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軍[民國時期廣西實力派所轄軍隊的習稱]

桂軍[民國時期廣西實力派所轄軍隊的習稱]

桂軍,指民國時期廣西實力派所轄軍隊的習稱。其前身為舊巡防隊和廣西新軍(轄1混成協另2標)。 辛亥革命後,舊桂軍將領劉震寰曾率部參加驅逐陳炯明,留駐廣東境內,並把持了一部分軍政和稅收大權。1925年同滇軍首領楊希閔發動推翻廣州革命政府的叛亂,6月中旬被廣東革命軍隊消滅。此後,以李宗仁、白崇禧等為首的桂軍長期統治廣西,被稱為“新桂系”。 桂軍發跡於第一次國民革命,於北伐發展壯大,隨後幾度沉浮,但始終偏安廣西一隅。在解放戰爭中,桂軍隨著國民政府的覆滅而最終消亡。以李宗仁、白崇禧為統帥,李品仙、廖磊、夏威等為骨幹的新桂系部隊,在中國軍隊抗日戰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清末桂軍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從湖南招募500人,在桂林編為一營,定名為新練新軍第一營,訓練6個月後,全營調往廣東肇慶。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邊仿督辦鄭孝胥在龍州練1營新軍,約600餘人。次年,陸軍部制定在全國練新軍36鎮的規劃,限廣西在5年內編練一鎮 。廣西陸軍混成協由步兵2營、騎兵營、炮兵營、工兵營、輜重營、機槍隊組成,總共2000多人。為了培養新軍骨幹,在龍州、南寧、桂林創辦了講武堂、陸軍國小、幹部學校等。

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廣西同盟會決議出師援鄂,陸軍混成協組成援鄂軍。10月10日由桂林誓師出發。陸軍部在和議達成協定後,除將巡防營6個大隊遣散外,混成協和邕、龍標合編為陸軍第8師,師長為陳之驥,趙恆錫、陳裕時被任命為旅長。

北伐軍出發,都督沈乘堃、副都督王芝祥離桂,陸榮廷繼任廣西都督,握軍政大權,成為舊軍首領,廣西進入舊桂系軍閥統治。

民國時期

•陸龍之戰

民國四年(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稱帝。12月25日,雲南省宣布獨立,進行護國討袁。民國五年民國五年(1916年)1月,袁世凱派兵征滇,除由四川、湖南省分別向雲南、貴州省進攻外,並派廣東省廣惠鎮守使龍覲光為雲南省查辦使,由廣東省率軍假道廣西向雲南省進攻,令陸榮廷協助 。陸榮廷秘密策劃圍剿進入廣西的龍覲光部隊,然後參加反袁。

民國五年(1916年)1月,龍覲光率領粵軍虎門要塞司令黃恩錫,陸軍第2旅第3團團長李文富兩部約4000人進入廣西。龍覲光對在廣西招募的4000名新兵,採取隨接收隨編練的辦法,連同從廣東省帶來的官兵,合共8000人,編為20個營。

民國五年(1916年)3月上旬,龍軍分4路,由百色向雲南進攻 。龍覲光和其子龍少怡由南寧移駐百色。3月11日,陸榮廷以貴州省宣撫使名義,率兵12個營到達柳州。3月14日夜,陸裕光在百色城以宴請為名扣押龍覲光部在百色的連以上軍官。第二天拂曉,黃自新組織部隊突襲龍覲光的司令部,殲滅其衛隊營。龍覲光被迫簽 字。3月15日,陸榮廷在柳州宣布廣西獨立,向廣東省、湖南省兩路出兵,討伐袁世凱。

•粵桂戰爭

1,第一次粵桂戰爭

民國九年(1920年)8月11日,舊桂系以護法軍政府名義發布攻擊粵軍之命令時,粵軍大部正駐紮於福建和廣東邊界。桂軍以沈鴻英為攻粵總司令,中路為桂軍劉志陸部,右路為浙軍呂公望部,左路為滇軍方聲濤部。粵軍於漳州出發,兵分三路反擊。

民國九年(1920年)8月16日,雙方接戰。粵軍接連攻取蕉嶺,大埔等地,桂軍前鋒被擊敗。浙軍觀望形勢而按兵不動,滇軍主動後撤避戰,形勢對粵軍有利。粵軍隨後攻占潮汕地區。至8月下旬,粵軍攻占東江地區所屬河源,海陸豐各縣,桂軍敗退。10月22日,粵軍攻占東江地區重鎮惠州。次日,護法軍政府主席總裁岑春煊通電辭職,陸榮廷以四總裁名義宣布護法軍政府解散。並宣布取消護法,與北京政府南北議和。

11月,舊桂系部隊退出廣東,返回廣西,第一次粵桂戰爭結束。孫中山自上海返回廣州,宣布重組護法軍政府,繼續護法運動。民國十年(1921年)4月,南下廣州的國會議員召開國會,宣布取消護法軍政府,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選舉孫中山為大總統,宣布北京政府為非法,並通電勸告北京政府之“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辭職。南北政府對峙之形勢繼續。

2,第二次粵桂戰爭

民國十年(1921年)6月13日,陸榮廷下令攻粵,南北兩路首先入廣東省,即占領了廣東靈山、廉江、化州、高州、懷集、連山、陽山等縣。6月18日,孫中山下達命令討伐陸榮廷。20日,孫中山任命陳炯明為援桂軍總司令。22日,主力中路粵軍首先向梧州進攻。23日,桂軍陳炳焜部巡防隊副司令劉震寰回響粵軍,通電與陸榮廷脫離關係。劉震寰率部配合粵軍裡應外合進攻梧州。26日,粵軍占領梧州。

粵軍中路攻占梧州後,即兵分三支 。此時,粵軍南路黃大偉部已收復高州、化州,迫使桂軍黃業興部敗退欽廉,倒戈附粵;粵軍北路許崇智部將桂軍沈鴻英部擊敗,克復陽山、連山。沈鴻英遂通電宣稱“自治”,脫離同陸榮廷的關係,並將所部改稱“救桂軍”,自任總司令。

