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歌圩
農曆的三月三是壯族傳統的歌圩節,在這一天許多壯家姑娘、小伙兒甚至是上年紀的老人都會在田間山坡上相互對唱山歌,或以歌定情,或以歌會友。他們帶著節前已做好的五色糯米飯和彩蛋,祭祀祖先、招待親友,進行賽歌、拋繡球、搶花炮、舞獅龍等文娛活動。
相關條目
五色糯米飯和彩蛋:五色糯米飯是用植物的汁液給糯米染上顏色,蒸煮而成。五色一般是黑、黃、紫、藍、品紅;彩蛋是把蛋殼染上紅顏色,煮熟而成。人們把蒸熟了的五色糯米飯分盛五碗,每碗中間放一個煮熟了的紅蛋,表示風調雨順,喜報豐收。
五色糯米飯和彩蛋:五色糯米飯是用植物的汁液給糯米染上顏色,蒸煮而成。 五色一般是黑、黃、紫、藍、品紅;彩蛋是把蛋殼染上紅顏色,煮熟而成。 人們把蒸熟了的五色糯米飯分盛五碗,每碗中間放一個煮熟了的紅蛋,表示風調雨順,喜報豐收。
農曆的三月三是壯族傳統的歌圩節,在這一天許多壯家姑娘、小伙兒甚至是上年紀的老人都會在田間山坡上相互對唱山歌,或以歌定情,或以歌會友。他們帶著節前已做好的五色糯米飯和彩蛋,祭祀祖先、招待親友,進行賽歌、拋繡球、搶花炮、舞獅龍等文娛活動。
五色糯米飯和彩蛋:五色糯米飯是用植物的汁液給糯米染上顏色,蒸煮而成。五色一般是黑、黃、紫、藍、品紅;彩蛋是把蛋殼染上紅顏色,煮熟而成。人們把蒸熟了的五色糯米飯分盛五碗,每碗中間放一個煮熟了的紅蛋,表示風調雨順,喜報豐收。
歌圩節,又稱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其中以壯族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們就會聯想到中國廣西,2014年壯族三月三申遺成功,三...
簡介 起源 傳說 習俗 慶祝方式農曆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
壯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傳統——歌圩,每逢農曆三月初三,民眾從各鄉鎮紛紛到縣城趕歌圩,壯族人民以歌傳情、以歌會友,山歌...
遺產信息 簡介 傳說 形成背景 歷史壯族歌圩是壯族民眾在特定時間、地點舉行的節日性聚會歌唱活動形式,壯語稱為"圩歡fawh fwen"、"圩逢fawh faengz"、"籠峒loengz ...
文化簡介 歷史起源 主要活動 主要內容 祭奠布洛陀壯族三月三歌節是壯族人民盛大的傳統節日,因以唱歌為其活動的主要內容而得名。舉辦的時間各地不一而稱呼也不盡相同。
簡介 影響夜歌圩在村子裡,主要唱生產歌、季節歌、盤歌和歷史歌。 歌圩節前,人們要備好五色飯和彩蛋,姑娘們還要趕製繡球。 有的抬著劉三姐神像繞行歌圩一周,才開始對歌。
三月歌圩三月歌圩亦稱三月三歌節,是壯族的傳統節日。 廣西素有“歌海”之稱,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農曆三月初三為隆重。 歌節不僅是民族文化的...
壯族的歌會和歌節。在壯語中﹐歌圩有出田垌之歌﹑山岩洞之歌﹑坡圩﹑垌市等等名稱。
遺產信息 簡介 歷史淵源 基本特徵 主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