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謀略與商戰秘訣

三國謀略與商戰秘訣

得道者勝 用人不疑 得道者勝

基本信息

作者:姚有為著
出版社:東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8-1
版次:1
頁數:252
字數:202000
印刷時間:2006-8-1
開本:大32開

三國謀略與商戰秘訣三國謀略與商戰秘訣
紙張:膠版紙
印次:1ISBN:9787811111095
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我國的明智的企業家已經從商品經濟的實踐中認識到商場如戰場,不懂經營謀略就是現代“瞎子”。於是如何採用謀略占領市場的制高點,便成了企業家們的熱門話題;於是,無論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都想尋找奇謀妙略,敗者尋找謀略是為了轉敗為勝,成功者尋找謀略是為了保持久戰不敗。站長寫這本書,就是想引導中國的企業界人士能像日本的一些著名的企業家那樣,自覺地將三國謀略套用於經濟競爭中去。站長以通俗流暢的語言,介紹了一個個古代軍事謀略,又找出《三國演義》中的生動戰例予以說明,然後又簡明扼要地論述了如何將這些謀略巧妙地套用到經濟競爭中去,又列舉了運用謀略進行經濟競爭的成功事例供讀者思考理解。您若用一周時間研讀這部書,您一定會找到成功的秘訣。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部成熟的長篇小說,它對當時各個軍事集團之間的軍事鬥爭、政治鬥爭和外交斗爭的絕妙生動的描寫,使它當之無愧地列入了世界文學名著之林。六百多年來,它在中國及日本等東南亞地區廣泛流傳,家喻戶曉,對中華民族的精神生活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直至今天,大到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企業家,小至平民百姓,無不對三國有著濃厚的興趣。

目錄

自序
一、治理篇
得道者勝
得人才者昌
求賢若渴
將孰有能,士卒孰練
任人唯賢
不苛求完人
視卒如愛子
善而養之
用人不疑
擇人任勢
善用眾智
兵非益多
治眾如治寡

線上試讀

治理篇
孔明認為:“兵不在多,在人之調遣耳。”他認為訓練一支士氣高昂、紀律嚴明、聽從指揮的軍隊,是贏得戰爭勝利的重要條件,因而他十分重視對軍隊的治理。同樣,在激烈的商場競爭中,企業要立於不敗之地,也必須注意從諸方面全方位多層次地加強對企業的治理。企業管理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永恆的主題。對人的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根本,因而,作為一個企業主管者了解一些管理之方和治理之道是很有必要的。
得道者勝
《孫子·始計篇》曰:“故經之以五,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意思是說,要以如下五個根本方面的因素為基礎,去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進行比較分析和評估,從而探索戰爭勝負的情勢。這五個根本方面即: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所謂“道”,就是要使民眾與君主同心同德,可與君主死生與共而不會懼怕危險。《孫子·軍行篇》又曰:“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意思是說,打勝仗的軍隊總是在具備了必勝的條件之後才交戰,而打敗仗的部隊總是先交戰,在戰爭中企圖僥倖取勝。善於用兵的精明的將帥,一定要堅持道義、保持法紀,如此方能保證戰爭的勝利。得道義者則得人心,也就取得了爭取戰爭勝利的第一個基本條件。
劉備可謂是一個注重道義的典型代表。桃園三結義的誓詞曰:“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厚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這段誓詞既含大道,又含小道。所謂大道即“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這就贏得了民心;所謂小道即“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這就是兄弟之義。後來劉備的所作所為都是以仁為本,他關心百姓疾苦,愛護部屬,堪稱一代任君。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可謂得天時;孫權盤踞江南,可謂得地利;劉備背手起家,所以能建霸業,是因人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