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區段式神獸鏡

三段區段式神獸鏡

三段區段式神獸鏡(sān duàn qū duàn shì shén shòu jìng),中國東漢時期的青銅鏡,鏡圓形,圓形鈕和鈕座,鈕上下之鏡面有二平行線將內區分為三段。此鏡鑄造精湛,人物、動物五官均極清晰,花紋細密繁複,十分難得。此類銅鏡曾在陝西出土數面,僅細部略有不同。另羅振玉《古鏡圖錄》、日本《歐米蒐儲支那古銅精華》各收有一面,也十分近似。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

文物規格

三段區段式神獸鏡,東漢,面徑17.1cm。

形體紋飾

三段區段式神獸鏡三段區段式神獸鏡

鏡圓形,圓形鈕和鈕座,鈕上下之鏡面有二平行線將內區分為三段。上段中間為一龜負華蓋,龜右側有一高大人物,其左右各飾一侍者,右侍後有一蟾蜍。龜左側依次排列4人,最後一人身後立一鶴。中段左右各飾一舞獅。下段中間為盤絲形圖案,左右各2人,分別盤坐、踞坐。中區為一周半圓形流雲紋與方枚相間,地飾細點紋。

工藝特點

此鏡鑄造精湛,人物、動物五官均極清晰,花紋細密繁複,十分難得。此類銅鏡曾在陝西出土數面,僅細部略有不同。另羅振玉《古鏡圖錄》、日本《歐米蒐儲支那古銅精華》各收有一面,也十分近似。

關鍵字

華蓋

塔頂相輪上的圓盤形冠飾,多用金屬製作

渦紋

亦稱火紋。《周禮·考工記》有“火以圜”之記載。火紋是太陽的標誌,因此其特徵是圓形的,中間略有突起,沿邊有4到8道旋轉的弧線,表示光焰的流動。在青銅器上最早的渦紋見於二里頭文化期的斝腹部。從二里頭文化期直至戰國都可在器物上見到渦紋裝飾。

即銅鏡背面中央的凸起部分,有穿,可系以絲帶,便於把持和懸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