駐湘黔邊界的滇軍李烈鈞回響孫中山討伐陸榮廷的號召,稱“滇、黔、贛討陸聯軍總司令”,率滇、黔、贛軍向桂林、慶遠(今宜山縣)、柳州進攻。湘軍趙恆惕亦派2旅進攻桂林。陸榮廷急電北洋政府派兵援桂,北洋政府自顧不暇,無力相助。7月12日,桂軍旅長賁克昭在柳州自稱“柳慶救桂軍總司令”,脫離同陸榮廷的關係。7月13日,駐桂林的桂軍統領秦步衢自稱“桂林救桂軍總司令”,脫離同陸榮廷的關係。7月16日,粵軍中路攻占潯州,桂軍原駐守梧州司令韋榮昌率部投降。陳炳焜在南寧通電自行解除廣西護軍使職務。

民國十年(1921年)7月19日,陸榮廷率由南寧走龍州。7月21日,粵軍攻克貴縣。粵軍於8月4日由韋榮昌等迎接開進南寧。8月13日,李烈鈞指揮滇軍楊益謙、朱培德部, 黔軍谷正倫部占領桂林,桂軍沈鴻英部敗退入湘。滇軍李友勛和龍雲部隊分別占領慶遠和柳州。9月24日,粵軍總司令陳炯明下令攻擊龍州。9月30日,粵軍黃大偉部攻克龍州。陸榮廷和潭浩明等逃往越南,後經香港往上海。 粵軍隨後占領了廣西大部,但許多偏遠地區和山區被舊桂系部隊占領,並不斷與粵軍發生小規模的戰鬥。

•陸沈之戰

民國十一年(1922年)5月,粵軍退出廣西。同年9月,陸榮廷由上海經越南入龍州,收集舊部。民國十二年(1923年)11月,陸榮廷移駐南寧,就任北洋政府委任的“廣西全省善後總辦”職。

民國十三年(1924年)1月, 陸榮廷以“循職巡視各屬”為由,率陸裕光部約1000餘人,經柳州抵桂林。陸榮廷進入桂林,即派邊防軍司令譚占榮帶領部隊駐防興安、全州等地,令韓彩風率部自柳州進占平樂、昭平等地。沈鴻英3月下旬,從粵湘桂邊境分兩路回桂 。陸榮廷令韓彩鳳、陸裕光部防堵沈軍。沈軍鄧佑文部、鄧瑞徵部於4月11日進抵桂林。韓彩風、陸裕光部逃回桂林。13日,沈軍鄧佑文、鄧瑞徵兩部將桂林城包圍。陳良佐率武衛軍1個團從湖南省馳援桂林,抵大南口,被沈軍沈恩甫旅擊敗,退全州。譚浩明、陸福祥4月下旬分別由龍州、南寧率部北上,沈鴻英即調部在黃冕、鹿寨、雒容等地展開大戰,譚、陸兩部慘敗。沈軍乘勝追擊於6月11日攻占柳州。隨後吳佩孚應陸榮廷的請求,令湘軍趙恆惕派馬濟率武衛軍全部和湘軍葉琪旅,由湘入桂,進行武裝調停。

民國十三年(1924年)6月中旬,葉琪旅與陳良佐團及陸榮廷部將譚占榮部會攻全州。17日,沈軍沈恩甫旅戰敗,湘軍葉琪旅進占全州。沈鴻英答應停戰,於6月下旬撤桂林之圍。馬濟武衛軍和葉琪旅退出全州返回湖南。8月21日,沈軍分3路昭平北上,23日,重將桂林城包圍,陸榮廷於24日下午率隊由北門撤出桂林, 經靈川、 興安退往全州。

民國十三年(1924年)9月中旬,在柳城方面被白崇禧打敗的韓彩鳳殘部1000餘人來到全州,陸榮廷頃全力向沈軍反攻,陸、沈兩軍在興安、全州展開激戰。21日,沈軍攻占陸榮廷的最後據點全州。 陸榮廷率殘部進入湖南境,於10月9日在湖南省永州通電第二次下野。

•新桂系統一廣西作戰

民國十一年(1922年)5月以後,粵軍和其他外省軍相繼退出廣西,全省形成三大軍事力量:一是陸榮廷的自治軍,3萬多人,散處桂、柳、慶和左、右江一帶;二是沈鴻英軍,2萬多人,占踞平樂、賀縣、蒙山一帶;三是李宗仁和黃紹竑的定桂、討賊兩軍,不足2萬人。李宗仁和黃紹竑的軍事實力同陸榮廷、沈鴻英兩軍相比,相差甚遠。李宗仁和黃紹竑確定統一廣西的戰略是:先聯沈倒陸,後滅沈。    

1.聯沈倒陸

民國十三年(1924年)4月,沈鴻英將陸榮廷圍困在桂林。李宗仁、黃紹竑利用陸榮廷部散處各地 ,並得沈鴻英的同意,決定將主力集中在貴縣,向南寧進攻 。5月下旬,兩路分進合擊,南寧守軍林俊廷部向都安撤退;蒙仁潛部亦撤往左右江的百色、龍州等地。

民國十三年(1924年)6月4日,左路軍進占南寧。右路軍攻擊賓陽、上林、武嗚後,陸福祥部退都安一帶。右路軍與左路軍在南寧會師,成立定桂討賊聯軍總指揮部,兵分3路向柳州和左、右江攻擊。右路山李宗仁、白崇禧指揮夏威、何武、鍾祖培、韋肇隆等部,並約沈鴻英軍楊子德師和沈錫剛旅進攻柳州。此時,沈鴻英圍攻陸榮廷於桂林,雙方相峙未決,李宗仁、白崇禧率部乘虛占領柳州。陸榮廷急調韓彩風部回師柳州,白崇禧率部迎擊,韓彩風退踞大埔、沙埔。經聯軍和沈鴻英兩軍同時壓迫,韓彩風部不支 ,退逃湘黔邊界。

