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宿山

三宿山

三宿山位於廣寧縣境內西北面,坐落於古水、石咀兩區之間;往上看五峰,往下望七峰,宛如筆架,高聳入雲,峻逸秀麗;海拔1200米,方圓36平方千米,是南嶺山脈的分支,因為山高且大,瀏覽一遍,至少也要三天三夜,故名“三宿”。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三宿山是廣寧名山之一。漫山茫茫林海、翠綠欲滴,松濤陣陣,清爽之氣襲人。木材多為松、杉、竹子,雜以楠木、山栣(當地人稱為坤甸)、樟樹、白藤、赤黎之類,量豐而質優,為建築和製作家私之上乘。解放後,當地人民有計畫地營林,一九六O年從石咀至逕口段營造的三萬多畝,至今已鬱鬱蒼蒼。放眼山麓,雨中萬壑皆泉,流陂瀉圳,如駿馬咆吼奔突。平日無數涓涓細流,一灣碧水,注入永固河、南鄉水而匯入綏江。奇山蘊寶,異水發電。僅南鄉河,就建起了什洞電站、湘門電站,黑夜明珠串串,燦如繁星。民謠說:“三宿山高頭戴日,觀音岩大口含煙。風吹馬尾千條線,月照龍鱗萬點金。”靈山秀水,名不虛傳。

主要景點

白雲帝子

三宿山美麗景色 三宿山美麗景色

每當彩霞滿天,山上則層林盡染,令人神思飛馳,如著雲雨初霽,一抹斜陽,山嵐中各種絢麗的折光,令人眼花繚亂。主峰雲霧繚繞,即使晴空萬里,山顛也常有朵朵白色雲霞飄逸其間,常年不散。相傳古時候有一蘇姓人,入山得道,駕白雲黃鶴而去,成此聖跡,人稱“白雲帝子”。他護衛著山上的奇珍異寶,是護山的神靈。早在一九三五年,三宿山下的西南角,曾發掘過一個銅鼓,鼓面直徑一米,高七十五公分。愛群水一帶的人自稱下山民,傳為少數民族,大概是這裡最早的居民,都篤信“白雲帝子”的聖跡。據說石友公墳塋附近,有時還會奇景突現;雨後,一幅雪白的銀幕垂天而降,遠觀清晰可見,近看杳無蹤影,人稱“白帳”;此景出現,被看作“白雲帝子”下凡,預兆當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云云。而常年霧紗籠罩的群山,只有重陽登高,碧空萬頃,方可極目遠眺。那時廣、四、懷三個縣城 的風光,盡收眼底,使人悠然想起“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句。清末秀才羅廷贊曾在山下開設蒙館,常喜帶學生登高野遊.有詩日:“臨高憑眺九徘徊,極目相寧眼界開。鐵地長江成錦繡,千丘萬壑總塵埃。身登三宿疑仙澤,鼎峙春秋感霸才。今向觀音岩上望,此生真箇入蓬萊。”極贊三宿山之壯美。

瘦刀脊山岩

山中有一處叫瘦刀脊山岩。相傳很久以前,“白雲帝子”與山妖鬥法,一刀把山妖砍死了。寶刀下處,光焰四迸,剎那間出現一陣旋風,飛沙走石,陡峭的瘦刀脊山岩便出現了。棧道寬如書桌,突現於懸崖峭壁之間,只能攀藤扶葛側身而過。山坳處常年涼風習習,名日“風櫃口”。岩下附近有一條小溪流,名叫寶刀坑,山民又叫破鐵坑。早年他就在溪流中發現過一塊重達三百餘斤的大鎢礦,還有人在水中撿到一塊碗口粗大、通體晶亮的石塊。這奇怪的石塊,拿它浸在水缸里竟熠熠發光,瑰麗異常。這大概是水晶石吧,不難想像,這裡礦藏儲量豐富。

