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英籍猶太人埃麗斯·嘉道理髮起組織育才書社(Ellis Kadoorie School Society),育才創立。
清宣統二年(1910年),埃麗斯·嘉道理出資白銀四萬五千兩在山海關路和卡德路交界處購地十畝,建造三層教學樓一幢和一個操場。
民國元年(1912年9月2日),學校改歸工部局辦理,更名育才公學,為滬上“四大公學”之一。
民國二十三周年(1935年),參加上海市教育局舉行的畢業會考,學校體制大變。
民國二十九周年(1941年),學校更名為上海特別市立育才中學。
民國三十三周年(1945年),抗戰勝利後收回租界,育才歸屬上海市政府教育局管理,委任國立清華大學教授鄭之蕃為校長,正名為“上海市立育才中學”。
1949年,上海解放,上海市軍管會接管學校,學校從只招男生改為男女生兼收,學制及課程按當時教育部的規定設定。
1950年,段力佩出任上海育才中學校長,帶領育才開展了波瀾壯闊的教改探索和實踐。
1953年,學校被命名為上海市首批重點中學。
1978年,學校提出“讀讀、議議、練練、講講”的八字教學法。
1980年,改革課時安排,設長短課;增加體育課和音樂課;取消期中考試;減輕教材份量等。
1990年,學校提出“自治自理、自學自創、自覺體煅”的“三自”教育。
1999年8月,上海市育才初級中學於育才中學原址(山海關路445號)正式掛牌。
2009年3月,被上海市教委會、上海市知識產權局評為智慧財產權試點學校。
2009年10月,被上海市教委會、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為上海市中國小行為規範示範校。
2009年10月,被上海市科普聯席工作辦公室評為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範學校。
2011年5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2009-2010年度上海市文明單位。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據2017年7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學校占地面積7080平方米,建築面積8080平方米,學校共有4個年級,24個教學班,90名教職員工,學生800餘人。
硬體設施
據2017年7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學校共擁有力佩、育林、育英、育萃、王劍偉五幢教學實驗服務樓和信息服務、圖書閱覽、勞技製作、樂隊訓 練、書法展示、休閒咖啡、健美中心、貴賓接待八個大廳以及四個專用教室。
師資力量
據2017年7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學校共有90名教職員工,擁有高級教師職稱的共17人,占教師總數的18.89%;區學科帶頭人4人,占總數的3.6%;校學科帶頭人7人,占總數的6.3%,語文教師14人、其中高級教師職稱2人;數學教師13人、其中 高級教師職稱5人;英語教師15人、其中高級教師職稱3人;科學教師11人,其中高級教師職稱3人;社會教師10人、其中高級教師職稱2人;技藝教師8人、其中高級教師職稱2人;體育教師7人,其餘服務處教職工共12人。
•優秀教師
語文組 | 姓名 | 教師職稱 | 所屬崗位 |
語文組 | 范琪斌 | 高級教師 | 區學科帶頭人 |
語文組 | 趙佰紅 | 高級教師 | 校學科帶頭人 |
數學組 | 但水平 | 高級教師 | 區學科帶頭人 |
數學組 | 塗斌祖 | 高級教師 | 校學科帶頭人 |
科學組 | 馬志雄 | 高級教師 | 區學科帶頭人 |
科學組 | 胡瑋 | 物理教師 | 校學科帶頭人 |
科學組 | 姜艷華 | 高級教師 | 校學科帶頭人 |
技藝組 | 金凡 | 高級教師 | 區學科帶頭人 |
英語組 | 杜怡華 | 高級教師 | 校學科帶頭人 |
英語組 | 沈偉 | 高級教師 | 校學科帶頭人 |
社會組 | 何偉 | 高級教師 | 校學科帶頭人 |
參考資料來源2017年7月學校網站信息 |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中考成績
