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魁鎮是泰順縣域中部的商貿強鎮和交通重鎮,地處通衢,省道分泰線貫鎮而過。因境內趙洋、西岙、牛頂尖三峰高聳,故地名三魁。全鎮總面積63平方公里,轄2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2.3萬人,黨員723名。2002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661.1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845元。
近年來,三魁鎮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步伐加大,建成盧梨高山蔬菜示範基地和官洋特種動物養殖基地。2002年盧梨高山蔬菜基地和甜椒產品被市政府認定為“放心農產品基地和放心農產品”,並被縣委確定為“一學兩帶示範基地”。三魁商業發展較早,在明代即初步形成營崗店(小街)。近幾年來,通過規範和拓展市場、辦好集市等增強對周邊地區的輻射,進一步鞏固和加強了三魁作為傳統商貿強鎮的地位和優勢。三魁異地就業人員眾多,2002年長年外出就業人員達4431人,實現收入1415.5萬元。
三魁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古廊橋有薛宅橋、劉宅橋、永慶橋等;古民居有張氏九榴等;古寺廟有盧梨崇教寺等,自然風光有劉宅百丈瀑、三折瀑等。
三魁文教衛生事業較為發達。鎮內有泰順第二醫院、泰順第三中學等。三魁鎮第一國小2002年獲得“省級文明單位”稱號。隨著三魁高級中學、三魁第二國小立項興建,三魁將成為我縣的教育強鎮。 三魁鎮每年的元宵節“百家宴”甚是有名,泰順縣元宵節百家宴是一項獨特又古老的鬧元宵習俗,由最初的“做春福”發展而來,是一種在族人內部舉行的祈禱儀式,其目的是“聚宗親,商族事,祈豐收,保平安”。始於北宋時期,至今已有970多年歷史——相傳南宋時,三魁鎮張宅村先人為躲避戰亂,從河北清河逃難到此,張氏先人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一起同飲團圓酒。“百家宴”的前身為“祠堂酒”,範圍僅限於當地本家聚集一起共進午餐。漸漸的,後來逐漸演繹為聯誼性質的聚餐——百家宴。據稱在明清時極為流行。
對於祠堂酒,這在浙閩一帶民間是再普遍不過了。每個姓氏,每年均有一次或兩次的祭祖,之後都會在祠堂里辦幾桌酒席以供族人聚聚。只是參與人員始終局限在本族之間,一般地外姓人也不會主動介入,規模也就幾桌十幾桌而已。但泰順百家宴的特殊即在此處——外姓人加盟了這個“酒會”,而且規模逐年上升。此次百家宴上,坐在張宅祠堂里吃飯的已不儘是張宅張氏的族人,也不全是三魁的本地民眾。根據安排,當天張氏宗祠的大院裡安排了來自泰順縣及其他地方的單位、部門的嘉賓,當地人基本上坐在沿街一字擺開的席位上了。
“百家宴”三個字是如今使用頻率極高的一個概念。你如果在網際網路上進行相關搜尋,即可跳出一串相應的結果,也就是說在全國其他地方,均有類似的大規模宴會。如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鎮曼春滿村的村民,在2007年8月3日,準備了150多桌飯菜供鄉親們享用。據報導,此地的“百家宴”過去用來調解各村寨之間的矛盾,如今已成為各村寨增進交流和友誼的盛大聚會。今年2月4日,《重慶晚報》報導了江津中山古鎮的千米老街擺起百家宴,數千人同吃團年飯,共祝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報導稱,從2006年起,中山古鎮在春節前夕都要舉行一場大型團年飯——“千米百家宴”。
對於張宅這個習俗的來源,從新編的《泰順縣誌·歲時習俗》一節及該縣使用較為普遍的老縣誌《分疆錄》相關章節中,均未找到對應的說法,葉大兵所著的《溫州民俗大全》中也未見其影子。用當地有關人士的話來解釋,那就是泰順民間的很多東西都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像廊橋、木偶等。可見泰順民間文化蘊藏豐富多彩。
行花年
由古至今,百家宴活動內容越來越豐富,但該終沒有脫離舉辦活動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內容,舉行盛大的典禮祭拜地方神祉陳十四娘娘和木偶戲神王乞佬。
舉辦百家宴之前,當地人還要祭祀張宅祠堂附近臨水宮的陳十四娘娘,所以對祭祀用的糯米酒與豬有特殊的要求。據張宅村委會副主任張積昨介紹,用於釀造糯米酒的稻穀,是不可選擇路邊的稻田來種植,而是選擇相對較為偏僻的山田。此外,在整個稻穀的生長期中,不允許施肥、噴藥、除蟲,而是順其自然。用現代流行的詞語來表達,那是地道的綠色食品。採用這種糯米釀造的酒,釀造人自己不允許事先品嘗;對於豬的飼養,也有相當嚴格的規矩,首先必須選擇經過閹割的公豬,第二,豬仔在飼養的過程中,不可使用飼料進行餵養,而是吃一些菜或米糠。這兩樣為來年祭祀所用的供品,由專人負責,一年一養或一年一釀。在當地人看來,只能這樣才顯得聖潔,才能用以祭祀。不潔的東西來敬貢神靈,在民間那是天大的不敬!
