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歷史閘北

歷 史 閘 北 

 
閘北一詞,源於蘇州河(吳淞江)上的兩座水閘。清代康熙十四年(1675年)今福建路橋附近的吳淞江上建了一座水閘,就是後來所稱的老閘。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老閘西面三里外的金家灣(今新閘路橋附近)又建一水閘,稱為新閘。嘉慶年間,因吳淞江上船來船往,貿易興旺,在老閘和新閘周圍形成了兩個市集,新閘市集為吳淞江下游航運的主要舶船地,集上有船作、鐵鋪和商肆,市面較盛,而市集附近的吳淞江北岸區域大多仍是田野。上海開埠以後,新閘、老閘北面也開始發展,閘北之名開始出現。

(圖)上海歷史閘北上海歷史閘北

1899年公共租界北界推進到今天目東路、東嘉興路、軍工路南端一線,閘北地區東面已與租界毗連,西面和南面與租界也僅隔一條蘇州河。上海地方紳商有感於外國勢力的得寸進尺,決定加速閘北的發展。1900年,閘北一些地方紳商在兩江總督劉坤一支持下,聯合上海、寶山兩縣人士,組成閘北工程總局,開始在閘北辟路架橋。首先修築了南接租界的北河南路(即今河南北路)、北抵靶子場(今虹口公園)和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尾端的寶山路,它成了閘北東部的南北幹道。在西部今石門二路以北的蘇州河上建造了一座“新大橋”,橋北辟南北走向的新大橋路。在新閘橋北邊,也開闢一條馬路即新閘橋路,後又在這三條路之間修築了海昌路、南、北川虹路、寶興路,由此構成了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路。
1898年,重建的淞滬鐵路通車,該路的上海車站設於寶山路南端。1908年底,滬寧鐵路也全線通車,滬寧路火車站就設於淞滬鐵路上海站的西首,閘北成為溝通上海與外地的陸路交通樞紐。交通的發達使得閘北人口逐漸增多,近代的工商業和文化事業也漸漸興起。1904年,商務印書館在寶山路東購地300畝開設總廠,廠方還在印書館附近建造東寶興里、西寶興里等里弄住宅,租給本廠職工和遷往閘北的市民居住。1911年,閘北紳商又發起創辦閘北水電公司,從外商手中奪回了部分供電權。至辛亥革命前後,閘北已形成了新興的工商業區。滬寧鐵路淞滬鐵路車站的周圍逐漸形成商業區,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閘北的東部和南部道路縱橫,人煙稠密,其繁華堪與租界相比。北部和西部繼續隨著城市化的演變,其外沿仍在不斷推展。
辛亥革命後,閘北即成立閘北市政廳。1922年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在閘北青雲路合辦上海大學,中共早期領導人瞿秋白、李大釗等都曾在該校教書,培養了大批共產主義優秀戰士,在五卅運動中發揮了重大作用。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時,寶山路上被烈士的鮮血染紅。1928年閘北劃歸上海市,改稱。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中,閘北遭日軍進攻,受到重創,著名的商務印書館及其東方圖書館盡被焚毀。1937年八一三抗戰時,謝晉元率八百壯士曾堅守在閘北四行倉庫與日軍浴血奮戰。至今閘北地區還有以英雄名字命名的晉元路。解放後,閘北舊貌換新顏,區內舊稱滾地龍的蕃瓜弄已建成住宅新村。1987年新建的上海鐵路新客運總站代替了陳舊的北火車站,目前新客站地區商業繁華,已發展成為閘北的“不夜城”,境內還有八一三抗戰紀念碑、宋教仁墓等紀念地。閘北公園宋園茶藝館則是知名的休閒勝地。

(圖)上海歷史閘北上海歷史閘北
歷史閘北網址;http://www.shzb.gov.cn/cn/info_ls.php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