民國十三年(1924年)8月下旬,聯軍基本肅清了陸榮廷在柳慶地區的勢力。中路軍由俞作柏指揮所部和蔡振雲部,向那馬(今馬山縣)、 都安進攻,林俊廷率部退貴州邊界,陸福祥率部經果德逃鎮結、靖西,後隻身入安南(今越南)。中路軍遂轉向恩隆、百色進攻。占踞百色的劉口福率部投降,右江一帶的陸榮廷殘部被肅清。左路軍胡宗鐸部,沿左江而上,直搗龍州。盤踞龍州的譚浩清、譚浩澄部,除在崇善 (今崇左)一部份逃竄,一部份投降。8月中旬,左路軍進駐龍州,左江一帶的陸榮廷殘部也被解決。陸榮廷經直系吳佩孚和湖南省督軍趙恆惕的武裝調停而退出桂林,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10月通電再次下野,經湖南省轉赴蘇州。

2.滅沈

陸榮廷下野以後,桂林、平樂、柳州為沈鴻英軍所占,在桂林、柳州的陸榮廷殘部,多為其吸收,沈鴻英秘密將軍隊分向賀縣、柳州、蒙山3處集中。李宗仁、黃紹竑的定桂討賊聯軍占領南寧和左右江之後,立即將主力調回潯州和梧州。李宗仁、黃紹竑兵力不及沈軍,得駐梧州粵軍李濟深的同意,派陳濟棠旅相助 。左路首先與沈鴻英軍在武宣激戰,沈軍主將鄧佑文受重傷,沈軍主力被擊潰。右路軍進攻賀縣後,粵軍陳濟棠旅不再前進,調回西江下游,夏威部繼續向平樂進攻。沈鴻英軍集中兵力在荔浦的馬嶺圩向夏威部反攻,夏部傷亡慘重。中路軍俞作柏部攻占蒙山後增援,將沈軍擊潰,右、中兩路遂聯合向桂林進攻,左路收復柳州後,呂煥炎和鍾祖培部協同中、右兩路會攻桂林,李石愚部追殲從柳州退出的沈軍至貴州邊界。

民國十四年(1925年)2月14日,李宗仁、黃紹坎部占領桂林。沈軍向桂、湘、粵邊境潰退。白崇禧部繼續追擊,後至湖南省的城步、武岡,將沈軍殲滅,沈鴻英隻身赴香港。

3.驅唐

當李宗仁、黃紹竑軍向桂林沈鴻英軍進攻之時,雲南省唐繼堯以“川黔滇聯軍總司令”名義,出兵假道廣西赴粵,企圖占領兩廣。滇軍進兵廣西,分為兩路 。李宗仁、黃紹竑急電廣州軍政府派兵援助。

民國十四年(1925年)2月,滇軍龍雲率部進逼南寧,伍廷颺部約1個團退出南寧,龍雲前鋒直抵賓陽附近。廣州軍政府派范石生軍援助,乘船於5月初抵貴縣。黃紹竑率兵由賓陽以北、范石生率部由賓陽以南,向龍雲的先頭部隊包圍攻擊,滇軍退守南寧。黃、范兩軍追抵南寧城下,攻城半月,無法攻破。後唐軍胡若愚部到達南寧,守城滇軍遂從城內出擊,范石生軍和黃紹竑部退到蒲廟圩。黃紹竑部和范石生軍渡過邕江,重將在南寧城的龍雲部包圍,滇軍即回南寧城救援。相峙到滇軍往雲南撤退時止。

唐繼虞軍民國十四年(1925年)4月從貴州進入黔桂邊,李石愚率部在邊境阻擊失利。5月,滇軍吳學顯部占領三江圍攻柳州,李宗仁、黃紹竑急電白崇禧率部趕回柳州,同時黃紹竑將伍廷颺、鍾祖培部從南寧調往柳州,柳州守軍突圍而出,吳學顯部向沙塘和沙埔退卻,與唐的主力會合。隨後滇軍潰退到長安、慶遠,後出東蘭、風山經凌雲逃回雲南。

困守南寧城的滇軍棄城經大新、靖西、鎮邊撤退回雲南。至此,廣西遂為新桂系所統一。

•蔣桂戰爭

1.平樂荔浦之戰

建設廣西時期李宗仁(右)、白崇禧(左) 建設廣西時期李宗仁(右)、白崇禧(左)

民國十八年(1929年)11月,被蔣介石驅趕的新桂系和退入廣西的張發奎第4軍聯合反蔣,組成護黨救國軍。約8個師另2個旅,4萬多人,進兵廣東。

民國十八年(1929年)12月底,桂張聯軍攻粵失敗,粵軍進占梧州,桂張軍退守平樂、荔浦,粵軍向平樂、荔浦進擊。此時,新桂系留守後方的第一縱隊指揮官呂煥炎投降蔣介石。黃紹竑率部由荔浦、修仁,經象縣下武宣,於1930年)1月19 日攻占桂平。同時,分兵一部,協同張發奎軍沿桂邕公路經柳州、賓陽攻貴縣。駐南寧的呂煥炎部營長覃應、楊俊昌、岑建英叛呂倒戈,南寧不攻自破,呂煥炎率餘部退守玉林。

民國十九年(1930年)1月下旬,蔣軍朱紹良率毛炳文、譚道源、陳繼承3個師進入平樂。梁瀚嵩師於1月29日由荔浦進到栗木,擊退蔣軍警戒隊,第二日擊敗蔣軍一個團,進抵平樂對岸,被蔣軍擊退。2月2日,蔣軍毛炳文和譚道源兩師西犯。2月5日、6日,桂軍在荔浦縣的馬嶺、栗木、龍高等地擊敗蔣軍。7日,蔣軍分散數處過灕江,退入八步。10日,蔣軍退信都,轉往梧州與粵軍會合。桂軍停止追擊。

