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指由最初的有形之物生出萬物,是物物相生的過程。
解讀
老子說:“萬物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就是說萬物均來自於陰、陽、沖氣三者的相互作用;人生在天地之間,也是沖氣和調而成。是故老子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氣”中陰陽或曰天地等的表述容易理解,但“沖氣”則極為抽象。也就是除互相對立的陰陽二氣之外,還有因為陰陽二氣相互作用而產生出的第三種氣或稱物質存在,也正是由於這第三種氣的存在,“三氣”才共同啟動了“三生萬物”複雜的氣化物生過程。
“三生萬物”的思想,不僅在中醫理論中有所反映,而且在其他兄弟民族的醫學理論中亦有體現。如藏醫認為:人體記憶體在三大因素,即“龍”(氣)、“赤巴”(膽)、“培根”(涎),還存在七大物質即“飲食、血、肉、脂肪、骨、骨髓、精”和三種排泄物即“大便、小便、汗”。其相互關係為三大因素支配七大物質和三種排泄物的轉化,是故,構成所謂“三因學說”。蒙醫也有“三素學說”認為:維持人體生理的“赫依(中性)、協日(陽)、巴達乾(陰)”三素是人體最基本的元素。回醫講“三子學說”,認為:金、木、活三者在天地華育中起重要作用,萬物莫不靠它們而資生,故亦稱三母。土家醫講“三元學說”即把人體內臟功能概括為三個部分即上元(天元)、中元(地元)、下元(水元)。苗醫在事物生成哲學上也有三分思想,即概括為事物生成的三大要素、三大關係、三大結局。具體來說,事物生成的三大要素是“搜媚若”(能量)、“各簿港搜”(物質基礎)、“瑪汝務翠”(良好結構)。這三大要素相結合形成三位一體的事物。相資、相制、相奪是事物生成的三大關係。勝負、難全、增多變好是事物生成的三大結局。苗醫在闡釋人體生靈、生病、診病、治病等方面亦都體現出有關“三”的學說。
中醫套用
三生萬物與中醫陰陽的現代研究秦伯未對命門功能概括為“真陰、真陽、動氣”三個方面,通過命門實質研究,找到了“真陰、真陽、動氣”的物質基礎。是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
1、腎上腺皮質提取液中,有多種類固醇,它們對肝、骨髓、脾、肺、胃腸、心肌、腦等臟器功能有一定影響。這和“心得命門而神明,肝得命門而謀慮,膽得命門而決斷,胃得命門而能受納,脾得命門而轉輸,肺得命門而治節,腎得命門而作強……”,十分相似。
2、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紊亂,是腎陽虛損命門火衰發病的重要環節,實驗證明,溫補腎陽,命門的藥物對激素反饋抑制有拮抗作用。溫補命門的主藥附子,能恢復下丘腦-垂體-腎上脈皮質功能,從而治癒下丘腦-神經垂體損傷所致的抗利尿激素缺乏引起的尿崩症。
3、對慢支、肺心病的實驗研究,發現腎陽虛患者,腎上脈皮質功能低下,免疫水平降低,微循環障礙,經補腎藥物治療後,加強了患者的免疫防禦機能。用益氣補腎法治療慢支,發現腎虛喘促,偏脾腎陽虛命門火衰的療效較好,臨床症狀改善後,免疫功能也明顯提高。
中醫主要的方法是歷史觀察法。歷史觀察包括的方法很多,其中在“三生萬物”觀念指導下觀察提升出的理論具有較普適的科學意義,它不僅對清理提升古醫籍中蘊含而未彰的學術具有指導作用,而且對構建辯證綜合的方法論體系亦具有重要價值,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