今年是三魁臨水宮福首們的一個行花年。行花年是當地民眾的稱呼,其起源或來歷尚未得到考證,但這樣的年份在當地福首們的心目中,是相當被看重的,因為這一年,他們不僅要舉辦隆重的“花樹”來向陳十四娘娘還願,還要將10年前由抓鬮產生的福首們進行一次輪換。這樣的抓鬮,十年才有一次。
由於本次百家宴考慮到電視直播在時間上統籌安排,十年一度的福首“換屆”儀式被提前了。記者事後才獲知,因此錯過了。據張積昨介紹,行花年的福首“換屆”這項議程,以前都是在元宵節過後的正月十六晚上,由本輪籌辦百家宴的福首們請大家吃飯,然後通過抓鬮方式,產生下一個“十年”期的新福首。這次共新產生了400名福首,每40名負責一個年度的百家宴等事宜。張積昨稱,大家都會以抓到鬮成為新福首而高興,對於沒到抓到鬮的人,會是很失望的。失望歸失望,即使當不了福首,他們還是會積極參與來年的事宜,況且每位福首來年都得帶上8個幫手來操辦百家宴。
從張宅村委會副主任張積昨處了解到,對於百家宴來說,福首們是這場宴席的籌辦人,對於陳十四娘娘出巡踩街,他們則是充當轎夫。當然,在抬佛像前他們是必須淨身,換上潔淨的衣服。祭祀時他們是主要的參與者,他們的名字將在祭典上從頭到尾多次被道士念及。這也是福首們的權利。在他們看來,這樣會獲得神靈的佑護消災,家人在來年也將平安吉祥。這是他們的良好祈願。
陳聖母
臨水宮的陳十四娘娘是民間傳說中的神性英雄,因為善於“醫病、除妖、扶危、解厄、保胎、送子”等善舉,護國佑民,功德無量,聖跡遠播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廣西、台灣和東南亞等等許多地方,廣為傳誦和崇拜。
據了解,陳十四娘娘在泰順境內的傳說是:觀世音天庭鬥法導致兩根白髮,下界化為雌雄二蛇為害人間,手指上滲出三滴血化為紅雨降臨陳家,於是陳十四出生。陳家世代習茅山道法,百姓懇請陳家出山收伏蛇妖,陳因患病難以成行,遣二子法通、法青降蛇,法通被蛇公吞食,法青倖免逃歸。南極仙翁薦陳十四至廬山學法,三年後學成歸來,陳十四手持廬山鎮山牛角,經過多次鬥戰,終於除滅了蛇妖。期間陳十四由於在降妖過程中,多次觸犯“天條”,廿七歲陽壽便終。於是在民間獲得了眾人的擁戴。
在元宵當天舉行的出宮踩街遊行過程中,當地的善男信女甚是虔誠,她們持香列隊相迎不說,佛像每到一處,人們放鞭炮煙花。記者跟隨遊行隊伍才幾分鐘,手中的相機便布滿了鞭炮煙花爆炸後的灰塵。遊行隊伍中的華蓋下,不少男女手持香把拚命往華蓋下擠。佛像邊上更是擠滿了人。大家似乎覺得與神靈挨得近一些更近一些,更能得到她的佑護。
泰順特產 泰順有許多特產,如:茶葉,婆餅,煙燻臘兔等。泰順產茶環境得天獨厚,茶園多依山傍林而建,其土壤、水、大氣潔淨無污染。茶樹長期受雲霧籠罩,漫射光照時間長,山區晝夜溫差大,芽葉生長時間充裕,持嫩性好,內含物積累豐富,所產茶葉香氣高爽,滋味鮮醇,風格獨特,自然品質優異,古以“黃湯”、“白毫銀針”著名,現以“三杯香”、“雪龍”享譽。“天壇”牌特級珍眉獲得世界第25屆食品博覽會金獎,“三杯香”、“承天雪龍”等名優茶,深受茶葉專家和廣大消費者好評,屢獲國際國內名茶評比大獎。產品銷往全國20餘個省市和出口德、美、日等國家,主銷區在杭州、蘇州、上海、北京、溫州等大中城市。
泰順特產---梅花鹿
