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三中全會

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三中全會

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三中全會於10月9日到12日在某召開,這次全會的重要議題,就是研究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問題。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全黨全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性檔案。此次會議的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問題。十七屆三中全會的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問題。會議還研究了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會議。

時間地點

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三中全會十七屆三中全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202人,候補中央委員166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黨的十七大代表中從事農業農村工作的部分基層同志和研究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部分專家學者也列席了會議。

歷史背景

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30年
第一個大背景: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在這個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召開十七屆三中全會,主要是對30年的改革開放進行總結,通過回顧歷史來展望未來。

第二個大背景:黨的十七大在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下,在農業和農村發展方面提出: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以農村為重點改善民生,依法改善農民的平等權利等四大任務。落實這四大任務,是貫徹十七大精神的具體體現。

第三個大背景:當前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去年全國城鄉人均收入比例為3.3:1,絕對差距達9646元。長期已來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還不能打破,農村經濟發展還面臨著一系列新舊問題急需破解。這些問題都是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第四個大背景:當前,世界糧食價格上漲,糧食安全受到影響,國際金融危機和全球氣候變曖,共同成為全球性的重要問題。為此,對於中國經濟來說,要擴大國內消費,大幅度提升內需,突出抓好土地、資金、就業三個關鍵。土地是農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也是農民的根本。全會提出要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嚴格規範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產出率,同時在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前提下,鼓勵土地向適度規模經營方向發展。全會提出要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很難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通過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促進農業、農村發展。就業是民生之本,剩餘勞動力如何轉移,農村勞動力如何發揮作用,如何解決留守老人和孩子的生產生活問題,都是全會關注的重要問題。

會議議程

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作重要講話

全會聽取和討論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

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王新憲為中央委員會委員。

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于幼軍同志問題的審查報告》,決定撤銷于幼軍中央委員會委員職務,確認中央政治局2008年9月5日作出的給予其留黨察看兩年處分。

會議主題

會議認為,在這次徵求意見的過程中,各地區各部門各有關方面和的十七大代表對檔案稿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檔案稿修改要充分吸收和反映,以集中全和各方面智慧,制定好檔案,使之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全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性檔案。

會議強調,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我們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勝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會的宏偉目標,加快推進會主義現代化,就要更加自覺地把繼續解放思想落實到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會和諧上來,毫不動搖地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推進新形勢下的農村改革發展,必須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始終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方針,加大國家對農業支持保護力度,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實現農業全面穩定發展;必須切實保障農權益,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根本利益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農意願,著力解決農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充分發揮農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緊緊依靠億萬農建設會主義新農村;必須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會生產力,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加強和改善國家對農業農村發展的調控和引導,健全符合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經濟體制,使農村經濟會發展充滿活力;必須統籌城鄉經濟會發展,始終把著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作為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統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使廣大農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享改革發展成果;必須堅持管農村工作,始終把加強和改善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作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治保證,堅持在農村的基本策,保持同農民眾的血肉聯繫,形成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強大合力。

會議指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關鍵在。要把的執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農村的建設,增強各級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不斷提高領導農村工作水平。各級委和要堅持把農村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在策制定、工作部署、財力投放、幹部配備上切實體現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加強對農村改革發展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調查研究,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核心內容

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三中全會胡錦濤在河南考察農村
一是準確把握了農村改革發展的歷史方位。明確提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的新形勢下,必須毫不動搖地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這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總要求,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總體部署貫穿了這一總要求。繼續解放思想,必須結合農村改革發展這個偉大實踐,“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農村發展難題”;堅持改革開放,必須把握農村改革這個重點,“在統籌城鄉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動科學發展,必須加強農業發展這個基礎,“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促進社會和諧,必須抓住農村穩定這個大局,“為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打下堅實基礎”。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這些科學的觀點和論段,全面概括了當前我國農村改革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

二是全面描繪了農村未來發展的美好圖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到2020年我國農村改革發展6方面的基本目標任務,讓廣大農民清晰地看到了未來生活的美好圖景:即“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民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推進”,“農村社會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涉及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各個方面,是我們黨對農村改革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想的進一步細化,提出了具體而明確的奮鬥目標。

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三中全會地流轉促農業規模發展
三是勾勒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路徑圖”。“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加強農村制度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作出了具體部署。“加強農村制度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這3個具體而明確的要求和部署,既切中當前我國農村改革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又有力應對農村改革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為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勾勒了一幅切實可行、富有可操作性的“路徑圖”。

四是徹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這次全會深刻提出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根本措施:“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範圍,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長久以來,許多地方在發展過程中並沒有把城鄉作為一個整體來通盤考慮,城鄉發展二元化結構的長期存在,不僅使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提升較慢,而且使城市發展特別是城市經濟發展也面臨後勁不足的問題。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把發展農村公共事業置於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確提出了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目標。

會議檔案

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

《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誕生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