2. 北流之戰

民國十九年(1930年)2月上旬,桂張聯軍擊潰呂煥炎和擊退蔣軍後,張發奎沿邕欽路進攻廣東省南路的欽縣、廉州,化州、高州等地。黃紹竑則率第15軍沿西江,占領平南、藤縣,留黃夢年師1個團圍困玉林的呂煥炎部。粵軍陳濟棠集中余漢謀、香瀚屏、蔣光鼐3個師,由容(縣) 蒼(梧)公路經岑溪,容縣向北流挺進,對桂張聯軍實行中間突破以解玉林呂煥炎部之圍。黃紹竑得悉粵軍創行動, 由西江急調許宗武師赴玉林,張發奎軍則由高州折回容縣,以截擊正在前進的粵不意,粵軍已進抵容縣,張軍即由陸川轉入北流與黃紹竑部會合阻擊。黃部和張軍遂與粵軍在北流展開激戰。從2月13日—16日,激戰4晝夜,桂張聯軍退貴縣隔鬱江防守。

3. 南寧之戰

民國十九年(1930年)5月,李宗仁、白崇禧、張發奎率部入湘,回響閻錫山、馮玉祥進行反蔣中原大戰。蔣介石任命雲南省龍云為討逆軍第十路總指揮,派兵從後方攻擊桂軍。龍雲以盧漢為前 敵總指揮,率盧的第98師,朱旭的第99師和張沖的第101師, 約1.9萬人,於6月間分兩路入廣西。盧、張兩師由入百色,沿右江而下;朱旭師由富寧入靖西,沿左江而下。 兩路軍於7月18日進抵南寧近郊。桂軍師長、守備司令韋雲淞固守南寧城待援。

民國十九年(1930年)7月13日,桂張聯軍由湖南敗退回桂林。湘軍和粵軍分途向桂張聯軍進逼。8月初,桂張聯軍以梁朝璣師守桂林,主力移駐柳州。此時,粵軍余漢謀師和李楊敬師從平樂、陽朔向南推進,余漢謀師占貴縣,8月26日占賓陽,切斷柳州通往南寧的公路。桂張軍避開賓陽的粵軍,繞道上林、武鳴急進,進攻南寧滇軍,先解南寧之圍。

民國十九年(1930年)9月28日,白崇禧率3個縱隊從柳州出發。10月13日凌晨,白崇禧率部向圍困南寧城的滇軍發起攻擊,滇軍向右江敗退。10月23日,白崇禧又率張發奎和楊騰輝兩軍追到平馬,滇軍退回雲南。占踞賓陽的粵軍余漢謀部撤到貴縣。李宗仁將總司令部由柳州遷往南寧。1931年)4月,李宗仁、白崇禧與廣東省陳濟棠釋嫌修好,合作反蔣。湘軍和蔣軍先行退出桂境,5月中旬,粵軍亦退出廣西。

•新桂系軍追擊中央紅軍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夏,中央蘇區紅軍反對國民黨軍隊的第五次“圍剿”受挫。7月,紅軍第六軍團9000餘人,作為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的先遣隊,退出湘贛根據地,突圍西征,9月2日至10日,途經廣西灌陽、全州、資源縣境。11月,紅軍第一方面軍7萬餘人又路經廣西邊境,11月25 日進入廣西,12月13日離桂。蔣介石命令西路軍總司令(後改為“追剿軍”總司令)何健、粵軍陳濟棠部和新桂系軍李宗仁,共派出26個師約30萬人,進行圍追堵截,企圖在湘桂邊境消滅中央紅軍。

1.追擊紅六軍團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8月11日,紅軍第六軍團到達湘桂交界的桂東地域。西路軍總司令何健急令5個師的兵力在湘傳邊境尾追防堵。新桂系軍隊為防止紅軍進入廣西,以第7軍軍長廖磊指揮駐在桂林的第19師向桂湘邊境開進,防守富川、龍虎關一線。8月23日,紅六軍團進抵湘江東岸的湖南省零陵地域,準備搶渡湘江。廖磊又調駐柳州的第24師的第70團進駐平樂,軍獨立團進駐荔浦。

9月3日,紅六軍團前鋒向文市挺進,占領灌江浮橋。桂軍即在各地大量徵用汽車調動部隊。紅軍迅速渡過湘江,進入今資源縣的西延山區。9月10日,紅六軍團全部離開廣西進入湖南省城步縣的蓬洞。

2.追擊紅一方面軍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1月,紅軍第一方面軍繼紅六軍團長征路過廣西邊境。桂軍在10月上旬沿湘江、灕江的西岸線布防。11月中旬末,李宗仁、白崇禧在桂林召開“防剿” 軍事會議,確定白崇禧在桂林負責統一指揮。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1月22日,紅軍第一方面軍攻克湖南省道縣。桂軍22日撤離湘江防線。25日,紅軍乘虛進入廣西灌陽。11月28日至12月1日,桂軍2個師又1個團和新圩截擊紅軍後續部隊,1個師在興安縣光華鋪與紅三軍團的1個師激戰。經過3天3夜激烈戰鬥,紅軍以重大代價掩護機關部隊渡過湘江,向越城嶺及其以西的兩延區前進。

紅軍渡過湘江後,桂軍重新進行編組,白崇禧令第15軍副軍長夏威為第1追擊隊指揮官,下轄2個師,追擊紅軍左、後方;以第7軍軍長廖磊為第2追擊隊指揮官,下轄2個師,進駐龍勝。12月13日,紅軍離開廣西進入湘西南,桂軍停止追擊。

•抗日戰爭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中,桂軍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和棗宜會戰,桂南會戰、桂柳會戰和桂柳反攻作戰。 據國民政府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統計,在八年抗戰期間,廣西徵募士兵及勞工450萬,占全省1200萬人口當中的近40%,是全國之最,而廣西抗日出兵100萬,人數排第二,按人口比例排第一。

•解放戰爭

抗日戰爭勝利後,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上半年,國民黨縮編軍隊,新桂系軍隊留存的3個軍,整編為3個師,下轄9個旅。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2月, 整編第46師參加山東省萊蕪戰役,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殲滅。同年下半年,重新成立整編第46師,師長譚何易,轄3個旅。下半年,新桂系擴編部隊,建立第3兵團。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下半年,新桂系將整編師改名為軍,軍以下改師,取消旅。

