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學南湖思政網

中南民族大學“南湖思政網”由中南民族大學黨委宣傳部牽頭,校組織部、 工會、學工部、團委、科研處、研究生部、網路技術中心、法學院、成教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學院等單位共同參與,由學生自主設計、運行和管理的大型入口網站,是為進一步研究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活動的新情況、新特點,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形式、方法和手段而搭建的重要網路平台。

網站簡介

中南民族大學南湖思政網 中南民族大學南湖思政網

南湖思政網自2007年9月成立以來,以“服務廣大師生,繁榮校園文化,活躍學術氛圍,加強思政工作”為宗旨,堅持“做有思想的網站”。網站現有《時政要聞》 《特別關注》 《南湖視點》 《人物訪談》 《廣角鏡頭》 《校園文化》 《南湖大講壇》 《精彩專題》 《網上紀念館》等18個主要欄目,下設《原創空間》 《攝友天地》 《理論經緯》 《心理諮詢》 《黨團建設》 《法律援助》 《文明創建》 《成才導航》 《理念規劃》等20多個子欄目,功能完善、結構合理,已成為中南民族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專業性網站。

在2010年第四屆全國高校百佳網站網路評選活動中,南湖思政網從全國434所高校報送參評網站中脫穎而出,榮膺“全國高校百佳網站”稱號,是國家民委直屬高校中唯一獲獎網站,也是湖北省80多所高校網站中,9所獲此殊榮的網站之一。

網站目標

網站以服務廣大師生,繁榮校園文化,活躍學術氛圍,加強思政工作”為宗旨,集理論性、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師生,體現大學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既能對大學生思想、行為進行感知、教育、激勵和調控,又能實現與大眾傳媒的語言互補,拓寬雙方信息溝通的渠道。我們堅持“做有思想的網站”。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新問題,我們不斷更新著自己的理念與觀念,探索新思路、創造新形式,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開展而不懈努力。

發展歷程

南湖思政網成立於2007年9月,由中南民族大學黨委宣傳部牽頭,校組織部、工會、學工部、團委、科研處、研究生部、網路技術中心、法學院、成教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學院等單位共同參與創建,是學生自主設計、運行和管理的大型入口網站。

2009年南湖思政網和民大線上、廣播台這兩大校園媒體整合成立中南民族大學記者團,中南民族大學黨委宣傳部直屬。

2012年12月,南湖思政網全新主頁正式上線,思政人跳脫時空的束縛,溯洄精神的源頭,準確定位報導內容,提高新聞操作技巧,提高採訪質量,以更加獨到的題材、角度和見解,更全面、更系統的去呈現新聞事實,以更加富有張力的文字向客群提供各種或有趣、或黑暗、或輕鬆、或沉重卻又不流於瑣碎的故事。

組織建設

網站下設一位總編,一位副總編(兼管公共費用)以及若干欄目編輯。現有《時政要聞》 《特別關注》 《南湖視點》 《人物訪談》 《廣角鏡頭》 《校園文化》 《南湖大講壇》 《精彩專題》 《網上紀念館》等18個主要欄目,下設《原創空間》 《攝友天地》 《理論經緯》 《心理諮詢》 《黨團建設》 《法律援助》 《文明創建》 《成才導航》 《理念規劃》等20多個子欄目,功能完善、結構合理,已形成比較成熟的網路媒體運作模式。

欄目設定

特別關注

《特別關注》欄目追求接近事實和探索真相。以探究的視角超越事件本身去解讀身邊的人事物,並通過採訪事件中心人物和聯繫社會現象,深度剖析新聞事件,淋漓表現事件本身,系統反映該類事件和社會問題,深入挖掘和闡明事件的因果關係以揭示其實質和意義,追蹤和探索其發展趨向,用專業新聞素養作出理性、客觀同時飽含深度的報導,彰顯媒體價值觀念。

南湖視點

《南湖視點》欄目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平台。針對發生在校內、校外的新聞和故事,從各個角度進行客觀、公正的評論和解析。用論據來論證觀點,發散思維、進行邏輯分析,進而探究事件的本因,解讀問題,解答問題,並據此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以求事件得到更好地解決。

人物訪談

《人物訪談》欄目主要負責對全校範圍內有特點的人、事的采寫任務。採訪記者通過與在學習、工作、社交等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在教學、科研上有突出成就的教師以及有出色業績的校園工作人員等對象的交流,從各個方面展現其豐富的精神面貌和內心世界,在讓更多人了解他們的同時,達到榜樣的示範作用。

