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堂前頌名相
簡介
襄樊市紀念諸葛亮出山1800年慶典活動側記歲在丁亥,節臨穀雨,隆中深處,三顧堂前,這個曾孕育了一個千古傳奇的地方,舉行了紀念諸葛亮出山1800年大型慶典。
4月13日,記者親眼見證了這場跨越時空的紀念活動。
過程
入山:場面恢弘氣勢龐大上午8點40分,參加慶典活動的代表們分乘十幾輛大客車從市區出發,前往諸葛躬耕之地———古隆中。當客車到達隆中文化廣場後,只見數百面彩旗夾道迎接,一直綿延至隆中風景區門口。
按照事前劃分,從隆中文化廣場到隆中大門為“慶典外景區”。當參加慶典活動的代表們步行來到隆中風景區門口時,40名身著白色漢服的女子彈奏著古箏和琵琶,正迎候在牌坊處。走過牌坊,漫山遍野寫著“諸葛”二字的漢旗迎風招展,數百名身著漢服或持戟、或持盾的“武士”肅立兩旁,此為“慶典內景區”。
彩旗飄飄,古樂聲聲,三顧堂前擠滿了觀看慶典的人。只見一尊與真人等高的諸葛亮銅像立在舞台正中,兩邊是副對聯:“隱居十年梳通今古,三分鼎立千秋智;出陣八方扇搖風雲,兩表遺馨百代香”,這裡是“慶典核心區”。
慶典儀式開始前記者了解到,這是我市第一台以實景作舞台背景加豪華舞美布景的紀念慶典儀式。其中,慶典活動文學編撰與藝術統籌為國家一級編劇劉建華;慶典活動舞美總設計為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劉仲傑;音樂統籌為有“鄂西北戲霸”之稱的李大慶;導演為曾執導過省運會開幕式的線國有……這些人均為各自領域的“頂級高手”。
此外,50多家境內外媒體也來到慶典現場採訪,將把這一盛況展示給全國各地的人們。
時逢盛典,會場外圍也擠滿了人。一打聽,原來都是附近的居民,聽說有的人天不亮就進了山,為的是能親眼目睹慶典盛況。
駐山:群英會聚高潮迭起
上午9時30分,當18聲禮炮鳴響之後,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德炳和省旅遊局局長郭玉吉為諸葛亮銅像揭下紅綢,紀念諸葛亮出山1800年的慶典儀式正式開始。
在大家的歡呼聲中,身著唐裝的唐國強出場了。他以那渾厚雄健的嗓音,抑揚頓挫的聲調,朗誦了《諸葛孔明頌》,讓所有在場的人為之屏息靜聽。
接著,國家旅遊局副司長祁麗娟、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李以章、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長黎朝斌、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秘書長梁滿倉、中國三國演義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沈伯駿等人分別宣讀賀信或講話。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上場,把慶典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演講中,易中天將諸葛亮概括為:心憂天下的國士精神、鞠躬盡瘁的負責精神、實事求是的務實精神、公正廉潔的法制精神。現場觀眾聽後紛紛點頭。
濃密的鼓點聲中,清脆激越的古箏響了起來。“束髮讀詩書,修德兼修身;仰觀與俯察,韜略胸中存……”演員們吟唱起《諸葛亮出山歌》。而後,伴隨著《滾滾長江東逝水》的背景音樂,十幾名身著漢服的學生頌讀起千古流傳的《隆中對》:“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只聽觀眾席中有人說道:“朗誦很有氣勢。”
當主持人宣布諸葛亮第50代孫、浙江省蘭谿市諸葛鎮八卦村村委會主任諸葛勝軍向隆中管委會贈送諸葛宗譜時,人群中有人小聲議論:“這就是諸葛亮的後裔呀,長得儀表堂堂的……”接著,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家林向諸葛勝軍贈送了諸葛亮銅像一尊、羽扇一把。
出山:反響熱烈餘興猶濃
10時30分左右,在《歷史的天空》悠揚的音樂聲中,十幾名身著白衣、手持鵝毛扇的女子在前引路,帶領嘉賓下山,慶典活動到此結束。
觀看慶典儀式後,一位觀眾對記者說:“會場內外情景逼真,似乎把我們帶回了1800年前的場景;音樂又都是我們所熟悉的曲子,讓我們重溫了一遍《三國演義》……”在採訪中,很多人感到意猶未盡,說慶典活動時間有點短了。
在觀看慶典活動的人群中,一位身著漢服的外賓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與他同行的還有兩個同樣身著漢服的人。據其中一位名叫葉茂的人介紹,他們都是武漢新東方學校的教師,外賓是英國人,對中國文化一直很感興趣。接到慶典活動的邀請後,他們特地請人縫製了一套漢服。“因為這個場合很隆重,所以我們要穿漢服以示對先賢的尊重。”葉茂解釋道。這位英國外賓也表示:“整個大典很有氣勢,政府的重視為活動營造了氛圍……”
一位市民在下山時對記者說:“慶典活動的舉辦很有必要,就像沈伯駿先生說的,諸葛亮不應只是留存在歷史記憶中的文化現象,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應該紀念諸葛亮、學習諸葛亮,並利用諸葛亮這張‘名片’為城市發展服務。易中天說得好,一個走出了偉人的地方,一定會有不凡的業績,我們對此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