1949年1月,組建第126軍,軍長張湘澤,轄3個師 ,隸屬第3兵團。是年春,建立第10兵團,司令夏威,後為徐啟明。同時,建立第56軍,軍長馬拔萃。

1949年9月,第7軍軍部、第171師、第172師和第48軍的第176師,在湖南省衡寶戰役中被解放軍殲滅。同年10月,在桂林重建第7軍,整補第48軍。 12月2日,野戰軍第39軍迫近南寧,白崇禧及3個兵團殘部數萬官兵和眷屬,從南寧沿邕欽公路南下,6日,野戰軍第14軍趕到欽州殲滅了白崇禧總部及直屬部隊12000多人。11月30日至12月2日,粵桂邊縱隊第一支隊配合野戰軍第14、15、43軍在博白殲滅白崇禧部第三兵團2萬多人。

主要將領

舊桂系:陸榮廷、陳炳焜、劉日福、譚浩明、莫榮新、沈鴻英、林俊廷、陸福祥、馬濟等。

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黃旭初、李品仙、夏威、廖磊、葉琪、張任民等。

軍事體制

舊桂系

舊桂系軍隊是以陸榮廷、譚浩明、陳炳焜、沈鴻英為首,治軍循清末舊規舊章。部隊編制番號大,人員少,武器雜。各級官佐用人唯親,形成了一個以拜把關係、裙帶關係和鄉親關係結成的封建宗法性的武裝集團舊桂系軍隊存在14年,其間占駐廣東省5年,1921年被孫中山的援桂軍打垮後,殘部互相割踞,稱自治軍,混戰4年,最後為新桂系軍隊消滅。

•軍事機關

清宣統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後,廣西在桂林建立“都督府”,掌管全省軍政。民國元年(1912年)2月都督為陸榮廷。都督府下設軍政司,具體負責指揮管理軍隊事宜,陳炳焜任軍政司長。

民國二年(1913年)4月,“都督府”改為“督軍署”,設南寧,陸榮廷任督軍。督軍署設參謀長,初為林紹斐,後為崔肇琳, 下設秘書、參謀、副官、軍需、軍械、軍醫、軍法等處。

民國三年(1914年)7月, 在督軍署下設鎮守使,在桂林、龍州兩地建立鎮守使署,負責管理駐地部隊,維護當地治安。陸軍第1師師長陳炳焜兼任桂林鎮守使,陸軍第2師師長譚浩明兼任龍州鎮守使。

民國四年(1915年)4月,增設桂平鎮守使署,林紹斐任鎮守使。同年9月林調職,由莫榮新繼任。

民國五年(1916)年7月,陸榮廷調任廣東省督軍,陳炳焜接任廣西省督軍。民國五年(1916年)10月,林俊廷繼陳炳焜為桂林鎮守使,韋榮昌繼莫榮新為桂平鎮守使。

民國六年(1917年)4月,陸榮廷任兩廣巡閱使,陳炳焜任廣東省督軍,譚浩明任廣西省督軍。後陳炳焜、譚浩明任廣西省督軍,莫榮新任廣東省督軍。

民國十年(1921年)7月,裁撤各鎮守使署。

•部隊發展

民國二年(1913年)4月,都督陸榮廷改編全省軍隊,將全省一部分巡防隊和留存新軍改編成立陸軍2個師1個混成旅,將其餘巡防隊設7個統領統率 。11月,又將全省水師4個軍改組為3個水上警察廳。第1軍改組為梧州水上警察廳,轄桂林、昭平兩分署。第2軍和第3軍改組為潯州(今桂平)水上警察廳,轄柳州、貴縣(今貴港市)兩分署;第四軍改組為南寧水上警察廳,轄馱盧、平馬兩分署。民國二年(1913年),全省陸軍人數包括2個師1個混成旅和各統領統率的部隊,總共36500人。

民國五年(1916年)護國戰爭期間,北洋政府袁世凱任命陸榮廷為貴州宣撫使,陸榮廷以出兵攻滇為名,向袁世凱索得軍餉100萬元,5000支槍,擴編成立陸軍第3師。同時,將擁護袁世凱的龍覲光部8000人繳械,擴編成立武衛軍和邊防第1師。陸軍第3師師長莫榮新,轄2個旅4個團;武衛軍司令馬濟,轄10個巡防營;邊防第1師師長馬鋆,轄2個團4個營。5月,在廣東省肇慶成立的軍務院,把廣西參加護國戰爭的部隊統一編為護國軍,軍設總司令 。

民國六年(1917年)至民國九年(1920年)進行護法戰爭時, 陸榮廷乘機大力擴充軍隊,將駐廣西的部隊擴編為3個軍 ,是時,舊桂系共有7個 軍1個獨立師,約9萬人。

民國九年(1920年)8月, 粵軍陳炯明奉孫中山之命從福建省回師廣東,驅趕駐粵桂軍,舊桂系軍隊敗退回廣西。(1921年6)月,孫中山出師北伐,先入桂討伐陸榮廷。同年9月,陸榮廷軍大敗,其殘部除分散逃匿外,投誠部隊番號改為廣西陸軍第1師,師長劉震寰,直屬於孫中山大總統府陸軍部。

民國十年(1921年)11月,廣西省長公署成立軍政處,協助省長馬君武處理全省軍務,林伯棨為處長。從民國十一年(1922年)4月1日起,所有廣西的部隊,除陸軍第1師外,番號一律改稱“廣西警備軍”,共有10路 。

民國十一年(1922年)4月,陳炯明背叛孫中山,駐廣西的粵軍撤出廣西,原來散處各地的舊桂軍殘部, 紛紛起來號稱“自治軍”全省自稱“自治軍司令”的有10多個。劉日福自稱“廣西自治軍第1路總司令”,李宗仁自稱“廣西自治軍第2路總司令”。各路自治軍首腦劉日福、李宗仁、陸福祥、陸雲高、蒙仁潛等在南寧開會,協商組織“廣西自治軍臨時軍務處”,為廣西臨時最高軍事機關。後自治軍各首腦公推林俊廷為“廣西自治軍總司令”,自治軍臨時軍務處撤銷。

