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三朱革命鬥爭紀念碑坐落於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前黃鎮三朱村,泉州市第二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築規制
![三朱革命鬥爭紀念碑](/img/1/f19/nBnauM3X0czN5kTNzYjM0MDMyUTM4QjN0IjMzQTNwAzMxAzL2I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碑體為方柱造型,兩側有護碑,均用白色花崗岩砌成,石材均取自三朱境內石窟。石面鑿工精緻,晴天時依稀可映紅光,觸摸卻非水磨打制,可見工者匠心獨運。紀念碑頂端鑲一輝綠岩五角星,象徵“三朱精神永放光芒”,碑體豎立鐫刻並鎦金原交通部部長彭德清同志所題寫的碑名“三朱革命鬥爭紀念碑”,整座碑於灰白之間含墨綠,墨綠之中吐金華,樸實大方,莊嚴凝重。山腳與碑座間是一條用花崗岩條石依山勢鋪就的筆直通道,路寬3米許,長約200米,兩旁數千平方米範圍內栽種著一行行松柏、榆樹,與山上蔥鬱的相思樹層層疊翠,更襯托出紀念碑的雄偉壯觀。正如彭德清同志的題句:“革命烈火鍊金鋼,長得清松在人間。
紀念意義
![三朱革命鬥爭紀念碑](/img/7/b59/nBnauM3X2cTO5gjN4cjM0MDMyUTM4QjN0IjMzQTNwAzMxAzL3I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碑文內容
![三朱革命鬥爭紀念碑](/img/6/da4/nBnauM3XyQDM1ITNxgjM0MDMyUTM4QjN0IjMzQTNwAzMxAzL4I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926年冬,惠安縣建立共產黨組織。朱漢膺投身革命,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年,建立中共三朱支部,書記陳平山。在中共泉州特委領導下,組織“十八鄉”武裝民眾,痛擊軍閥汪漢民,民眾首領朱成吉英勇犧牲。1932年,原省委軍委書記蔡協民領導惠北武裝抗捐運動,在都巡召開誓師大會,動員惠北數千民眾,擊潰軍閥陳國輝一個營。抗日戰爭時期,三朱是閩南(中)特委和泉州中心縣委的重要交通站。解放戰爭時期,閩中地委領導在三朱召開重要會議,充實惠安縣工委,部署開展人民游擊戰爭,縣工委先後組織武裝擊退國民黨反動政府多次的軍事“圍剿”。隨著解放軍入閩,縣工委領導人於1949年8月23日率游擊隊三百餘人從三朱出發,解放了惠安縣城。
為紀念在三朱進行革命鬥爭和犧牲的同志,謹立碑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