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里屯

三十里屯

三十里屯,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人文古蹟, 一個美麗的生態旅遊觀光區。

歷史考據

 南北朝地理學家酈道元注??《水經注》,言此地為范蠡故里。
王國維的《水經注校》卷31,“水”篇說得更清楚:“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漢時鄧禹等,歸鄉餞離處也。
盛弘之著《荊州記》以為三公置,余按水左右,舊有二,所謂南北者,水側有,聚在水之東北,考古推地,則近矣。城側有范蠡祠,蠡,宛人。祠,即故宅也。後漢末,有范曾字子閔,為大將軍司馬,討黃巾賊至此祠,為蠡立碑,文勒可尋。夏侯湛之為南陽,又為立廟焉。城東有大將軍何進故宅,城西有孔嵩舊居。”
明成化《河南總志》載:“范大夫廟,在南陽縣南30里,祀越大夫范蠡。”
清雍正年間《古今圖書集成》南陽府古蹟考載:“范蠡祠,在三公城側,即其故宅也。”《大清一統志》載:“三公城,在南陽縣東南。”
唐張賓有《經范蠡舊居詩》。同朝趙土麟有《范少伯故居詩》”。
在新中國第一輪修志中,南陽史志界耗時11年(1982—1993)編纂的《南陽地區志》,查考了大量歷史典籍,承襲歷代史志記載,在其《人物》(卷46)中記述:“范蠡(生卒無考),字少伯,春秋時楚國宛三戶(今南陽縣)人”。
在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所繪的南陽縣城圖上,在城南約30里的白河東岸,標示有范蠡廟一座。
在1905年清光緒三十年的《新修南陽縣誌》,卷首南陽縣全境圖中,在南陽府城南約40里處,有“范蠡故里”字樣。
1995年,在宛城區瓦店鎮界中村一民眾家中發現一方高43cm、寬80cm、厚15cm的石刻門額,正面刻有四個楷書繁體大字“古范蠡鄉”,左下方落款刻有“大清乾隆二十七季桂月立(公元1763年)”,石額正面石刻為陰刻,表面光滑,有一定程度的磨損,其它幾面粗糙,無文字。所有這些如同一個證據鏈,世代相承,環環相扣,把范蠡故里說得明白無誤。
古宛城與清代的南陽縣城及現在的南陽市城區同處在一個位置上,從里程和圖示的位置,大致在現在宛城區黃台崗鎮三十里屯一帶。不僅史志、地理書對范蠡故里有連續的,前後印證的記載,就連一些古詩詞對此也有相互印證的敘述。
唐代詩人李白在其《南都行》中寫道:“南都信佳麗,武闕橫西關。白水真人居,萬里羅廛圜。……陶朱與五羖,名播天壤間。”
清人曹文萃在其《范蠡廟》一詩中感嘆:“扁舟飄泊五湖間,遺廟空存白水灣。剩有西風招不得,寒煙落日薴蘿山。”
清人何晉錫在《范少伯廟》詩中也頌揚說:“霸氣蔥蘢見越封,英雄由此渡江東。廿年辛苦同湖水,片楫風波傍晚虹。三徙名高芬簡帙。半途身隱道天同。於今水讀邊廟,黃石瞻依禮未終。”
從唐至清其間千年,但詩人們在歌頌范蠡的詩中都用了個特殊的地名白水、水。根據史書記載,南陽的白河最早叫濟水,後改稱水,再後稱白水、白河。詩詞雖是文學作品,但對名人的籍貫是說得準確而清楚的。綜上所述,只能說明範蠡出生在古宛白河岸邊一個叫“三戶里”的地方,這與各種史志中所載的“楚宛三戶”相吻合。范蠡祠地近白河,出即碼頭所在,數千年往來商船無數,過往客商莫不前來拜祭,詩人騷客莫不吟詩長嘆。追慕范蠡的風範。
清朝以前書籍記載的趙雲墓(應為衣冠冢)即在此村。文革中因破“四舊”被毀。其碑用來墊橋。2007年夏橋塌,又被運往三十里屯國小。上書:“重修子龍祠碑記”。
東漢末年漢靈帝皇后及其兄大將軍何進亦出生於此地。她家本是個屠戶,其父何真一直靠屠羊謀生,母親的出身也很低賤。因美得以進皇宮,並使何進位列三公。何進之孫乃著名玄學家何晏。何晏是曹操養子,位居駙馬。
上個世紀20年代末,這裡成立了黨的豫西南中心縣委會組織,領導了當地人民的反捐稅鬥爭,激起了駐宛楊虎城部的譁變,槍決了南京國民政府委派的南陽市公安局局長和三十里屯公安分局局長。1945年3月,日軍騎兵旅團和炮兵第4聯隊欲從這裡下白河向南進發卻遭到中美空軍的襲擊,全軍覆沒……當年黨組織即在今三十里屯國小的千年古柏下指揮戰鬥。上世紀90年代初,國小院內立革命先烈紀念碑一處。

發展希望

上世紀50年代為了解決白河洪患並發電以供民用,南陽市修建了鴨河口水庫,至此白河水運中斷,再加上南襄古道一再東移,先黃台後黃台崗,三十里屯一度衰落。村民外出打工成風,原有耕地大都成了林地。
21世紀,政府推行村村通柏油路計畫,在三十里屯修建了直通黃台崗鎮的水泥路,加強了三十里屯與南新公路(規劃中獨山大道南線)的聯繫。同時原有南襄古道沿線村莊柏油路的修建,也使三十里屯通往南陽市區(長江西路)變得更加便捷。
隨著范蠡熱在南陽的興起,經過一系列辯證,宛城范蠡故里說脫穎而出、深入人心。宛城區委、區政府決定著手開發范蠡故里,現在已先期硬化村內道路。下一步將與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合作,在范蠡祠故址恢復原有的景觀。同時,三十里屯白河沿線尤其是三十里屯與苟營村萬灣交匯處的白河風光將是下一個重要的生態旅遊觀光帶。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人文古蹟,將隨著旅遊熱的興起,極大地改善三十里屯村的風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