民國十二年(1923年)1月,全省部隊有:廣西陸軍第1師,師長劉震寰;各路警備隊(約10個營) ,兼總司令劉震寰;林俊廷部7個旅 ,總司令林俊廷;李宗仁部1個旅,旅長李宗仁;沈鴻英部2個旅,司令沈鴻英(沈鴻英另有一部份部隊在廣東省);桂林自治軍1個旅,司令梁華堂,以上兵力總共38000多人。11月,陸榮廷從龍州抵南寧,就任北洋政府委任的“廣西全省善後總辦”職,收拾舊部約2萬多人,企圖重新統治廣西。所屬部隊駐南寧、柳州和左、右江一帶。

民國十三年(1924年)3月, 孫中山委任沈鴻英為廣西建國軍總司令,轄4個師,約1萬多人,從湘粵邊境回桂。

•兵員招募

舊桂系軍隊兵員的補給和擴充,無專門兵役工作機構負責,也無固定的制度,兵員無年 齡限制,根據需要,隨缺隨補隨擴。擴補兵員方式,主要是招募。先劃定招募地區,指定招募官,然後在招募地區設招募站,廣貼招募布告。根據招募人數的多少,再給招募官進行委任,夠1營人委為營長,夠1團人委為團長。民國五年(1916年),莫榮新在其家鄉桂平和梧州一帶招募12000多人,組建陸軍第3師。其次是招撫。即招撫土匪後,將匪兵補入或擴充部隊。民國五年(1916年),陸軍模範營在扶南縣(今屬撫綏縣),招撫土匪200多人,除匪首外;其餘都補入部隊。第三是收編。即收編投降的部隊。民國五年(1916年),陸榮廷將龍覲光的部隊8000人繳械,收編組成1個武衛軍和1個邊防師。

新桂系

新桂系軍隊先是以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為首;民國十九年(1930年),黃紹弦投靠蔣介石以後,則以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為首。新桂系軍隊是從舊桂系軍隊脫胎出來的,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和黃旭初,是舊桂系軍隊中的營連長。新桂系軍隊是國民黨軍隊中一支戰鬥力較強的隊伍,在國民黨新軍閥混戰中,不但沒有被被消滅,而且能夠幾落幾起,控制著幾個省的地盤。最後於1949年底,同國民黨在大陸的政權一起覆滅。

•軍事機關

民國十三年(1924年)7月,在南寧成立廣西定桂討賊聯軍總指揮部。同年11月,廣西定桂討賊聯軍總指揮部取消,改為廣西全省綏靖處。

民國十四年(1925年)7月,統一廣西後,9月,改為廣西全省軍務督辦公署。

民國十五年(1926年)4月,在南寧建立國民革命軍第7軍司令部。6月,李宗仁率領第7軍4個旅8個團參加北伐,後方仍以廣西全省軍務督辦公署處理軍務。

民國十六年(1927年)9月,留守廣西的部隊在南寧建立第15軍司令部,全省軍務督辦公署取消。

民國十八年(1929年)4月至6月,新桂系在湖北省武漢地區的部隊,被蔣介石瓦解,蔣介石任命李明瑞、楊騰輝為廣西編遣區正、副特派員。在南寧設立編遣區特派員公署。冬,黃紹竑、白崇禧、李宗仁相繼潛回廣西主政,在南寧建 立“護黨救國軍總司令部” 。

民國十九年(1930年)4月,李宗仁與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聯合反蔣,護 黨救國軍總司令部改為“中華民國陸軍第一方面軍總司令部”。

民國二十年(1931年)6月,粵桂聯合反蔣, 新桂系在南寧恢復“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部”(1928年5月,新桂系在湖北省武漢成立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部,1929年4月,被蔣介石明令撤銷)。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9月, 在省會桂林成立廣西綏靖主任公署。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月,第4集團軍總司令部改為“第五路軍總司令部”,總司令部設桂林。第5路軍總司令部和廣西綏靖主任公署是兩個番號一個辦事機構。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3月,第5路軍總司令部撤銷。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廣西綏靖主任公署撤銷。同年9月1日,在百色成立廣西省保全司令部,後遷桂林。

1949年5月1日,撤銷廣西省保全司令部,成立桂林綏靖主任公署。

•正規部隊

民國十三年(1924年)11月,孫中山命令將李宗仁的定桂軍改名為廣西陸軍第1軍,軍長李宗仁,參謀長黃旭初,下轄6個縱隊1個統領1個獨立旅;將黃紹竑的討賊軍,改名為廣西陸軍第2軍,軍長黃紹竑,參謀長白崇禧,下轄6個縱隊2個邊防司令7個游擊司令。

民國十五年(1926年)3月,成立中國國民革命軍第7軍,軍長李宗仁,黨代表黃紹竑,參謀長白崇禧,轄9個旅 18個團另2個獨立團1個入伍生團,總人數37500人。

民國十六年(1927年)夏,成立中國國民革命軍第13軍,軍長白崇禧(兼),轄2個師1個教導團 。 9月,在南京成立中國國民革命軍第19軍,軍長鬍宗鐸,轄3個師 。第7軍留守廣西的部隊組建中國國民革命軍第15軍,軍長黃紹竑,轄3個師 。12月,在武漢成立中國國民革命軍第18軍,軍長陶鈞,轄3個師 。

民國十七年(1928年)春,西徵收編唐生智部3個軍 。4月, 李宗仁任中國國民革命軍第4集團軍總司令,白崇禧為前敵總指揮。第四集團軍下轄16個軍9個獨立師,而新桂系直接掌握和控制的部隊只有:第7軍、第8軍、第12軍、 第13軍、第15軍、第18軍、第19軍、第36軍等8個軍23個師。第四集團軍總人數約30萬人。7月, 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人在北平召開裁軍會議,通過了“軍事整理案”,決定取消集團軍和軍的編制,以師為最高單位。第四集團軍自行裁軍縮編。至12月, 縮編為13個師 。

