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及其領導人和官員褒稱長期對華友好的重要外國人士的正式用語,他們中的一些人曾多次訪華。過去六十餘年,共有600餘人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們來自五大洲123個國家。這些“老朋友”包括了埃德加·斯諾、西哈努克親王、基辛格、李約瑟、薩馬蘭奇……稱作“老朋友”並不意味著兩國親密無間,與中國打交道多年的美國前總統老布希也是“老朋友”,但他曾阻撓中國加入聯合國。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張清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中國人處理外交關係往往從感情、關係出發,羞於談利益,而是代之以朋友的稱謂。”
老外交官周尊南則認為,好朋友並非全是外交辭令,更親切,“對方聽著也高興”。隨著中國國力上升,“一些過去不了解中國,對我們有偏見的人,都會改變態度”,甚至成為好朋友。周尊南認為“老朋友”這一概念並沒有準確的定義,原則是為中國與其所在國關係發展作出貢獻,或者個人與中國交往時間不短,對華態度友好。
比例構成
從國籍看,在“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日本人最多,達111名,是排名榜眼的美國人的兩倍多。排名三至五位的分別是英國人、法國人和德國人。老友最多的國家也就是中國外交中最重要的國家。個別小國也有重要的老友。在600餘名老朋友名單中,各國政要是比例最大的群體。“老朋友”也不局限於領導人,各行各業都有其身影。一些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同情或者支持過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外籍人士,很多是“老朋友”,比如美國記者斯諾、加拿大醫生白求恩等。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後,很多日本政界和民間人士,致力於中日友好,他們同樣稱得上“老朋友”。
高度禮遇
對於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國政府不吝給予高度禮遇。高級領導人的會見和宴請是一種常見的款待方式。即使是導演伊文思、英國作家韓素音這樣不具行政級別的文化界好友,只要他們與中國人民的友情足夠深厚,也能夠與中國領導人聊天、吃飯。
其實,對於居住在中國的老友,每年都會有固定的機會見到國家領導人。每年年初,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都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迎春招待會,邀請在華友人參加。對於一些上了年歲的老友,祝壽也是一種維持友誼的例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