到蘄州方見奇”之說。《本草綱目》記載的1892種藥物中,見諸蘄春的有800多種。

目前蘄春縣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26萬畝,有兩個藥材專業大鄉(鎮),163個藥材專業村、場,3000多個藥材種植大戶,年醫藥經濟產值2.3億元,是湖北省重點扶持的30個龍頭產業之一,還被國家列為杜仲、厚朴生產基地縣。

在蘄春縣城城東興建的華中藥谷李時珍本草綱目生化園即將竣工。該園引進台商投資2500萬美元,占地20公頃,集藥品生產、藥材種植、生化科研、醫療教學、旅遊觀光於一體。

自1991年起,蘄春已成功舉辦了四屆李時珍醫藥節和十屆藥材交易會,累計藥物交易額23.44億元。

遼寧本溪

隨著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實施,遼寧省正在全力建設遼寧(本溪)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打造中國藥都;依託生物醫藥產業,在瀋陽和本溪之間——建設一座生態新城,這是推進沈本一體化進程,實現瀋陽經濟區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遼寧省政府舉全省之力重點推進的特色產業集群之一。為使這一戰略得以順利實施,遼寧省政府專門成立了以一名副省長為組長、有關廳局領導參加的領導小組,為本溪市醫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本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按照城市和企業“兩個走出去”的發展思路,努力謀求本溪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使本溪儘快由鋼鐵一個產業支撐的一代城市,升級換代為由鋼鐵和生物醫藥兩個產業支撐的二代城市,最終形成“一條大道、一個產業、一座新城”經濟與社會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2008年4月,遼寧(本溪)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開始啟動,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藥業基地以超常規的發展速度創造了奇蹟。中國醫科大學、瀋陽藥科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修正藥業、東北製藥、天津天士力、遼寧成大等120餘家知名企業和科研院所相繼入駐產業基地,總投資已達130多億元,投達產後可形成銷售收入334億元。初步形成了集科技研發、企業孵化、產業聚集、教育培訓等功能齊全的配套格局,產業集群雛形迅速呈現。

規劃面積60平方公里的本溪生態新城,運用先進的營城理念,繼承自然的山水格局,深入發掘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注重新型工業化、新型社會化、新型城市化相結合的科學發展模式,這裡將成為集城市現代化與生態化於一體的魅力新城。

遼寧(本溪)生物醫藥產業將以“大產業、廣復蓋”為特徵,形成一、二、三產業並進,產學研齊發展的產業化體系,形成以中藥和天然藥物為主,涵蓋生物製藥、化學藥、健康保健品、醫藥包裝、醫療器械等醫藥生產、科研及流通的大醫藥產業發展格局,不遠的將來,這裡將形成200戶企業的產業聚集,實現千億元的產業規模,將成為獨具中國北方特色、國內一流、世界先進的國家級醫藥產業基地。

2010年2月2日,國家科技部正式批覆國家遼寧(本溪)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設立。

長期以來,本溪一直以鋼鐵城市聞名於世,百年鋼鐵產業的發展造就了現在的本溪,規劃到2010年全市鋼產能將達到2200萬噸,屆時將成為世界上也少見的鋼鐵城市。但本溪市委、市政府也清醒認識到,本溪要吃“鋼鐵飯”,但不能只吃“鋼鐵飯”,單一的產業結構意味著城市所承擔的市場風險非常大。早在2003年,市委、市政府在綜合分析全市產業發展比較優勢的基礎上,明確把現代中藥產業作為本溪的三大接續產業之一予以重點培植和扶持。但由於多種原因,近幾年發展速度、規模和效益始終不夠理想。

2008年,是本溪藥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3月21日,政高省長在聽取本溪市工作報告時,提出:“舉全省之力支持本溪做強做大醫藥產業,把本溪建設成全國領先、世界先進的醫藥產業基地”,從而把本溪的發展戰略上升為全省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這是本溪市經濟發展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對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進行了高起點、高標準的研究規劃,提出了“打造中國藥都、建設本溪生態新城”的發展思路。

“打造中國藥都”,就是要充分發揮本溪的藥業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生產要素充足、科研支撐有力、發展環境優越等比較優勢,以“大產業、廣復蓋”為特徵,採取超常規的措施,以只爭朝夕的精神,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大發展。“大產業”就是一、二、三產業一起上,產學研其發展,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化體系;“廣復蓋”就是包含中藥、化學製藥、生物製藥、藥物中間體、健康保健品、醫療器械、醫療包裝品及醫藥物流等大醫藥產業的概念。力爭用三至五年的時間,在20平方公里的遼寧(本溪)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形成200個企業集聚、千億元銷售收入規模的產業集群,使藥業基地成為獨具特色、國內一流的國家級醫藥產業基地。

“建設本溪生態新城”,就是要以生物醫藥產業為支撐,以本溪經濟技術開發區(石橋子)為中心,包括張其寨、歪頭山等地在內,在瀋陽市和本溪老城中間地帶,建設一座與瀋陽行政區劃接壤、占地面積60平方公里、容納人口50萬的嶄新城市。這座新城的產業區、生活區和山林水城各占20平方公里,規劃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保持青山綠水、使用清潔能源、維護生態平衡、尊重生態美、自然美、環境美,基本沒有空氣污染、污水零排放。我們將通過二、三十年的努力,將其建成獨具特色的生態新城、瀋陽市的衛星城市和瀋陽經濟區的新亮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