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生態山水畫派

中國原生態山水畫派

原生態山水畫派是現代山水畫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個新的畫派,是著名畫家賈雨老師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山水畫風,在中國當代山水畫壇獨樹一幟。

畫派簡介

原生態山水畫系列作品 原生態山水畫系列作品

原生態山水畫派是現代山水畫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個新的畫派,是著名畫家賈雨老師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山水 畫風。師法自然,畫由心生是原生態山水畫派的宗旨。講究形式技巧,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予以突破。同時運用多畫種的精髓,大膽的用筆用色和獨特的畫面結構產生異彩,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畫家的造型意識。觀其畫作自有一股清氣襲來,滿紙飄香,心曠神怡的感覺。在塑造香格里拉和田國小景形象的同時,畫家也在鑄造自己的內心世界。畫面以動中有靜,靜中生動,以理繪形,以意取神抓住了觀者的心靈,原生態繪畫的理念獲得了民族繪畫的風韻,在中國當代山水畫壇獨樹一幟。

創始人賈雨

賈雨,中國原生態山水畫派創始人,中國國禮特供藝術家,作品錄入中國高等美術院校教學範本。1954年生於成都,號;滴墨浪子。自幼習畫,師法大自然,得馮建吳、石魯兄弟點撥,從事美術工作。

原生態山水畫作品.田園小景系列 原生態山水畫作品.田園小景系列

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香港行政藝術界聯合會行政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ASIA)創作中心導師,中國網教中心客座教授,國家現代藝術中心高級研究員。先後被授予“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世界華人藝術領袖”,“中國美術大師”,“中華當代文人藝術家”,“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當代中國書畫藝術領軍人物”,“中國書畫家百傑”,中韓、中日“文化交流使者國際藝術家”等多種榮譽稱號。

春之韻180x97cm 春之韻180x97cm

相關評論

賈雨的中國式抒情
——賈雨原生態繪畫作品賞析之四
葉松鋮/文
北宋著名畫家、繪畫理論家郭熙說:“山以水為血脈,以草木為毛髮,以煙云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華,