民國十八年(1929年)1月, 國民黨統一全國軍隊,第1師改稱第14師,師長張定璠;第2師改稱第15師,師長夏威;第3師改稱第16師,師長鬍宗鐸;第4師改稱第17師,師長陶鈞; 第8師改稱第51師,師長李品仙;第9師改稱第52師,師長葉琪;第10師改稱第53師,師長廖磊;第12師改稱第55師,師長程汝懷;第13師改稱第56師,師長張義純。每師均轄3個旅。4月至6月,蔣介石將新桂系倒戈的部隊編為第15師和第57師,分別以李明瑞、楊騰輝為師長,並將2個師船運經上海、廣東回桂。

民國十八年(1929年)9月,廣西部隊有:第15師師長李明瑞,第57師師長楊騰輝,新編第16師師長呂煥炎,新編第1旅旅長蒙志。11月,黃紹竑,白崇禧、李宗仁相繼返回廣西,恢復第7軍和第15軍。第7軍軍長楊騰輝,轄2個師 。第15軍軍長黃紹竑,轄2個師 。是年冬,建立護黨救國軍,總司令李宗仁,副總司令黃紹竑,前敵總指揮白崇禧,轄第3路軍和第8路軍。第3路軍總司令張發奎(1929年10月,張發奎率領第4軍由湖北省宜昌到廣西,共同反對蔣介石,1931年12月開始離桂),轄3個旅 。第8路軍總司令李宗仁(兼),轄2個縱隊6個師1個獨旅。

民國十九年(1930年)4月,改番號為中華民國陸軍第1方面軍,總司令李宗仁,副總司令黃紹竑,總參謀長白崇禧,參謀長陳翰譽。轄第1、2、3路3個軍另4個師 。

民國二十年(1931年)6月, 恢復建立國民革命軍第4集團軍,總司令李宗仁,副總司令白崇禧,參謀長葉琪。下轄第4軍,軍長張發奎,轄2個師1個教導團;第7軍,軍長廖磊,轄2個師1個教導團;第8軍,軍長李品仙,轄2個師1個教導團;第15軍,軍長黃旭初,轄1個師1個教導團;第39軍,轄2個師3個獨立旅。12月,開始裁減改編部隊,由原來的40個團裁減至14個團,至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2月完成。裁減後部隊:第4集團軍轄第7軍,軍長廖磊,下轄2個師 ; 第15軍,軍長夏威,下轄3個師 。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7月統計,第7軍總人數12335人,第15軍總人數16320人,兩軍合計29155人。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6月, 兩廣發動“六·一”運動,主張反蔣抗日,動員擴編部隊。第4集團軍總司令李宗仁, 副總司令白崇禧,總參謀長李品仙。 9月, 蔣桂和解,第4集團軍縮編為2個軍1個獨立師 。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月, 第4集團軍番號改為第5路軍,總司令李宗仁,副總司令白崇禧,總參謀長李品仙,下轄第7軍,軍長廖磊,轄3個師 ;第48軍軍長夏威,轄3個師 。另外,總司令部直轄第176師,師長區壽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新桂系擴編部隊。9月,建立第11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 。10月,建立第21集團軍,總司令廖磊,轄第7軍,軍長周祖晃 ;第48軍軍長韋雲淞 。此時,第10集團軍只轄第31軍3個師。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月,建立第84軍,軍長覃連芳,轄2個師,第188師師長劉任,第189師師長凌壓西,隸屬第11團軍。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月,建立第46軍,軍長夏威兼,後何宣接任,轄3個師,第170師師長黎行恕,第175師師長莫樹傑,新編第19師師長黃固。2月,建立第16集團軍,總司令夏威。第46軍隸屬第16集團軍。3月,第五路軍番號撤銷。10月,第11集團軍和第21集團軍合併,第11集團軍番號撤銷。第21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 ;第48軍軍長區壽年 ;第84軍軍長莫樹傑 。第31軍士兵拔給以上各軍,軍官由軍長韋雲淞從湖北帶回廣西重建,隸屬第16集團軍。

抗日戰爭時期的桂軍 抗日戰爭時期的桂軍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月,撤銷第 31軍;4月,撤銷第16集團軍;11月,撤銷第84軍。

抗日戰爭勝利後,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上半年,國民黨縮編軍隊,新桂系軍隊留存的3個軍,整編為3個師,下轄9個旅。第7軍整編為第7師,師長張淦,轄3個旅 ;第46軍整編為第46師,師長韓煉成, 轄3個旅 ;第48軍整編為第48師, 師長張光瑋,轄3個旅 。每個整編師人數2萬多人,3個整編師共7萬多人。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下半年,第21集團軍改組為第八綏靖區,司令官夏威,下轄整編第七師、整編第48師。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2月,整編第46師參加山東省萊蕪戰役,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殲滅。同年下半年,重新成立整編第四十六師,師長譚何易,轄3個旅 。是年下半年,新桂系擴編部隊,建立笫3兵團,司令張淦,下轄整編第七師,師長鍾紀 。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下半年,新桂系將整編師改名為軍,軍以下改師,取消旅 。

1949年1月,組建第126軍,軍長張湘澤,轄3個師 (第304師,第305師,第306師),隸屬第3兵團。是年春,建立第10兵團,司令夏威,後為徐啟明。同時,建立第56軍,軍長馬拔萃 。

1949年9月, 第7軍軍部、第171師、第172師和第48軍的第176師,在湖南省衡寶戰役中被解放軍殲滅。同年10月,在桂林重建第7軍,整補第48軍。1949年10月底統計,第3兵團總人數4.5萬人,第10兵團總人數7.8萬人,兩個兵團合計12.3萬人。

