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北京市食品供應處34號供應部(簡稱“三十四號供應部”)成立於1955年12月,做為新中國組建的國有商業企業,它因門牌而得號,因信譽而聞名。
三十四號供應部坐落於王府井的東華門大街上,門口只標示著“三十四號供應部”。其實是“中央領導生活物資特別供應處”的代稱,這當然也是出於保密的需要。這個正處級單位,自此成為龐大特供體系中的關鍵一環。
多年來,“34號”始終以特需供應為己任,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提供了高質量的食品保證,並出色地完成了歷次重大國事外事活動的食品專供任務。多次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肯定和表彰,為企業贏得了知名度和美譽度。其特殊的歷史使命,光榮的政治責任和出色的質量保證不僅成就了企業輝煌的歷史,也打造出國有商業領域中獨樹一幟的金字招牌。
三十四號供應部現有總資產3200萬元,營業面積6000平方米,職工120餘人。
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北京迅速成為政治、文化和國際交流中心,然而,新中國的各項建設剛剛起步,百廢待興,物資匱乏。黨和國家領導人、外國元首訪華、重大國事活動等,急需一個專門機構提供安全的食品保障。
1955年12月,在時任北京市市長彭真親自過問下,北京市成立了由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秘書長李公俠、彭城等9人組成的特種供應領導小組。特供任務從公安部移交給中共北京市委。“三十四號供應部”正是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應運而生,肩負起特殊的工作使命。
三十四號供應部是北京市食品供應處所屬的首家企業,因位於北京市東城區錫拉胡同34號,而得名“三十四號供應部”。
1956年6月1日,地處東華門大街34號的北京食品供應處正式營業,因門牌號碼而被稱為“34號供應部”。這個正處級單位,承擔中央領導、外賓和重要會議的食品供應任務。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胡耀邦主政中央黨政工作期間,曾一度提出“清除封建主義遺毒”,就包括了取消中央高層的特供制,阻力一直很大。
1980年代末,部分全國政協委員提出取消高級幹部特供點的提案,中共中央政治局隨後通過決定,規定“取消對領導同志的少量食品‘特供’。但後來對領導幹部的特供實際上並未取消,反而又有新發展。三十四號供應部也仍然在為領導幹部提供特供食品。
1993年,北京市第二商業局(二商局)經國務院批准轉制為北京食品工貿集團總公司,1997年又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改制為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授權經營的國有獨資的北京二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二商集團)。三十四號供應部隸屬北京二商集團下屬的北京市東方友誼食品配送公司,北京二商集團也成為北京特供的主要承擔單位。
現在(截至2012年),三十四號供應部位於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西路85號,每年仍需承擔大量的特供任務。
“特供”產品
北京東華門的特供商店只供給行政8級以上幹部,也就是副部級以上。像低一些的司局級幹部往往要通過領導代買。34號供應部主要經營全國名優菸酒、糖茶、罐頭、飲料、中西餐調料、禽蛋、肉類、水產海味、糧油製品及進口商品等l600多個品種。此外,還包括從國外進口的名牌家用電器、手錶、香水、呢料、朱古力、白蘭地、威士忌、衛生紙巾、珠寶首飾等等。俄羅斯產的頂級黑魚子醬、法國產的鵝肝醬等。
這裡的國產名優特新產品也是應有盡有,餐飲部宴會需要的茅台酒、五糧液都從這裡採購。
尼克森歡迎宴
1972年的尼克森訪華,十四號供應部充分準備宴會所需要的各種食品原料,當得知美國人喜歡吃海鮮時,有關方面便決定準備新鮮的黃海鮑魚備用。遼寧省長海縣獐子島人民公社的潛水隊接到任務後,冒著零下20多度的嚴寒進行采捕,從中挑選出精品運到北京。當尼克森聽說這些新鮮的鮑魚采自黃海深處時,不禁為中國人的好客而感動。在歡迎尼克森的宴會上有一道“芙蓉竹蓀湯”,其原料竹蓀產自四川長寧,緊急從當地調集了2斤進京。後來,當地領導在報紙上看到了一篇題為《竹蓀:從國宴到世界》的文章,便確信當時的竹蓀就是為尼克森訪華的宴會所準備的。竹蓀的鮮美可口引得尼克森總統連聲讚賞。國務卿基辛格也豎起拇指說:“這是你們中國的白珍珠。就連全世界最有權威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也還沒來得及記載。”
“假特供”
21世紀以來,在商品化社會,“特供”成為不法商家斂財的工具。
針對此種亂相,2008年,國家工商總局又下發了《關於嚴禁以國家機關名義發布廣告有關問題的通知》:廣告中出現“×××(國家機關)專供”、“專供×××(國家機關)”內容的,均屬於違反《廣告法》第七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依照《廣告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從重處罰。
緊接著,2011年9月至10月,工商總局曾會同商務部、工信部、質檢總局對實體市場上濫用“特供”“專供”等標識問題進行了清理整頓專項行動,共督促相關企業撤除違規標識115萬件,監測廣告194萬條(次),立案查處案件53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