夏之歌180x97cm 夏之歌180x97cm
秋之詩180x97cm 秋之詩180x97cm
冬之詩180x97cm 冬之詩180x97cm
原生態山水畫作品.神山聖水系列 原生態山水畫作品.神山聖水系列
得煙雲而秀媚。”郭熙這段話里有三個關鍵字:“活、華、秀媚”。郭熙顯然不是在說形式、談營構,一幅畫裡有水、有草木、有煙雲,時下每個畫家都做得到,但能否達到“活、華、秀媚”的美學境界,那就不單是造型能攀越的高度了,是什麼?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氣韻。有氣有韻,一幅畫才會產生鮮活、靈動的狀態。而在今天,我們似乎還可以將其擴展和延伸一點,即,一幅山水,要有大情感。這裡的“大”是相對於單薄、狹隘,只在營構上兜圈子的畫家而言。大情感,就是要心存山水,有關愛、體察、悲憫的情懷。話題現在終於回到了正題上,即,賈雨的山水畫的抒情方式!作為一個有獨創精神的畫家,賈雨的作品為我們提示了什麼,啟迪了什麼?一言以蔽之:賈雨的畫就是一種樸實的情感再現!純正的中國式抒情!
賈雨的中國式抒情,不是建立在空中樓閣上的,他的支撐點是川西北,這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它的輻射面極其遼闊、深遠,賈雨在這片肥美而聖潔的土地上,確立了自己的價值觀、美學觀。對一個畫家而言,“根”是很重要的、也是必須的,我這裡所說的“根”,有必要強調一下,它不只是一種生存狀態下的堅守,而是一種被情感營衛、被情感撫育、被情感澆灌下的藝術深埋,這是一種美學方向,一旦確立,就必須義無反顧地朝前走。賈雨的方向是明確的,因為他明了自己的選擇,明了自己的“根”扎在了一片什麼樣的土地上,他甚至悄然竊喜,那一天或許是站在川西北的高原上,他突然就萌發了一種心事,這種心事,一定讓他顫慄、狂歡、血脈僨張:他要獨占這片靈山秀水,用自己的年華,用自己的視野和感覺,用自己獨特的藝術領悟,用自己天地授予的稟賦,打造他的心中的“原生態”,並以中國式的抒情來完成這一繪畫理念的建立!
因為有“根”,賈雨的腳下就顯得堅實:不鬆動、不浮泛。賈雨的自信來源於他有自己的生命和藝術給養。他不會 扮演一個藝術的漂泊者,他更不會為了藝術去流浪。作為一個內心富有的人,賈雨悄然收穫自己的情感,川西北的苦寒、高海拔、缺氧、紫外線強烈,這些讓別人畏怯卻步的自然環境,恰恰是賈雨所需要的,或者說是賈雨的繪畫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他的畫,是建立在他的人格上的,建立在他的中國式的抒情方式上的,這是一幅畫的氣息、風骨和血肉。然而,在賈雨的畫中,我們看到的不是地里上的概念,不是荒寒的景象,他的紅原、稻城、康巴、香格里拉、岷江……都賦予了他的感動,他的被內心捂熱的中國式抒情……
賈雨的抒情,不是雜亂無章的,他有自己的層次,有自己的抒情線路。如果稍加歸類,我以為大致分兩部分,即,寧靜與惆悵中的詩意表現;宏大視覺中的粗糲與蒼勁之美。我先說前一部分:寧靜與惆悵中的詩意表現。這一部分在賈雨的所有山水畫中,比重較大。這類畫的地里區域,應該是成都平原和岷江一帶,畫面多偏重於陰柔。有人將其看成小景,這自然不錯,但這類畫,除了地里環境的因素外,抒情方式走的是輕靈的路子。賈雨在這些畫中重在表達一種內心的細膩、明亮和溫馨。他的繪畫語言,精緻、明淨,小景中往往飄逸出薄如蟬翼的惆悵,而這種惆悵,不經意又被寧靜的狀態所淹沒。如,他的一組表現月亮的畫:《冷霜無聲濕桂花》、《銀漢無聲轉玉盤》、《月是故鄉明》、《江清月近人》……乍看相同、相近、相似,細看卻又有別。當然共性的東西是一樣的,即,寧靜中透出清冷,然而,畫面中江畔的扁舟、月下的雁翅、婆娑的樹影……其實在以不同的方式、形態,訴說一種別樣的情緒。畫面的靜不是絕對的,此時,江水在輕柔撫摸船舷,舟子在艙中鼾聲悠揚;此時,月華如水,雁陣驚寒;此時,微風過處,桂子的馨香瀰漫江岸……詩意的表現,是抒情的路子。但懂得抒情,不一定就懂得植入詩意。強行植入,只會破壞畫作的整體格局。賈雨的小景畫,以他特有的視覺,捕捉一種細微的觸發,他筆下的岷江、川西一帶,我們切不可以為是一個固定的地理概念,畫家進入創作到完成創作,地理已轉化成藝術,那么這些地理概念,就應該是一個美學符號。而這些符號,沒有詩意的濡染、浸淫,似乎就缺少了氣質、缺少了韻致,那就會雷同、單調,成為一種拙劣的色彩裝飾。理解賈雨畫中的詩意表現,是否應該確定賈雨是一個什麼類型的畫家,有人將畫家分成幾類:重詩文的山水畫家,具有浪漫氣質;重學養的山水畫家,具有書卷氣質;重品格的畫家,具有孤傲氣質,重胸襟的畫家,具有樸厚氣質……而這些,賈雨似乎都能靠得上,但我則更傾向於詩性的賈雨,因為他在彰顯文思,表現筆墨上,那種滲透在宣紙上的情懷,完全不需要修飾,隨興、隨意中卻又詩意盎然……
下面說第二部分:宏大視覺中的粗糲與蒼勁之美。這部分繪畫作品,可以說充分地、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賈雨的審美趨向。宏大是視覺,粗糲與蒼勁既是形式,也是內容,這是文思境界和筆墨境界的統一與融匯,但同時需指出的,賈雨的這部分繪畫作品,有人也許只看到了陽剛的一面,其實,在視覺的切換中,賈雨並沒有放棄陰柔之美。作為一個內心浪漫,氣質高邁的畫家,賈雨懂得美的取捨、美的恆定。因此,他的這部分繪畫作品中,透過蒼勁、粗糲的骨感,你依然會嗅到溫暖、甜美的氣息,這就是陰柔:它承載著詩意,過濾著人性的亮度,它讓生命在一種曠遠、蒼茫中,確認存在的高貴,那就是平等的、原始的、本真的高貴!賈雨在這部分繪畫作品中,多以系列出現,如紅原系列、康巴系列、稻城系列、香格里拉系列。讀這些作品,我們每每會被一種炙熱的氣場裹挾,賈雨再一次將那些地理名詞,諸如,稻城、紅原、康巴、香格里拉等,化作一種刻心銘骨的記憶,一種生動、跳躍、觸手可感的藝術符號。然而,在這裡,我還要著重提一提賈雨筆下的氂牛,因為它不只是一個符號,而是一種生命體的呈現,它是賈雨畫中的主角。氂牛寓意著什麼、寄予著什麼?我想,這個被稱為“雪域之舟”的牛種,它的身上所表現出的忍耐、勤勞的品性,無一不是高原生命的一種寫照。賈雨筆下的氂牛,是強悍的、壯美的,更是詩意的,如,雪下的氂牛、經幡下的氂牛、曉月下的氂牛、晨曦中的氂牛、峻岭下的氂牛等等,通過環境的不同、氛圍的不同,畫家多側面、多角度抒寫自己對高原的理解!賈雨善於抓住特點來表現自己的藝術判斷和藝術領悟,他的視覺切換,體現了他作為一個藝術家對技巧的駕馭,對情感的把握和恰到好處的釋放。賈雨的這部分繪畫作品,粗糲和蒼勁,消弭了造型的痕跡,美成了一種纏繞不散的氣韻。如,《香巴拉的紅月亮》系列,那種唯美的情致,觀後無不叫人心跳、心動!如果沒有一種博大的情懷,一種從內心傳遞出的真性情、真感動,那是達不到這樣的藝術效果的!
情感是藝術的表現張力,對於一個藝術嫻熟的畫家而言,他要畫出自己內心的圖畫,那他就必須提純自己情感,升華 自己的境界。賈雨的大情懷意識,是自覺、自發的,他的抒情方式,來源於他對川西北的深刻認知,這種認知,造就了賈雨,而賈雨本身可貴的品質則在於:他對川西北的感知,是俯瞰的,寬視覺的,這樣的境界和情懷,即是君子登高望遠而天下小的境界和情懷。它超越了物質的視域,升華了精神的高度。於是他所繪的景,就是情景、心景,是能讓任何一個人為之共鳴的生命之作!這或許就是賈雨的獨特之處、不凡之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