三魁鎮現有養鹿場三個:1、浙江省泰順縣勞務養鹿場,屬集體企業,建場於1982年;2、金鐘山養鹿場;3、曲尺潭養鹿場。全鎮年產鹿茸角750斤,乾鹿茸片250斤,並供應梅花鹿種。鹿產品質量可靠,價格合理。
泰順特產---官洋黑豚
官洋黑豚產自三魁鎮官洋特色養殖示範村,是一種集野味、滋補、藥用於一體的食草動物。其產品無污染,是一種純天然的綠色、第四代自然功能食品。
營 養 價 值
黑豚富含人體所必需的17種胺基酸和鐵鈣磷等多種微量元素,是老少、孕婦、病後體虛理想的營養、滋補保健食品。
食 療 功 效
對胃病、冠心病、高血壓的病患者具有明顯的食療效果。還含有抗癌物質鋅、硒體內所需的有效物質。
(在2000年、2001年中央二台、四台也作過專題報導)
泰順特產---官洋綠頭野鴨
三魁鎮官洋特色養殖示範村馴養的綠頭野鴨具有野味香濃,肉嫩而鮮美,瘦肉多。其肉情甘、涼無毒,平胃消食,是一年四季的滋補佳品。
該野鴨富含人體所必須胺基酸和蛋白質,以及微量元素,其中賴氨酸和亮氨酸、天門冬氨酸等對健全肌體發育有較高的價值,其含量比一般家禽高30% ;亮氨酸和異亮氨酸的含量為一般家禽的二倍以上。肌體中豐富的谷氨酸又決定了野鴨肉的鮮美無比。
泰順特產---泰順婆餅
凡是到過泰順的人,一定都會對具有山城特色的的風味小吃——婆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提起山城做婆餅的人,不能不提到徐世躍夫婦,迄今為止,夫婦倆在城關環城路上開的這家婆餅店已經15年了。
做婆餅講究好幾個因素,比如說火候、餡料和餅皮的厚薄,無論哪—環節做的不到位,都無法體現出婆餅真正的滋味。為了保持婆餅的口味,徐世躍夫婦煎婆餅用的都是用木炭或是木柴。他說用木柴雖然不象用煤氣那么省事,但是口味會更好些,因此只要大家喜歡,自己也就不怕麻煩了。
如今,經過十幾年的不斷摸索,徐世躍夫婦做婆餅的技藝也越來越好。在他和妻子的言傳身教下,家中的女兒、兒媳、女婿都掌握了做婆餅的技術,同時他們還帶出了三個徒弟,也已經在城關的其他地方開起婆餅店。說起山城的婆餅,徐世躍夫婦滿懷信心地告訴記者,這是泰順的特色小吃,今後還要更好地把它做好,傳承下去。
泰順特產---鱒魚
鱒魚一般棲息在比較涼的淡水中,尤其是湍急的溪流和較深的池塘里。原先主要產於北半球,現在被廣泛地引入世界各地。它們的食物主要是昆蟲、小魚和它們的卵以及甲殼類動物。鱒魚在春天和秋天產卵,雌魚在河底砂礫層中挖出洞來,然後把卵產在洞裡。那些棲息在海中的鱒魚這進修也會返回內河產卵。卵孵化的時間大約是2—3個月,剛孵出來的小魚苗離開洞以後,依靠浮游生物為生。
由於鱒魚是許多人理想中的垂釣和食用魚,世界各地每年都大量捕撈,因此,全世界大多數野生山海鱒、山鱒等鱒魚都數量銳減,陷入瀕危狀態。
泰順特產---鷓鴣
鷓鴣又名石雞,飛龍,是一種集野味、觀賞、保健、藥療為一體的珍禽新品種。鷓鴣生長快、繁殖力強、肉厚骨細、味道鮮美、脂肪少,且具壯陽補腎、化痰下氣等藥性作用,含有抗癌物質和硒體內所需的有效物質,促進體內正常分泌代謝,增強免疫力,調節機體功能,對促進營養不良和病後體虛有良好的滋補作用。含有促進兒童智力發育被譽為“腦黃金”的牛黃酸。
泰順特產---石蛙