2012年中考,上海市育才初級中學初三共154名畢業生中有59人考入上海市重點中學,32人考入區重點中學,畢業生總數同比2011年下降18.52%,優秀畢業生占比為59.09%,同比2011年下降1.23%,其中市重點中學的升學率為38.31%,區重點中學的升學率為20.78%(以下學校簡稱)其中復旦附中1人;華師大二附1人;上師大附中2人;南模中學1人;延安中學1人;七寶中學1人;格致中學1人;位育中學1人;市三女中2人;大境中學1人;敬業中學2人;南匯中學1人;光明中學1人;南洋中學1人;育才中學18人;市西中學16人;華模中學7人;民立中學7人;第一中學12人;七一中學9人;復旦中學1人;市八中學2人;復旦二附中1人。
2011年中考,上海市育才初級中學初三共189名畢業生中有64人考入上海市重點中學,50人考入區重點中學,畢業生總數同比2010年下降23.8%,優秀畢業生占比為60.32%,同比2010年增長1.05%,其中市重點中學的升學率為33.86%,區重點中學的升學率為26.46%(以下學校簡稱)其中復旦附中1人;上海中學1人;華師大二附1人;上師大附中1人;格致中學1人;光明中學2人;向明中學1人;宜川中學2人;育才中學26人;市西中學17人;華模中學10人;第一中學14人;民立中學23人;七一中學7人;甘泉中學1人;揚波高中3人;魯迅中學1人;風華中學1人。
2010年中考,上海市育才初級中學初三共248名畢業生中有94人考入上海市重點中學,53人考入區重點中學,優秀畢業生占比為59.27%,其中市重點中學的升學率為37.9%,區重點中學的升學率為21.37%(以下學校簡稱)其中華師大二附1人;交大附中2人;延安中學1人;曹楊二中1人;大同中學1人;復興高中3人;格致中學1人;光明中學4人;北郊高級中學1人;進才中學1人;敬業中學1人;市三女中1人;洋涇中學1人;育才中學33人;市西中學18人;華模中學24人;民立中學23人;第一中學15人;七一中學11人;北虹高級中學1人;儲能中學1人;虹口區重點1人;上外實驗學校1人。
•學科競賽
獲獎日期 | 獲獎項目及名次 | 授獎單位 |
2015年5月 | 第三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上海市靜安區選拔賽一等獎 | 靜安區語言文字委員會 |
2015年5月 | 第三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上海市靜安區選拔賽一等獎 | 靜安區語言文字委員會 |
2015年5月 | 第三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上海市靜安區選拔賽二等獎 | 靜安區語言文字委員會 |
2012年4月 | 2012年《上海學生英文報》杯上海市國中英語競賽靜安賽區二等獎 | 靜安區教育學院、上海學生英文報 |
2012年4月 | 2012年《上海學生英文報》杯上海市國中英語競賽靜安賽區二等獎 | 靜安區教育學院、上海學生英文報 |
2012年4月 | 2012年《上海學生英文報》杯上海市國中英語競賽優勝獎 |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上海學生英文報 |
2012年3月 | 2012年靜安區初三化學競賽一等獎 | 靜安區教育學院教研室 |
2012年3月 | 2012年靜安區初三化學競賽二等獎 | 靜安區教育學院教研室 |
2012年4月 | 上海市第二十六屆國中物理競賽靜安區選拔賽二等獎 | 靜安區教育局教研室 |
2012年3月 | 第二十三屆“五羊杯”國中數學競賽初三級一等獎 | “五羊杯”數學競賽組委會 |
2012年3月 | 第二十三屆“五羊杯”國中數學競賽初三級二等獎 | “五羊杯”數學競賽組委會 |
2012年7月 | 2011年第三屆上海青少年“未來之星·上圖杯”(生活中的化學)科普知識大賽二等獎 | 上海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上海圖書館讀者服務中心等 |
2012年6月 | 2011上海市“白貓杯”套用化學與技能競賽國中組靜安賽區一等獎 | 靜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
2012年9月 | 2011未來之星中文寫作大賽新星獎 |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香港文匯報等 |
2012年9月 | “外研社杯”第25屆上海市中學生作文競賽(靜安賽區)二等獎 | 上海市中學生作文競賽組織委員會、華東師範大學語文教育研究中心等 |
