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第13輪邊界談判

中印第13輪邊界談判

2009年8月7日至8日,中印將就邊界問題在新德里舉行第13次會晤。近期,中印邊界問題被媒體熱炒,“中國威脅論”在印度抬頭。同時,印軍在邊境地區動作頻頻。

簡介

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13次會晤於2009年8月6日-7日兩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中方特別代表國務委員戴秉國和印方特別代表

中印邊界中印邊界

印度國家安全顧問納拉亞南將進行會晤。
中國代表團發言人馬朝旭2009年8月6日就此發表談話,雙方將就政治解決中印邊界問題和維護兩國邊境地區和平安寧事宜深入交換意見。馬朝旭表示,相信在雙方共同努力下,這次會晤一定會為推動兩國關係進一步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馬朝旭說,除邊界問題外,雙方還將就發展中印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及全球性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討論。
當前,中印關係發展呈現出良好勢頭,兩國政治互信不斷加深,經貿、防務、人文各領域合作全面拓展,在國際事務中保持良好協調與配合。中方期待同印方一道,努力維護和促進中印關係的良好發展勢頭,不斷增進戰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加強溝通協調,推動兩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歷史

中印邊界問題第12次特別代表會晤於去年2009年9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舉行,官方媒體當時的報導稱,中印雙方在務實和坦誠友好的氣氛中就中印邊界問題的解決框架深入地交換意見。雙方表示,將積極落實兩國領導人的指示,以政治指導原則為基礎,保持談判勢頭,尋求公平合理和雙方都接受的解決方案。
2003年,中印兩國總理簽署了《中印關係原則和全面合作宣言》 ,雙方同意各自任命特別代表,從兩國關係大局的政治角度出發,探討解決邊界問題的框架。

中印邊界問題會晤回顧

第12次會晤2008年9月18日至19日,北京
雙方表示,將保持談判勢頭,尋求公平合理和雙方都接受的解決方案。

第11次會晤2007年9月24至26日,
雙方就解決框架問題進行了有益和積極的探討。

第10次會晤2007年4月20日至23日,新德里
就中印邊境問題的解決框架進行了深入有益的探討。

印度對中印邊界存在承認現狀等不良心態

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13次會晤將於2009年8月7日在新德里舉行。此次會談的氛圍似乎不同以往。近段時間,印方

印度陸軍主戰坦克機槍手印度陸軍主戰坦克機槍手

熱炒“中國威脅論”,與此同時,印軍在邊境地區動作頻頻——印度態度日益強硬,兩國邊界的空氣中似乎飄浮著一股隱約的火藥味。
2009月8月6日,中國代表團發言人馬朝旭就此次會晤對中國駐印媒體發表談話。
馬朝旭說,中方特別代表國務委員戴秉國和印方特別代表印度國家安全顧問納拉亞南將進行會晤。會晤中,雙方將就政治解決中印邊界問題和維護兩國邊境地區和平安寧事宜深入交換意見。
中印自2003年開始進行邊界談判,當年,兩國同意設立特別代表會晤機制,確立了解決邊界問題的三步走戰略,即先確立解決邊界問題的指導原則,然後確立落實指導原則的框架協定,最後在地面上劃界立樁。雙方經過5輪艱難會談,於2005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印期間,達成了《解決邊界問題的政治指導原則》。這也是迄今為止該機制在邊界問題上取得的最大進展,但中印雙方在一些大的指導原則的具體內涵上分歧仍然嚴重。

印度動作

經過多年經營,印在邊境地區的軍事部署已對中國形成相對優勢。近一年多,印邊防現代化步伐徒然加快,尤其是在2009年6月、7月,其動作愈顯激進。
2009年6月,印度向中印邊界——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即中國藏南)增派兩個山地師,使這一地區陳兵總量逾10萬,同時,正式在邊境部署先進的蘇-30MKI戰機,共兩個中隊約36架,並新修機場、大修戰略公路;2009年7月,向中印邊境增派炮兵師以及部署T-72重型坦克
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2009年6月9日曾表示,“會繼續加強邊境防務,應對可能發生的‘安全威脅’。”

印度心態

在過去的60多年中,中印邊界問題經歷多次談判懸而不決,追根溯源,主要原因在於印度方面所固守的“承認現狀”的解決思路,以及與之相伴的3種不良心態的羈絆。

“殖民遺產天然繼承者”

中印兩國邊界爭端緣起於英國殖民者1914年炮製的、被中國歷屆政府所拒絕承認的《西姆拉條約》及“麥克馬洪線”。
1947年獨立建國後,印度自詡“大英帝國天然繼承人”,要求全盤繼承英印殖民帝國在藏特權及侵略遺產,堅持認定中印邊界已經劃定,聲稱若要談判,中國須首先承認“麥線”,並接受印方主張的西段邊界線(即按分水嶺劃分)。
對此,中國政府從一開始態度就十分明確,即中印邊界從來未曾劃定,《西姆拉條約》及“麥線”是英印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背著中國政府所為,是非法的。

“放棄特權換回報”

獨立後的印度全盤接受了大英帝國在藏的所有特權,即便西藏和平解放後也遲遲不肯放棄。尼赫魯政府甚至慫恿達賴出走境外,尋求“藏獨”。
1954年4月29日,經過多輪會談,中印兩國簽訂了《中印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印度被迫放棄在藏特權。但尼赫魯政府想當然地認定,通過該協定,中國政府承認了中印兩國邊界現狀,即完全按“麥線”劃分,這是中國對印度“放棄在藏特權”的回報。隨後不久,在這種“要求回報”心理的強烈驅使下,尼赫魯政府理所當然地推行起更加冒進的“前行政策”,並最終引發了中印1962年的邊境衝突。

“誰控制誰有理”

在過去幾十年中,印度一直在努力“造成既成事實”、迫使中方承認印度對有爭議地區的“實際管轄權”。在這種心態作用下,印度不斷地在東段邊境爭議區採取單邊行動,即“領有化、行政化、人口化和軍事化”。
“領有化”就是不斷派人占領爭議地區,甚至不惜武力驅趕西藏地方行政官;“行政化”就是加強對爭議地區的行政管理與機構設制;“人口化”就是不斷往爭議區移民;“軍事化”就是不斷加強印控爭議區的邊防力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