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愛犬而不崇拜犬 犬與中國文化

“雞”走“犬”來,雞與犬是中國人最親密的朋友。 其愛犬死後,築墓立碑,上書:“義犬某某之墓”。 愛犬,不可崇拜犬,這是中國犬文化的意義所在。

“雞”走“犬”來,雞與犬是中國人最親密的朋友。中國人愛犬而不崇拜犬,其中大有文章。

“犬守門,雞伺晨”。犬的職能是看家護院。無論是古代,還是在近代,犬為家庭、為主人作貢獻的事例比比皆是。於是“犬”字在“大”字上還加上一點,足見“人”字加“一”大一點的地位。

在古代,一位戰將,疆場失利,受傷後不能動彈。於是,他的愛犬將他拖到一個隱蔽的地方,並找來水和食物,為主人充飢解渴。其愛犬又星夜回家報信,家人得信後,隨同愛犬一道接回了主人。其愛犬死後,築墓立碑,上書:“義犬某某之墓”。這就是犬有通人情人性的例證。其犬德,“人一橫中多一點”也!

犬,狗也。狗又有“狗奴才”之貶稱,還有“熱狗”、“狗不理”包子之說。狗是無言的朋友,狗有一個良好的“品德”,就是“忠誠於主人”。狗的這種“忠誠”度,有許多現代人都不及。那些言而無信、背信棄義之徒,確實不如狗。

狗,還有科學家為之驚嘆的特異功能——嗅覺格外靈敏。現代人,利用警犬搞刑偵早已不再是新聞了。再狡滑的歹徒都難以逃脫狗的嗅覺。在特殊的情況下,一條警犬能抵上十幾個警察。狗的功勞,盡人皆知。

過去,看家護院,完全靠狗。如今,業主利用人看家護院,名曰“保全”。乾保全,一月工資幾百元。大多數保全能忠於職守,盡職盡責,保一方清泰,佑四方平安,然而,有的保全玩忽職守,物業主丟了財物,他說:“我沒看見小偷……”物業主大罵,養爾等保全,還不如養犬,這絕非杜撰。確實有一位物主養了三條犬,看家護院,警惕性極高。這更證明了“‘人’字一橫中多一點”的文化內涵了。

早年讀過一本《世界名犬》的書,那書中將名犬的習性、特異功能和功績極盡犬性之能事,很是能吸引讀者的眼球。儘管書中寫各種犬如何之美好,我仍不以為然。可是,沒過幾年,這犬就在中國的大、中、小城市大行其道,受寵若驚了。

犬,如今變成了寵物之首。犬,過去在城市是無有立足之地的。如今,養犬,可以“上戶口”,犬有專門治病的“寵物醫院”,犬,可以參加各種娛樂、賽事活動,犬,可以參加評獎,可以冠以“名犬”的頭銜。有一位80歲的老人,伴犬而眠,與犬同舞,一時一刻離不開愛犬,犬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舊中國,某家生得一兒子,謙曰“犬子”。於是,生子名叫犬的盛極一時。當今不時興這種稱謂了。社會進步了,要以人為本。犬不可上公車占據人坐,這就是對人的尊重。犬,永遠是犬,將犬的地位捧到人之上這是愚昧、落後的表現。愛犬,不可崇拜犬,這是中國犬文化的意義所在。 (編輯:Lyli)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