石蛙的學名稱棘胸蛙,又名石蛙的學名稱棘胸蛙,又名石坑,石雞,石坑我們泰順蠻講叫“石凍”。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諸省的深山密林的山澗溪流中,長期以來處於野生狀態。
石蛙是我國最大的食用蛙,其腿肥壯,成蛙體重250-400克,最大的可達500克以上,一般商品蛙達150克即可上市。石蛙肉質鮮美,清涼滋補,富含高蛋白、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據《本草綱目》記載“有滋補強壯功效,主治小兒癆瘦,疳疾,病後虛弱等”,具有補虛損、解熱毒、驅痞瘦、化毒瘡之功效,所以石蛙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我國人民食用石蛙的歷史悠久,被人們稱之為“食之長壽、藥用化瘡”的珍貴野味。
泰順特產---鴛鴦梨南瓜
屬觀賞型南瓜。梨形小果,果實底部為深綠色,上方為金黃色,並有淡黃色縱紋相間,呈現明顯黃綠雙色果。果徑4—6厘米,果高8—10厘米,單果重100克左右。座果力強,連續結果性好。
泰順特產---竹木製品
浙江省泰順縣司前竹製餐具廠創建於1988年,座落在風景優美的國家級生態縣泰順境內。自創辦以來我們立足浙南豐富的竹木資源,以生產竹木工藝為主,同時兼營碗具、茶具、酒具、花瓶、果盤、花籃、果菜籃等竹木日用品,產品以達500我品種。產品除行銷大陸外,75%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來、台灣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受國內外客戶的好評。現已擠身全國最大、品種最齊全的竹木製品廠家之一,締造著一個竹木製品的神話王國。
產品:司前竹製餐具、有色烤印筷、縮花筷、刻花筷、彩虹筷
泰順特產---煙燻臘兔
泰順為浙江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是著名的廊橋之鄉、茶葉之鄉,古廊橋、古村落保存完整,山清水秀,無工業污染。 臘兔採用山區農民青料飼養的肉兔經特別煙燻而成,兔身焦黃外觀好,肉質鮮嫩,並有煙燻後特有的焦味,無腥味。 在當地,煙燻後的兔肉加如筍乾佐以黃酒、醋、辣椒做菜,味道極其鮮香,適合在酒店、美食世界等餐飲場所以特色菜推出,滿足現代都市人對農村健康、綠色、特色美味的追求,亦是饋贈親朋好友之佳品。
泰順特產---雪龍茶
雪龍茶產自中國生態示範縣、中國茶葉之鄉--浙江泰順。雪龍茶精選一芽一、二葉初展鮮葉為原料,採用機械和手工相結合,精心炒制而成。其形似龍井,以香高味醇、清湯綠葉而馳名中外,是中國名茶之一。雪龍茶多次被中國國際茶博覽會、農博會評為“金獎”和“國際名茶獎”,一九九九年榮獲IMO國際“有機茶證書”。
功能:增強人體血液循環,提神醒腦,消食除膩,減肥利尿,延年益壽。
用量及沖泡:每天三杯,每杯2.5克,用80度開水沖,沖泡5分鐘後飲用,每杯可沖泡三次。
泰順特產---鐵觀音
“鐵觀音”是名茶的雅號,也是“烏龍茶”的總稱,此種茶葉既不同於發酵茶(紅茶),又不同於青(綠)茶,她有紅茶的醇厚,綠茶的清香,兼有蘭花香韻,是我國三大茶類之一的半發酵茶。
