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上栗牛帶茶燈 省級Ⅲ-21文化遺產名稱:上栗牛帶茶燈
所屬地區:江西·萍鄉·上栗縣
遺產編號:Ⅲ-21
遺產類別:民間舞蹈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萍鄉市上栗縣
遺產級別:省
概述
上栗,扼吳楚通衢要地,為湘贛邊貿重鎮。上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源遠流長的儺文化,譽滿全球的花炮文化,有永駐青史的革命文化,有風光無限的旅遊文化等。上栗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和“儺文化之鄉”。
上栗牛帶茶燈表演
上栗的民間燈彩品種甚多,分布地域廣,各鄉鎮村落不僅燈彩活動頻繁、普及,而且參與活動的人數多。有句民諺:“三十晚上咯火,十五晚上咯燈。”上栗的牛帶茶燈自元朝流傳至今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和歡迎。
盛行一時的民俗
何光基出生於1964年,家住上栗縣東源鄉上埠村。1971年何光基7歲那年正月,他便跟著父親學習耍牛燈,包括牛燈的唱詞、表演、樂器的吹奏以及牛燈的製作等。經過近40年的演出和研究,何光基成了當地牛燈藝術的權威人士。他介紹,十多年前的每年春節,只需砍來一棵毛竹,之後用竹篾紮好一頭黃牛,在篾制黃牛的身上糊上紙張就製成了牛燈。製作好牛燈後,還要弄來一架木犁和諸多的民俗樂器。整個耍牛燈的表演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農民耕地犁田的過程,將農民犁田的場景搬上了舞台,搬到了農民的家裡表演。因為在表演的過程中,牛燈藝術還穿插了一些歷史故事和經典的鄉間笑話,所以深受當地民眾喜愛,每年大年初一開始到正月結束,當地民間都要走街過巷耍牛燈。
據悉,上栗縣東源鄉東源村大塘埠是個人口只有上百的自然村,在上世紀80年代,該自然村卻有40多個會耍牛燈的民間藝人。就在十多年前,這裡的牛燈還非常有名,每年的春節,遠近的鄉鄰都會到此來聘請牛燈班子演出。
現狀
2000年春節,牛燈藝術退出了人們的視線,何光基也徹底告別了牛燈演出。此後,何光基雖然沒有走街過巷的耍牛燈,但因為愛好這項藝術,在往後每年的正月里,何光基都會忙著自個兒排練和研究這門民俗藝術,並向當地的民間藝人呼籲,重新組團將牛燈耍起來,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何光基介紹,一場逼真搞笑的牛燈表演至少要20個民間藝人參加。在這幾十年里,他在宜春和萍鄉兩地培養了約150名牛燈藝人。何光基說,他帶出了這么多的徒弟,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徒弟原意耍牛燈,因為沒有錢途,更沒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