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不其城是一座土城,開4門,牆高約4米。城池平面略呈長方形,東西長約700米,南北寬約800米,總面積約0.56平方公里。城內秦建縣署於西漢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漢武帝幸不其時東遷,原址改建行宮。行宮建在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30米、高約2米(今存之現狀)的夯土台上。東漢建武六年(公元30年),伏湛改建行宮為都署。1979年在夯土台地發現了秦代紋飾獸面半瓦當、西漢黃綠釉的雲紋圓瓦當東漢篆書“千秋萬歲”掛黃綠釉的圓瓦當以及秦複線三角磚。
外羅城圍里羅城而築,是夯土牆,外甃一層灰色長方形大磚,城牆高約6米,頂寬4米多,周長5公里;城東西長約1700米,南北寬約1500米,總面積約2.5平方公里,約為秦不其城面積的4.5倍。城外環以濠溝。據解放後考古發現,城內街衢縱橫,有7條寬約5米的主幹道溝通巷陌。城區的劃分大致是:里羅城為官府區,中部為商業區,東南是作坊區(1956年出土石錢範、石磨片),西南部是庫房區,北部是居民及農業區。城外西北部墨水河以南是墓區,1958年以前尚有6個墓冢,其中最高的10餘米。城內地下排水渠道縱橫有致,均通於護城濠內。
不其城遺址解放後出土了大量秦、漢時代的磚、瓦、銅鏡、貨幣、畫象石、陶罐等。這說明早在秦、漢時期,不其的經濟文化是較為發達的。
不其之名的由來,考古學家王獻唐在《炎黃氏族文化考》中說,原始社會末期,在不其山的周圍生活著“不族”和“其族”,山以二族得名;譚其驤教授1962年在上海史學年會的報告中說,古代我國東北濱海一帶居住著發語音“不其”、“不夜”、“不而”的民族,故其地以此得名;李白鳳在《東夷雜考》中說:“其族是我國古代聚居在山東半島登州一帶萊夷族中最強大的一個部族,《漢書·地理志》中之不其城或因而得名。”
相關詞條
-
漢魏洛陽故城
漢魏洛陽故城,是中國周、漢、曹魏、西晉、北魏都城。現存遺址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首批重點保護的大遺址之一、世界文化遺產。故城遺址...
歷史沿革 遺址簡介 世界遺產 名家點評 -
魯國故城
魯國故城是我國西周至戰國時期魯國的國都。南北寬2.5公里,東西長3.5公里,周圍城垣11.75公里,總面積約1.5萬畝。現在的曲阜城位於魯故城內的西南角...
遺址概述 考古發現 遺址保護 不求人 曲阜市 -
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維吾爾語稱亦都護城,即“王城”之意,曾是高昌王國的都城,位於吐魯番市東面40多公里的三堡鄉。高昌故城是古時絲綢之路在西域交通樞紐,城呈長方形,...
簡介 建築情況 歷史背景 風土人文 考古發現 -
東不羹故城
東不羹城位於汝河與灰河交界處,地勢險要,風景優美。從軍事需要看,沙、澧、灰三河可做為天然屏障,城池就建在沙河南岸,依沙河順勢而建,略呈三角形。
-
齊國故城
齊國故城位於今臨淄縣城。處在臨淄辛店鎮以北十五華里。故城包括大城和小城兩部分。城牆殘垣部分尚存,是用泥土分層夯築而成,有的地方高達五米,且夯痕依然。是國...
1、概述 2、城垣遺蹟 3、城牆排水道口 4、手工業作坊遺址 -
趙佗故城
趙佗故城又名是佗城,地理位置是在嶺南最早設定的古縣——龍川縣境內,為廣東省首批公布的十一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但現在已有約2200年的歷史。
趙佗故城歷史 趙佗故城遺蹟 趙佗故城今貌 趙佗故城美食 -
齊國故城遺址
位於臨淄區辛店鎮以北7.5公里。東傍淄河,西依系水,北靠平原,南對牛山、稷山和名泉天齊淵。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臨淄,曾為齊國國...
簡介 重要發現 都城概況 齊國歷史博物館 文化傳承 -
漢魏故城
漢魏洛陽城遺址是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的都城遺址,位於隋唐洛陽城的東側,世界文化遺產, 絲綢之路的東起點。史載公元166年,羅馬帝國國王安敦派使者來到漢...
人文歷史 歷經滄桑的漢魏洛陽故城 構造 許昌漢魏故城 -
《樓蘭故城遺址》特種郵票
中國郵政於2010年7月3日發行《樓蘭故城遺址》特種郵票1套2枚。該郵票設計:姜偉傑;印製:河南省郵電印刷廠;志號:2010-17。
郵品樣板 郵品資料 背景資料 發行花絮 郵品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