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三古村委會隸屬古城區金安鄉,地處金安鄉東部,距金安鄉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鄉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麗江市35公里。轄阿子明、空濾、美河、妹汝坪等4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34戶,有鄉村人口529人,其中農業人口525人,勞動力45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00人。
全村國土面積10.83平方公里,海拔1,900.00米,年平均氣溫13.00℃,年降水量600毫米,適合種植蠶豆、玉米、梨、核桃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685.00畝,人均耕地1.3畝,林地9,220.00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52.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73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85.00畝(其中:旱地685.00畝),人均耕地1.28畝,主要種植蠶豆、玉米、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9,22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6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45畝,主要種植梨、青梅、核桃、芒果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850.00畝,其他面積4,490.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沒有路燈。全村有134戶通自來水。有13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3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9戶(分別占總數的74%和74%)。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5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2輛,機車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00畝,有效灌溉率為8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9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94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戶;建有小水窖74口。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1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2.6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8.00萬元,占總收入的38%;畜牧業收入67.1萬元,占總收入的4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20頭,肉牛41頭,肉羊560頭);林業收入5.99萬元,占總收入的7.6%;第二、三產業收入21.37萬元,占總收入的14%;工資性收入10.69萬元,占總收入的7%。農民人均純收入177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8人(占勞動力的6%),在省內務工28人,到省外務工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玉米、小麥、蠶豆、梨、豬、烤菸、山羊(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5.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8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優質梨、商品豬、西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豬、養羊、梨產業、優質瓜果產業產業
人口衛生
2007年該村有農戶134戶,共鄉村人口529人,其中男性291人,女性238人。其中農業人口525人,勞動力455人。該村以納西族、白族、苗族為主,其中納西族486人,其他民族31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96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3%;享受低保22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4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20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0所,校舍建築面積300平方米,擁有教師7人,在校學生58人,距離金安中學14.00公里。2007年該村委會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0人,其中小學生42人,中學生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34.60。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8人,少數民族黨員38人,其中男黨員33人、女黨員5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阿子明、空濾、美河、妹乳坪等4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32人。
人文地理
三古村委會,"三古"意為歪桿子樹,指該地的樹木樹幹不直,故名。1958年前屬爭明鄉,1958年為三古管理區,1961年為大隊,1963年為公社,1966年為大隊,1984年為小鄉,1988年為三古行政村,2001年為三古村委會。
新農村建設
金安鄉三古村委會,位於金安鄉東南部,為海拔1600米至2000米的河谷山區,轄空濾、阿子明、妹乳坪、美河四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6平方公里,全村有134戶,529人,居民以納西族為主,有部分白族和苗族。該村現有耕地面積635畝,主要農作物有蠶豆、玉米、經濟作物(烤菸、冬早蔬菜)和經濟林果。養殖業方面主要是"三高"母豬和"波爾"山羊。年末生豬存欄1035頭,出欄920頭,肉產量69噸.大牧畜存欄200頭,羊存欄2110頭。全村有完小1所,在校學生51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100%。農村經濟總收入1,363,88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左右。根據整村推進規劃項目的要求,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量力而行,一村一策的原則,把民眾最急、最盼、最需的問題放在優先位置。
項目建設河規劃:
一、堅持項目選擇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按照提高農業產業化進程,提高農民自我發展能力,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的要求,緊緊圍繞區域經濟發展、圍繞農業產業化建設,然後結合農戶實際把項目分解到戶,形成小規模、大市場的產業化生產模式。按照這一要求,決定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在整個村委會發展林果業(種植500畝優質梨和300畝的紅陽獼猴桃),增加農民收入。
二、堅持項目選擇與村情民情相結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針對本村的經濟發展現狀、自然現狀和農戶的實際情況選定項目,使所有項目有利於實施、利於農民增收、利於生產條件改善。實施水池建設,新修新建20口10m3的水池,以解決人畜飲水問題並為林果業的發展提供有利的保障。併購置1英寸管160000米。
三、堅持長效和短效相結合。按照先易後難、難易結合、滾動發展的原則,既規劃能在短期內產生經濟效益的經濟林果,又著眼長遠,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既解決了貧困民眾當前的增收問題,又改善了農業生產基礎條件,確保了貧困民眾穩定脫貧。
四、堅持民眾參與和科學指導相結合。堅持因村制宜、因戶施策、量力而行的原則,既滿足民眾的意願,又進行科學指導。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水資源缺乏,難以形成規模化產業。
2、村民活動場所缺乏,難以適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求。
3、學校校舍簡陋,制約人才的培養和科技的推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全面推廣渠系配套建設為主題思路,做好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進一步做好高效農產業的發展工作。有機結合新農村建設規劃,實現村組通路、房屋整潔、生活富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