廣角鏡頭

鏡頭的背後,攝影師看到了很多人間的悲歡離合,或動人心弦、或引人深思、或值得欣賞、或需要批判……《廣角鏡頭》欄目便是用鏡頭記錄下這些值得記錄的東西,用圖片說故事。

時政要聞

《時政要聞》欄目分為國際新聞、國內新聞、省內新聞和校內新聞四大版塊,致力於讓廣大師生了解各方單位發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聞動態。其中,國際新聞——主要轉載世界各大媒體關於國際形勢以及國際重大國事活動的報導;國內新聞——主要轉載全國各大媒體關於全國範圍內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的報導;省內新聞——主要轉載各大媒體關於湖北省境內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的報導;校內新聞——主要發表網站內部記者針對校園範圍內發生的部分重要事件所做出的訊息報導,如一些校級賽事及學術活動動態等。

原創空間

《原創空間》欄目是一個讓全校廣大師生自由潑灑筆墨的平台。詩歌、散文、小說、影評、隨筆……無論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亦或托物言志、借古諷今,都可見最淋漓盡致的表達。

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欄目是針對大學生心理素質健康狀況,為大學生作出正確的心理引導而開設的。旨在讓廣大師生了解大學生的心理變化過程,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同時幫助學生在行為處事方面能夠冷靜思考,沉著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事情,使學生在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下感受到生命的價值,保持與他人、環境和社會的協調一致,同時充分發揮自己的身心潛能,做到正確評價自己、他人以及身邊的事物。

理論經緯

《理論經緯》欄目主要報導國家、民族或社會活動中具有理論性指導意義的大事件。全方面地搜羅信息,貼近社會生活,貼近大學生心理特徵,能讓廣大師生更加了解社會、民族乃至國家的發展變化。

黨團建設

《黨團建設》欄目分為黨團活動、黨團知識、網上黨校和先鋒人物四個版塊,時刻關注黨的最新思想,組織,制度建設等動態,是大學生接觸黨的思想和政策的又一個視窗,有助於大學生時刻保持思想的先進性。

民族團結

《民族團結》欄目分為民族關注、民族概況、民族風俗和旅遊動態四個版塊,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實時關注各民族發展動態。.

特色賽事

賽事簡介

“新聞之夢”採訪報導大賽

歲月的流逝總會淘盡一些風物,而夢想,永遠不會在時間的索居中蒼老。大學生作為輿論的主體,應對身邊時事具有敏感的洞悉能力——不光能關注新聞,而能關注事件,以自己的角度和思維去提取信息,有自己的一套輿論傳播系統。

為進一步培養大學生的新聞專業理念和媒介實際工作的能力,促進《新聞採訪學》等新聞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引領廣大新聞愛好者追逐新聞之夢,自2009年起,南湖思政網與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合作,由新聞專業教授徐曉波指導,於每年4、5月份舉辦 新聞之夢”採訪報導大賽這一專業性的校園賽事,目的在於給新聞專業學生或非新聞專業但對新聞有興趣的學生提供展現平台,培養在校大學生的新聞敏感性、新聞寫作能力、社會觀察能力以及對社會熱點現象的分析能力,展現大學生關注時事的精神風貌,提高在校大學生明辨事理的能力。

“新聞之夢”採訪報導大賽自2009年首次舉辦以來深受社會廣泛關注,並得到學校師生們的一致好評。新加坡聯合早報曾發表新聞盛讚此次比賽,荊楚網、新浪網等網站皆有報導。比賽邀請湖北省一線新聞工作者走進校園,連結了大學生與社會新聞實踐的紐帶,為學校的新聞工作以及學生的新聞業務水平的鍛鍊都創造了絕佳的平台,為同學們在新聞學習與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道路上創造更好的條件。

比賽期間,南湖思政網會在網站首頁開設“新聞之夢”採訪報導大賽專題頁面,將一切信息比如:比賽介紹、比賽相關信息等放 置於專題裡面,同時請記者團其他部門如:新聞網、學子網、廣播台、電視台以及校報、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網站進行同步宣傳。並且利用新媒體,如南湖思政網官方微博、人人網主頁、網站成員騰訊QQ簽名等方式進行輔助宣傳,並通過這些媒體同步更新比賽流程。.

比賽形式

一般分為:a.訊息類;b.通訊類;c.深度報導;d.攝影報導;e.廣播電視新聞報導

(1)寫出採訪策劃;

(2)進行採訪,由參加者根據自己的採訪計畫和報導要求完成採訪;

(3)寫出報導(體裁為訊息、通訊或者攝影報導);

(4)寫出採訪報導手記(對自己本次採訪報導的經驗、收穫、失誤或教訓作出總結。).