參考資料: |
•素質成績
時間 | 競賽名稱 | 作品/項目 | 獲獎情況 |
2017年4月 | 中國(上海)國際發明創新展覽會 | 《基於信息配對的校車智慧型裝置》、《消除轉彎盲區及顯示危險區域的安全行車裝置》 | 國際發明銀獎 |
2017年4月 | 中國(上海)國際發明創新展覽會 | 《一種基於信息配對的校車安全管理裝置》、《一種多功能筆規》等4項作品 | 國際發明金獎 |
2017年3月 | 第32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 《一種基於信息配對的校車智慧型裝置》 | 上海市青少年創新成果一等獎;同時獲得了1項專項獎 |
2017年3月 | 第32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 《一種多功能筆規》 | 上海市青少年創新成果二等獎 |
2017年3月 | 第32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 《自帶伸縮吸管的飲料瓶》 | 上海市青少年創新成果一等獎 |
2017年3月 | 第32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 《走訪名人故居,挖掘人文價值——以老靜安為例探索名人故居人文價值的實踐研究》 | 上海青少年創新成果一等獎 |
2016年3月 | 第31屆上海市青少年創新大賽 | 《大型拖掛車最大轉彎處後視鏡的改進及效果分析》 | 上海市青少年創新成果一等獎;同時獲得了4項專項獎 |
2016年3月 | 第31屆上海市青少年創新大賽 | 《盲人飲水機》 | 上海市青少年創新成果一等獎;同時獲得了1項專項獎 |
2015年8月 | 全國第十一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 | 《智慧型晾衣架》 | 全國發明銀獎 |
參考資料: |
教師成績
獲獎日期 | 姓名 | 項目名稱 | 獲獎等第 | 獲獎級別 | 頒獎單位 |
2015年11月 | 范曉路 | 傳承段力佩教育思想,國中學生達成“三自”目標的實踐研究 | 二等獎 | 區級 | 靜安區教育局、靜安區教育基金會 |
2015年11月 | 張惠林 | 基於課程標準的個性化作業設計研究 | 二等獎 | 區級 | 靜安區教育局、靜安區教育基金會 |
2015年11月 | 李芳 | 基於標準的國中音樂欣賞個性化作業研究 | 二等獎 | 區級 | 靜安區教育局、靜安區教育基金會 |
2013年5月 | 徐佳鳳 | 《“酸鹼鹽的鑑別複習”教學設計》 | 第二屆全國基礎教育改革教研成果一等獎 | 國家級 | 中國教育探索與研究編委會、中國教育發展學會 |
2013年9月 | 倪華英 | 案例“化學使世界更美好” | 教育部2013年“國培計畫”遠程培訓項目錄用 | 國家級 | 中國教師研修網 |
2013年12月 | 徐佳鳳 | 論文:國中化學概念學習分化的原因及教學對策研究 | 一等獎 | 市級 | 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 |
2013年1月 | 馬亮 | 《龍鳳呈祥》 | 三等獎 | 市級 | 上海市及教育學會中國小勞動技術教學專業委員會 |
2013年3月 | 高艷 | 深灰體育指導員現狀的調查與研究 | 三等獎輔導教師 | 市級 | 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織委員會 |
2013年8月 | 余海波 | 第18屆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作品比賽 | 指導一等獎 | 市級 | 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 |
2012年8月 | 朱楓 | 《基於“八字”教學法》 | 二等獎 | 市級 |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 |
2013年10月 | 金凡 | 上海市中國小課程教材改革第二期工程國中《信息科技(華師大版)(試用本)》教材日常修改工作研究 | 專家 | 市級 | 上海市中國小(幼稚園)課程改革委員會辦公室 |
