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概況
古村上閣,地處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西南38公里處的歷山腹地中。村落坐北朝南,雄踞土垣之上,北枕
神仙嶺,南登藥王殿,東西兩河環流,四周青山環抱,古為西去平陽、西安,南到濟源、洛陽的通衢古道。是一個歷史淵深、古建蘊積、山清水秀的千年古村落。上閣村古名“姚家寨”,村內人多為姚姓,傳說此為舜王后裔世代繁衍的居住地。因舜王的出身地叫姚墟,故因地得姓曰姚氏,而屬於舜王后裔的“姚家寨”也緣此得名。據村中老人說古時這裡氣候炎熱,莊稼一年兩熟。但後來村名改為了“上閣村”,氣候也由暖變涼。說來原因,這裡廣為流傳著一個“穆憐僧尋母”的神奇故事。
處於歷山風光旅遊景區的上閣村,其文物古建亟待加以保護和合理開發。隨著歷山環線旅遊公路的開通,該村的這些珍貴遺存和深藏於歷山中的紅廟古寺、古橋古道、古宅居民,必將成為人們旅遊觀光的重要人文景觀。
神話傳說
傳說古時有個出家人叫穆憐僧,中原人氏,出身官宦之家。因痛恨其母生性刁鑽的不良行為,十歲時離
家在外當了和尚。他百年修行,終成正果。一日,想到作惡多端的老母可能早已魂歸陰間,於是經往閻羅殿訊查,方知其母因惡習未改,早已投胎到陽間為犬。為了尋母祈罪,他幾經輾轉來到了歷山腳下的姚家寨村口,眼見前面閣下豎著一塊石碑,上刻“行人進村,上閣敲鐘”八個大字。憐僧蹊蹺,便向路人打聽,原來村中姚員外家養著一條看門惡狗,為防咬傷進村人,才豎此碑欲以警示。聽此聞,憐僧頓感興趣,便登樓敲鐘進人村中,不料一隻惡犬掙脫鐵索向其撲去,但跑至他身邊卻昂轉三圈,蹲在地上,兩眼汪汪。目睹此景,憐僧尚知此犬必是母親化身,於是經和姚員外交涉,欲把惡犬帶回家中撫養。時值夏日炎炎,憐僧帶著惡犬走出村中,行至村南的圈頭時,因山路險峻,口渴難忍,便讓惡犬就地休歇,到附近尋找水喝。誰知他剛一轉身,惡犬便後腿夾著一個大西瓜,並點頭示意讓憐僧吃瓜。他一見此,怒起心頭,便抱起西瓜朝石路上摔去,並指斥惡犬不明其苦心,說罷捧缽化水而去。惡犬後悔不已,便跳到崖邊藤條上吊掛而死。等憐僧取水返回後,眼見惡犬已在崖邊自盡,不覺又憐上心來。為防其暴屍於日下,他便用手一指,念念有詞日:“以此為中,四十里寒冰”。從那時起,這裡方圓幾十里氣候變得異常寒冷,棉花、西瓜均不能種植。穆憐僧指天封地後,卻感到有點後悔,認為這“本是母親之過,何以牽怒於地呢?”為了彌補過失,他又返回“姚家寨”,在閣樓上寫下了“上閣”兩個大字,以警後人,表示懺悔。從此以後,“姚家寨”就改名為“上閣村”。傳說歸傳說,而這個充滿神奇的上閣村,至今卻留有大量蔚為可觀的古民居建築群。據村幹部介紹,該村由於地處“晉豫古道”上,明清時期姚氏家族多在陝西、河南一帶經商做買賣,因此歷史上曾出現過多家富戶。如村中的“合興號大院”、“前南院”、“高樓院”、“照壁院”、“書房院”等,都屬於姚家祖先經商發家後,於明清時期建造的豪宅大院。這些大院建築獨特,風格迥異,其布局多為“田”字形、“棋盤式”的一進或二進四合院。大門既有中原風格的拱券形,門頭施以磚雕拼成的門碣。也有北方磚砌木構式,門兩側及上部施以柱礎斗拱。而且房檐下大都置有木雕枋和垂蓮柱。其門窗建築碩大多為四扇結構,此在其它民居中十分少見。
主要看點
“合興號大院”“合興號大院”坐落於村的東南,為村內典型的“田”字形布局建築結構,現存南北兩處連環套院。“南院”大門兩旁有木柱頂檐的閣樓,柱下為圓形石柱礎,柱頭施斗拱雀替、鏤空雕花。堂樓為無脊式,上鋪灰色筒瓦,前檐有鐵釘將瓦釘入椽中,此房從建成至今已經歷幾百年未曾維修,現看來仍完好無損。“北院”的門首寫有“敦孝友”三個大字,大門內外均有磚雕照壁。照壁由萬字紋做框,中間刻有山水花鳥。其正北為三間兩層出檐樓,南倒座房和東西廂房檐下均為木雕枋,其門窗高大寬暢,顯得古風撲面,氣勢非凡。“安貞吉”院大門村西側的“前南院”和“書房院”,是村內現存而頗具特色的兩處一進四合式院落。“前南院”大門為砂石拱券形,門首上刻“安貞吉”三個大字,南、北、西為三間兩層出檐樓,僅東樓為磚牆包廈,這種不對稱形建築也十分少見。“書房院”為村內昔日的私塾。其大門建築十分講究,門首為青石鑲嵌的匾額,上刻“敦倫”兩個陰邊楷體字,字的四周為精雕細刻的雲紋花邊,看上去極其高貴典雅。大門內外為寫有“福”、“祿”二個大字的磚雕照壁,其門上過樓全由木質構制的隔扇窗,它與院內樓檐下的木枋垂花柱渾為一體,顯得院落古樸別致,整潔高雅。
高樓院位於村西北的“高樓院”,其大門為石砌木構式建築,門檐下掛有“恩榮古稀”四字的大木匾,為清嘉慶八年由皇恩欽賜姚氏正九品官職所題寫。木匾下有“敦厚崇禮”四個石刻楷字,大門內為院落通道,迎面是刻有“忍”字的磚雕照壁。院內北面正房建築極為奇特,下面為三間拱圈式窯洞,上繡花樓,東北角為三層閣樓,西北角為四層高樓。據說當年此院的姚家婆婆本為陽城人氏,因抵制地方官司員的亂攤派和苛捐雜稅將官司司打到太原府,為村里人爭得了榮譽。後人感恩稱其為女中豪傑。
金代龍巖寺前殿上閣村除了這眾多的古宅居外,其寺廟古建也十分豐富。據說當年村中有四廟九閣,由於數百年的風雨
滄桑,現僅存舜帝廟的事殿和龍巖寺兩座古廟及三處古閣,但已是荒草沒徑,蕭條破敗。其中的龍巖寺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廣告價值。該寺為一進院落,屬金代所建,雖然後來歷代屢有修繕,但仍保留著金建的風貌。其閃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屋頂坡度平緩,雙下昂,普柏枋,其斗模範作拱粗壯,為真昂偷心造。梁架用方木脊頂瑞獸均為琉璃構件。寺內大殿為元建,斗下施碩大通額枋,有明顯的無代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