岩下經常有野獸出沒,勇敢的獵人,在山裡晝伏夜行,還會出現奇遇:山牛在前,野豬隨後,成群結隊而走;成雙的巨蟒打花交尾,如游龍戲水;豺狗斗野豬,殘忍無比。山牛是有趣的動物,形體象小水牛,重約一百斤左右;蹄黃而軟,有吸盤,登石壁如履平地,彈跳力極強,丈許山崖一縱即上,不易活捉。兩角是它的犀利武器,獵狗圍截,往往被它用角挑至半空,墮崖而斃。蟒蛇很笨,獵人往往用汗衫把它頭部罩住便可活捉,或用雞籠驅趕,它也會鑽進去,盤成一團,自投羅網,獵人可扛抬回家。巨蟒捕食,往往先用纜繩一樣的軀體把獵物纏住,然後囫圇吞下,甚至可以吞噬比它體積還大的動物。據悉此間捕獲過的巨蟒,剝下的皮竟長二丈六尺多,寬一尺有餘。豺狗是個兇殘的傢伙,狗形,傳說舌頭有利勾,捕食野豬時成雙出動,前後堵截。笨大的野豬往往被驅趕得走投無路,嗷嗷狂奔,直至疲勞倒地,豺狗則先用利舌勾出腸子,然後啖其腸而吃其肉。獵人還捕獲過一種當地名叫抓雞虎的動物,皮象老虎,性兇猛,軀、尾長各一米,重十三公斤左右。山上奇珍異獸不少,當然也不乏兇猛的老鷹和美麗的彩鳥。

七星岩、觀音岩、阿婆凼

三宿山上星羅棋布的天然岩洞與沼澤,給三宿山增添了不少神奇色彩。有名的七星洞,裡面道路迂迴曲折,簡直象迷宮一樣,當地人進入常要撒上些石灰,以為路標,不然很難出來。有趣的是這裡雖然遠離村寨,但十里雞鳴卻清晰可聞。相傳觀音岩里曾有一副金燭案與金香爐,雖無人祭仍煙火不絕,故有“觀音岩大口含煙”之說。岩洞裡一片漆黑,是大蝠鼠理想的藏身之地。蝠鼠是滋補佳品,獵人在山洞中往往隨手便可捉到一竹籃。

冬天露重霜寒,常有大雪封山。一九七七年冬,雪三尺,風雪過處,大松摧折,竹子反根,當地人稱之為“雪柴”。遇上這樣的天氣,野豬也會被凍斃,活著的山獸爭先竄到沖底,這是狩獵的最好時機。長得胖敦敦的大芒鼠,早已鑽進新打的洞穴,在洞裡藏身越冬,獵人按新泥追捕,往往在一個洞裡,一下子可捅得六、七頭,每頭足有二、三斤重。箭豬、穿山甲也會躲在山同里,碰到好機會,一天可捉到穿山甲三、四隻。

石蛤洞固然以產石蛙多而聞名,而山溪水凼也是它棲息覓食的好地方。其中有個阿婆凼,水深五、六尺,面積約地畝一分多。有一次凼中倒斃了一頭被獵人打傷了的野豬,四周的石蛙爭相以野豬為食,被一個看牛娃看見,毫不費勁地擒獲了三十餘斤,滿載而歸。傳說從前阿婆凼里有一個金魚缸,養著一對會說話的金色大鯉魚,這自然是附會之說。

茶王、竹馬、柑仔沖

三宿山上絕獻懸崖,山澗峪底,四季山花常開不敗,各種野生果樹,碩果纍纍,野生茶林、藥材,比比皆是。採摘山茶,是當地人的一項副業收入。據說其中有一株青茶,不知生長了多少年,高三丈許,主幹足有熱水瓶那么粗,葉片“巴掌大,其味甘醇,丹檸素豐富,堪稱茶中之王。可惜已為人所折,不復存在。

世人知道馬的品種不少,但未必知道有“竹馬”之說,廣寧竹聞名全國,飲譽海外,而“竹馬坑產竹馬”,亦未必人人皆知。三宿山下的竹馬坑確有青竹,每株竹子上有竹馬一頭,形跡天成,如影如繪,玲瓏透剔,頗有觀賞價值。

據傳山上還有個地方叫柑仔坑,山沖里柑橘為“白雲帝子”所栽,長年黃橙橙的柑子綴滿枝頭,一摘就有三、四籮,隨摘隨長,但只能吃飽,不能帶走。孩子聽了垂涎三尺,產生美麗的遐想。

古炮台

古建築遺蹟,今尚存一古炮台。實為古人防賊防盜,防官軍擄掠以自衛的防禦工事。到古炮台上滾石花,是有趣的事。大石頭從山上滾下來,其聲隆隆,一蹦幾丈高,石花飛濺,如仙女撒花,十分好看。抗戰時期,我珠江縱隊葉向榮部隊,曾在這一帶堅持敵後鬥爭,度過了艱難歲月,粉碎了頑匪圍剿,壯大了革命力量,還一舉消滅了當地殘害人民的土匪頭子紀宜春,保護了民眾利益,為三宿山的歷史增添了光榮的一頁。

旅遊信息

從廣州出發:

途徑: G55二廣高速- 古水出口 -X419-下牛嶺-獨梅-三宿山

需時:2-3小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