2013年12月 | 李芳 | 《基於課程標準的國中音樂欣賞個性化作業研究》 | 二等獎 | 市級 | 上師大音樂學院、市教育學會中國小音樂教學專業委員會 |
參考資料: |
學校榮譽
授予時間 | 榮譽名稱 | 授予單位 |
2015年9月 | 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 | 靜安區綜治委校園周邊辦 |
2012年4月 | 2011年度靜安區“五四紅旗團支部” | 共青團靜安區委 |
2012年10月 | 上海市規範漢字書寫教育特色學校 | 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
2012年6月 | 靜安區教育系統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 | 中共靜安區教育委員會 |
2011年10月 | 靜安區“十一五”學校師乾訓先進集體 | 靜安區教育局 |
2011年10月 | 上海市金愛心集體(提名獎) | 上海市金愛心評選委員會 |
2011年5月 | 2009-2010年度上海市文明單位 | 上海市人民政府 |
2009年10月 | 上海市中國小行為規範示範校 |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 |
2009年10月 | 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範學校 | 上海市科普聯席工作辦公室 |
2009年3月 | 智慧財產權試點學校 |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知識產權局 |
參考資料: |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校徽
標誌圖案由Y.C(“育才”漢語拼音第一字母)組成。三個小Y分別表示“育才”培養目標:自治自理,自學自創,自覺體鍛。其造型似抽象的樹木挺拔向上,生機勃勃;又如建築物的頂樑柱堅實穩固,寓意培養棟樑之才。C處理成冉冉升起的太陽,與Y有機結合,既表示樹木受到陽光哺育,又象徵育才如初升的太陽蒸蒸日上。色彩選定為翠綠,是青春,生命的象徵。
•校歌
作曲:呂其明,作詞:薛錫祥
育才
育才是我們可愛的校園
育才
育才是我們成長的搖籃
桃李芬芳遍天下
振興中華是我們美好的心愿
悠悠校風/自主發展青春的花朵綻放智慧的燦爛
啊
自古英雄出少年
莘莘學子刻苦磨鍊
為了挑起世紀的重擔
揚帆遠航
走進輝煌的明天
•校訓
自治自理、自學自創、自覺體鍛
•校風
勤奮、務實、創新、求真
學生活動
據2017年7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上海市育才初級中學開展了地理知識競賽、籃球比賽、COSPLAY秀、節奏創意秀、校藝術節舉行的“我形我塑”活動、女排比賽、學生辯論賽、“英語村”、愛心義賣活動、詩詞歌詠比賽以及各種傳統春秋遊活動等。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姓名 | 職務 |
馬玉文 | 校長 |
戴琴瑋 | 黨支部書記 |
張惠林 | 教學副校長 |
陳安你 | 德育副校長 |
曹陽 | 工會主席 |
參考資料: |
歷任校長
•名譽校長
段力佩(1907-2003)教育家江蘇金壇人。原名立培。1925年該校畢業。1929年畢業於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學院後,回家鄉書院國小執教。
1950年3月主持上海育才中學,銳意革新,不斷進行教改,其總結創造的"緊扣教材、邊講邊練、新舊聯繫、因材施教"的教改經驗,曾在《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上,以頭版頭條的顯著地位報導,影響很大。領導學校師生繼續在學制、課程設定、教材和教法上進行一系列改革,發展了"育才"經驗,在育才中學提出了三自培養目標。
•其餘歷任校長
姓名 | 職務 | 任職時間 |
劉崇本 | 校長 | 1941—1942.11.6 |
潘爵銘 | 校長 | 1944.1——1945.8 |
鄭桐蓀(之蕃) | 校長 | 1945.10—1946.2 |
袁哲 | 校長 | 1946.2——1949.7 |
史存直 | 校長 | 1949.8——19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