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10月15日至18日舉行,主要議程之一是討論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定調未來五年中國經濟走向。

背景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0年7月22日召開會議,決定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會議還研究了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深刻認識並全面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研究和提出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建議,對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對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對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會議強調,制定“十二五”規劃,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會議認為,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面對來自國內外的各種重大挑戰,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實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一攬子計畫,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善巨觀調控,積極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巨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夏糧再獲好收成,投資消費增長趨於協調,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取得積極成效,改革開放積極推進,就業持續增加,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經濟社會發展態勢總體良好。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由回升向好向穩定增長轉變的關鍵時期,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然錯綜複雜,制約經濟平穩運行的矛盾和問題還不少。我們必須冷靜觀察、科學判斷、未雨綢繆、沉著應對,牢牢把握經濟工作主動權,鞏固經濟社會發展好形勢。
會議強調,做好下半年工作,對鞏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取得的成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十二五”時期發展奠定較好基礎,都具有重要意義。要堅持把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作為巨觀調控的核心,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保持巨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提高巨觀調控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努力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調整經濟結構,著力推進自主創新,著力抓好節能減排,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增強經濟回升向好勢頭,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確保全面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
會議指出,各地區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形勢的分析判斷和對工作的總體部署上來,堅定信心,開拓創新,狠抓落實,務求實效。要千方百計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切實抓好秋糧生產,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推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加強水利建設;推動內需持續穩定增長,繼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落實和完善擴大消費政策,保持投資合理增長,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把握好信貸投放力度、節奏、重點,保障重要農產品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加強市場監管;下更大氣力抓好節能減排,堅決清理違規建設項目,加快淘汰落後產能,開展節能減排專項督察;著力推進結構調整,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重點產業調整振興,改善服務業和中小企業發展環境,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水平,促進出口穩定發展和結構最佳化,努力擴大進口,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企業“走出去”;深化資源環境、國有企業、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穩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從民眾最關心最需要的領域入手,把更多公共資源投向民生領域,保持就業穩定增長,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教育、衛生、文化事業改革和發展,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和住房保障工作,紮實做好災後恢復重建,安排好受災地區民眾生產生活,加強社會服務和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