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遂城

上遂城,即遂城遺址位於東平縣接山鄉上遂城西村南。

遂城遺址 位於東平縣接山鄉上遂城西村南。據《左傳》等史書記載,商湯滅夏,封虞舜之後於遂,始建遂國,戰國時為魯之附庸,國人四姓,即遂因氏、頜氏、工婁氏、須遂氏。魯莊公十三年(公元前681年)春,為平宋國之亂,魯、齊二國會於北杏,因曾遭齊人侵害,遂人不至,後終被齊國所滅。遂城遺址屬山間台形地,東西450米,南北350米。文化層堆積厚約0.6米。表層黃土,地表暴露物有灰、褐、紅色罐和鬲口沿、豆盤等器物陶片以及飾繩紋的灰黑色較薄形小陶磚等。遺址區內西南部有一高土台,為當時遂國內城城址,當地民眾俗稱“南城台子”。
遂城村位於接山鄉匯河兩岸,西依連綿的狼尾山。由上遂城東、上遂城西、下遂城、北遂城四個行政村組成。共有耕地876公頃,1511戶,5387人。
遂城村因為商代遂國而得名。遂國是我國早期的一個小國,據有關史料記載,城址位於今北遂城、上遂城、下遂城一帶。如今,遂城還保留著不少遂國的遺蹟。如上遂城西有遂國的“點將台”“城子井”等。老百姓在田間勞動,時常揀到古時的弓箭頭。當地至今流傳著“冰凍遂城”的故事。
商湯滅夏後,封虞舜之後於遂,建立遂國。遂國國君勵精圖治,社會安定,百姓豐衣足實,安居樂業。春秋初期,齊國對它虎視眈眈,總想藉機吞併。魯莊公十年(前684年),齊國滅掉譚國後,便把矛頭對準了遂國。遂國國君幾次派使者講和,都沒有奏效。魯莊公十三年(前681年),宋國內亂,齊桓公以協助平亂為名,想藉機控制宋國。於是召集魯、宋、陳、蔡等國家的國君會盟,商量出兵宋國,十遂國國君因事沒有到場,給齊國找到了藉口。齊桓公以對自己不尊為由,公然出兵討伐遂國。沒幾戰,國君被捉,遂國被滅。
遂國被亡後,齊國派兵鎮守,官兵們欺男霸女,花天酒地。原遂國貴族不甘心受齊國統治,時刻圖謀復國。他們精心密謀,以慰勞齊人為名,挑選了100位美女,把鎮守遂國的齊人全部灌醉殺死,並宣布復國。
齊國聞訊遂地造反,齊桓公立即下旨攻打遂國。遂國新國君有勇有謀,已料定齊國報復,動員全國百姓積極備戰。齊國認為,遂是區區小國,不足掛齒,只派幾千人馬前來征伐。在離城二十里的地方,一聲牛角聲,齊軍前隊人馬陷入土坑,亂了陣腳。遂國將士揮弋上陣,齊國全軍覆沒。
第二年春天,齊桓公親自率領十幾萬軍隊,再一次開進遂地。終因國力懸殊過大,遂國無法抗衡。國君被殺,族人被捉,一半百姓戰死,一半被沒為奴隸,分散到齊國各地。遂國徹底消亡。
現存遂城遺址位於上遂城村南250米處,遺址呈台狀,東西300米,南北280米,高出地面3米左右,北臨一條東西土路,南有一條水溝。地表層20厘米黃土以下是文化層。文化層堆積厚約0.6米,土呈褐色。從遺址北部、南部、西部斷面上都能看到一些灰色器物陶片,主要有罐口、豆盤、豆把、鬲口沿器物陶片,以及飾繩紋的灰黑色較薄形小陶磚等。據揀選的標本看,遺址是春秋戰國時代城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