茶葉之鄉的泰順,曾有過生產“烏龍茶”的歷史,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由於計畫收購價格,閩高浙低,懸殊較大,在一時無法解決的情況下,只好停產,“烏龍茶”的生產工藝也隨之被“隱匿”起來。五十多年後,這一古老的名茶,在茶鄉人民經過多年研究和努力發掘,終於又重新煥發青春,投入了批量生產,並隨今年春茶上市見新,與消費者見面。
新裝“烏龍茶”的代表品種,就叫“鐵觀音”,她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加工出來的成品茶,外形頭似蜻蜓,尾似蝌蚪;綠葉朱紅鑲邊,葉平而紋細;葉條壯實,而肉質肥厚,置於手心,凝重似鐵,形美似觀音合掌。民間傳說,“烏龍茶”進貢時,被乾隆皇帝賜名為“鐵觀音”。
“烏龍茶”的生產,除因泰順縣地處洞宮山脈南部一帶,山地廣闊,岩岩壑壑,山巒連綿,雲霧繚繞,地沃水豐,氣溫適宜等天然
泰順特產---高山雲霧茶
高山雲霧茶系我國十大名茶之一,始產於漢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種歷史,宋代列為“貢茶”。
高山雲霧茶以“味醇、色秀、香馨、湯清”而久負盛名。暢銷國內外。仔細品嘗,其色如沱茶,卻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於碗中。若用幕阜山的山泉沏茶焙茗,就更加香醇可口。
風味獨特的雲霧茶,由於受高山涼爽多霧的氣候及日光直射時間短等條件影響,形成其葉厚,毫多,醇甘耐泡,含單寧,芳香油類和維生素較多等特點,不僅味道濃郁清香,怡神解瀉,而且可以幫助消化,殺菌解毒,具有防止腸胃感染,增加抗壞血病等功能。
讚美高山雲霧茶云:“高山雲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時飲,延年益壽法”。
泰順特產---天然山珍
山友牌系列天然山珍,均採用國家級生態縣境內野生野長的天然野菜為原料。返樸歸真,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粗纖維及人體所必需的營養成份。本系列產品在傳統加工工藝基礎之上利用再現代微波技術精製而成。炒、熘、涼拌或佐以各種火鍋,味道鮮美。
產品:菜花、大刀豆、皇帝豆、葫蘆片、芥菜
泰順特產---木偶
泰順地處浙南山區,素有“木偶之鄉”譽稱,根據早年在宋代就有木偶戲,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據近年發現的一批元末清初古木偶頭考證,泰順木偶戲與溫州南戲有著前四萬兩的內在聯繫,其唱腔及劇目同南戲幾乎同源,它是浙南最早傳入的劇種之一。
長期以來泰順木偶界出現了一些木偶世家及木偶表演家,比較著名的有周德家傳木偶戲至今已有13代;黃宗衙家傳木偶戲已12代,出現了林守根、曾官遇、吳毛寧、吳方醒、葉繼蟾,林守 、黃泰生、吳行瑤、黃宗衙等一批木偶表演家和林聖傳、季桂芳、季桂月、林直周等一批木偶雕刻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