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禮圖集注

三禮圖集注

三禮圖集注是宋代聶崇義編寫的。世宗詔崇義參定郊廟祭玉,所以取名三《禮》舊圖。後來經過歷代發展和後人的整理,形成了清整易觀的三禮圖。

三禮圖集注
二十卷(內府藏本)
宋聶崇義撰。崇義洛陽人。周顯德中累官國子司業。世宗詔崇義參定郊廟祭玉,因取三《》舊圖,凡得六本,重加考訂。宋初上於朝,太祖覽而嘉之,詔頒行。考禮圖始於後漢侍中阮諶。其後有梁正者,題諶圖云:“陳留阮士信受學於頴川綦母君,取其說為圖三卷。多不按禮文,而引漢事與鄭君之文違錯。”正稱《隋書經·籍志》列鄭玄及阮諶等《三禮圖》九卷。《唐書·藝文志》有夏侯伏朗《三禮圖》十二卷,張鎰《二禮圖》九卷。《崇文總目》有梁正《三禮圖》九卷。《宋史》載吏部尚書張昭等奏云:“四部書目內有《三禮圖》十二卷,自開皇中敕禮部修撰。其圖第一、第二題雲梁氏,第十後題雲鄭氏。今書府有《三禮圖》,亦題梁氏、鄭氏。”則所謂六本者,鄭玄一,阮諶二,夏侯伏朗三,張鎰四,梁正五,開皇所撰六也。然勘驗《鄭志》,玄實未嘗為圖,殆習鄭氏學者作圖,歸之鄭氏歟?今考書中宮室車服等圖,與鄭《注》多相違異。即如《少牢饋食》“敦皆南首”,鄭《注》云:“敦有首者,尊者器飾也。飾蓋象龜。周之制,飾器必以其類。龜有上、下甲,此言敦之上、下象龜上、下甲。”蓋者意擬之辭,而是書敦與簠簋皆作小龜,以為蓋頂。是一器之微,亦失鄭意。沈括《夢溪筆談》譏其犧象尊、黃目尊之誤。歐陽修《集古錄》譏其簋圖與劉原甫所得真古簋不同。趙彥衛《雲麓漫鈔》譏其爵為雀背承一器,犧象尊作一器繪牛象。林光朝亦譏之曰:“聶氏《三禮圖》全無來歷,谷璧則畫谷,蒲璧則畫蒲,皆以意為之。不知谷璧止如今腰帶胯上粟文耳。”是宋代諸儒亦不以所圖為然。然其書抄撮諸家,亦頗承舊式,不盡出於杜撰。淳熙中陳伯廣嘗為重刻,題其後云:“其圖度未必盡如古昔,苟得而考之,不猶愈於求諸野乎?”斯言允矣。今姑仍其舊帙錄之,以備一家之學。此書世所行者為通志堂刊本。或一頁一圖,或一頁數圖,而以說附載圖四隙。行款參差,尋覽未便。惟內府所藏錢曾也是園影宋鈔本,每頁自為一圖,而說附於後,較為清整易觀。今依仿繕錄焉。
----出《四庫總目提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