比賽要求

1、文字報導:
(1)參賽者必須提交採訪計畫、新聞作品以及採訪報導手記三種文本為一體的參賽作品。

(2)採訪過程、報導內容必須真實,符合新聞報導規範要求,不得弄虛作假。要求有針對自己報導方向的媒體定位,即要求每位參賽者以實際的媒體身份採訪。例如:媒體定位為《楚天都市報》,那么在報導上就可能要注重社會性。

(3)參賽者一般以單人為宜,也可以兩個人共同參加,但不得超過兩人一組。

(4)訊息類要求一般不超過1000字。概括地報導事實,以敘述為主,描寫、議論的成分較少,一般側重記事,針對事實作出客觀報導。

(5)通訊類要求一般不超過3000字。對事實進行完整、詳細的報導,報導手法以敘述和描寫為主,並予以抒情議論緊密結合,既可寫人,又可寫事。一般以寫人為主,寫事為寫人服務,它在其中處於次要位置。

(6)深度報導要求先有事件,後有採訪,採訪的目的在於求真和證偽,報導中所涉及的人或事應該是由記者切身採訪而來,而非古今中外旁徵博引,最重要的是注重細節。另外,寫作時不要糾纏於技術。.

2、攝影報導:
(1)單張新聞照片必須是在2013年拍攝的。

(2)系列新聞照片必須是在2013年完成的。

(3)系列攝影報導最多不超過10張照片。系列照片中,每張都需要標記分類代碼和順序標識。

(4)比賽接受黑白照片、彩色照片、幻燈片和數碼照片。數字檔案的格式為JPG,檔案量大小在500K至4MB之間.參賽者請將紙質檔案交至本校負責人處,數字檔案傳送至新聞之夢公郵。

(5)參賽新聞照片必須寫有題目和新聞要素齊全的文字說明。說明要準確、簡潔。

(6)比賽不接受合成照片、多次曝光照片。利用電腦技術人工修改製作的成分不得超過20%。

(7)作為系列照片參賽的作品可以拆開單獨送入單幅類照片的比賽,但照片不能同時投送到不同類別中。

(8)照片和正片上不能標有參賽人的姓名、水印或身份特徵。

(9)所有圖片必須寫清拍攝的地點和時間。

(10)獲獎作品一旦發現有違背參賽要求的,一經證實,立即取消獲獎資格。.

3、廣播電視新聞作品:

(1)參賽者不超過三人。

(2)作品必須是在2013年之前完成的。

(3)廣播電視作品當中不得出參賽人的姓名、水印或身份特徵。

(4)作品統一拷貝至各校、院系系負責人處。最終由中南民族大學南湖思政網收取。

(5)以資料夾形勢上交,檔案名稱為學校姓名學號。

(6)檔案大小控制在50M到1G之間。.

作品評選

(1)由南湖思政網將作品進行分類整理,並由校記者團編輯初步審核。初審將評出入圍作品(數量根據當年投稿量按比例選取)。

(2)將篩選後的作品交由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評審評審。

(3)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評審篩選過後送交大賽特邀校外一線媒體記者(如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特別關注》雜誌社等)作為比賽的最終評審,最終評出一、二、三等獎、最佳採訪獎和優秀獎作品。.

結果公布

比賽最終結果將在頒獎典禮上公布,並同步於南湖思政網和新聞網專題頁面內。其中,大賽一等獎作品將有機會在南湖思政網品牌欄目《特別關注》發表(攝影作品發表於《廣角鏡頭》欄目),其他獲獎作品將有機會發表於校記者團各媒體。此外,大賽優秀作品將有機會投稿到校外媒體發表。.

歷屆主題

2009年 ——“金融危機下的大學畢業生”

2010年 ——“路——後金融危機時代的應屆大學畢業生”

2011年 ——“網路時代下的大學校園”

2012年 ——“社會轉型期下的90後大學生”

2013年 ——“夢想·機會·奮鬥·創造”

>

第五屆新聞之夢主題曲《新夢》

詞:陳言 曲:Green Day 翻唱自:《21 Guns》.

當時間在悄悄逃脫

熱情也都快要蕭索

你驚醒不甘這樣生活

當初寫下的夢躲哪去了

.

其實你不必覺得失敗

生活暫時把夢掩埋

前面就會有一場比賽

請跟著我

.

決不懈怠

有多難捱

絕對熱愛

敏銳成災

收下責怪

夢不腐壞

You and I

.

當你徘徊事實門口

覺得自己渺如蜉蝣

黑暗讓你皺起眉頭

沒關係我們陪你一起走

.

你的菲林從不蒼白

你的字典沒有大概

就請享受這激烈比賽

請跟著我

.

衝進霧霾

直面意外

自信不改

無視阻礙

活得精彩

夢永遠在

You and I

.

就算斷了所有線索

你會追蹤是非因果

無冕之王不易狂熱

但這次讓我們沸騰在這

南湖思政網五周年慶MV截圖 南湖思政網五周年慶MV截圖

新的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