•地方部隊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9月,建立廣西綏靖主任公署,主任李宗任,副主任白崇禧,參謀長張任民,轄2個獨立旅,第13獨立旅旅長海競強,第14獨立旅旅長梁津。每旅轄2個團。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 建立省軍管區司令部;司令李宗仁,黃旭初兼副司令,下設3個師管區12個團管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7月, 全省建立12個區保全司令部。至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月,改為8個保全司令公署,均與所在的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合併辦公,隸屬於廣西綏靖主任公署。全省保全部隊有4個獨立團、1個特務團和14個保全大隊。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撤銷廣西綏靖主任公署。同年9月1日,成立省保全司令部,黃旭初兼司令,副司令張任民,參謀長姚槐。後張任民被免職,莫樹傑繼任副司令。 同年10月,全省保全部隊縮編為4個保全團和10個保全大隊。同年12月,全省保全部隊人數,官佐1031人,士兵7756人,合計8787人。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7月,全省保全部隊整編為4個保全總隊和1個獨立大隊。同年12月,全省保全總隊增至6個。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冬, 全省保全總隊改稱保全團,擴充為10個團和5個特別營。1948年12月,10個保全團共有官兵17244人。

1949年5月1日,撤銷廣西省保全司令部,成立桂林綏靖主任公署,主任李品仙,副主任黃旭初、莫樹傑、甘麗初、周祖晃。10月,裁撤省軍管區司令部,兵役業務由桂林綏靖主任公署接辦。全省建立6個軍政區 。同時,將全省保全部隊擴充為6個團、10個獨立團和7個獨立營。建立桂北縱隊,司令莫敵,轄2個師,第1師師長李光漢,第2師師長馬瑾民,歸桂北軍政區指揮。

•政治工作

新桂系軍隊政治工作, 是從民國十五年(1926年)6月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時開始建立的。民國十六年(1927年),同蔣介石一起發動“4.12”反革命政變後,政治工作一度癱瘓,後逐漸恢復。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學習美軍,取消政治工作。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跟隨蔣介石進行內戰,繼續恢復政治工作。

•軍事學校

新桂係為了培植和擴充自己的勢力,重視開辦軍校。部隊成立初期,黃紹竑、白崇禧在梧州開辦“幹部養成所”,李宗仁在玉林開辦“幹部教練所”。建立正規軍以後,總司令部辦了如下軍校。

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分校從建立到撤銷,歷時14年多,共辦15期。第一分校改名為陸軍軍官學校第六分校後, 其中第9期改為第14期,最後1期為第20期。從民國十五年(1926年)5月至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2月止,學員生畢業人數為10824人。

廣西航空學校,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4月, 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航空學校在柳州成立,不久改名為廣西航空學校。

第四集團軍教導總隊,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春,在龍州縣開辦。共辦八期,第一期至第三期在龍州縣開辦,第四期在上思縣結業分配,第五期至第八期在南寧西鄉塘開辦,抗戰後期結束。

•國民兵役

民國十九年(1930年)以前,新桂系軍隊兵員來源主要是採取收編舊部和進行招募等辦法。民國十九年(1930年),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重新主政廣西,提出“寓將於學、寓兵於團、寓征於募”的敢策。同年4月, 開始在全省推行民團制度,兵員從民團中進行徵調。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國民政府頒布《兵役法》,廣西頒布《兵役法廣西施行條例》和《現役兵徵集細則》。同年廣西全省試行徵兵。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7月, 實行第二屆徵兵。第一、二屆徵兵,均照寓征於募的辦法辦理,即對應徵的壯丁,先從自願服兵役者中挑選,遇到不足或出現多餘時,則用抽籤的辦法確定。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開始徹底採用徵兵。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2月,省政府公布了《兵役法廣西施行條例修正草案》和《現役兵征編辦法修正草案》。

•民團編練

新桂係為了擴充實力抵禦蔣介石,以鞏固其割據局面和統治,從民國十九年(1930年)至(1940年)編練民團。民國十九年(1930年)4月,設立省民團總指揮部,是為全省辦理民團之始,至(1940年)6月,各級民團組織一律裁撤。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8月,曾經要求各縣恢復過民團組織,但多是有名無實。

軍事訓練

舊桂系

舊桂系的正規部隊,軍、師設參謀長,軍、師領導機關設參謀處,團配參謀人員,掌管 部隊的精神教育和軍事訓練。精神教育,主要是給官兵印發“大總統訓詞”和“軍人訓條”。要求每個官兵死記熟背,勸諭軍人“愛國家” 、“崇氣節”、“知廉恥”、“守信義”、“團結禦侮”等等。其次是各級直屬長官進行訓話,時問不固定,要求每個官兵要忠於“陸老帥”、“譚督軍”和絕對服從上級。當時,官兵都以“絕對服從”為武德,以“不過問政治”為清高。

軍事訓練,分軍官訓練 和士兵訓練 。

新桂系

新桂系軍隊軍事訓練,按照國民黨軍事委員會頒布的典(步兵操典) 、范(射擊教範和築城教範)、令(野外勤務令)和四大教程(戰術學教程、兵器學教程、地形學教程和築城學教程)進行。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以前,學習日本軍隊,按照日本軍隊的訓練方法進行。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以後,部隊增加了美式裝備,並派遣一部份軍官到印度加爾各答和在桂林的“東南幹部訓練團”,接受美國軍隊的新戰術和新武器訓練,訓練內容和訓練方法基本上是按照美國軍隊的進行。

各級訓練機構設定,在各級參謀長的統一領導和管轄下,總司令部、軍和師的領導機關,都設有參謀處或室,具體負責軍事訓練業務,團由團附主管。每年從上至下制訂軍事訓練計畫,召開軍事訓練會議,並設教育督導委員會督促實施。

訓練主要在團的範圍內進行, 重點是連以下訓練。訓練時間比例:軍事占90%,政治占10%。軍事訓練分學術兩科,軍官學科占70%,術科占30%;士兵學科占30%,術科占70%。

根據訓練對象,分軍官訓練 、軍士訓練 、列兵訓練 和新兵訓練 。

軍需補給

舊桂系

從督軍署至軍、師,各級在參謀長統二管轄下,設立軍需、軍械、軍醫部門,編置專業技術人員,採取薪餉、服裝、槍械由上級機關統一購置發放。主副食是由上級機關給各基層、單位發給現金,就地採購。

1.薪餉

民國元年(1912年)月支:統領600—800元,分統,幫統800元,督帶150—250元,管帶200元,哨官33元,哨長24元,書記長30元,司書生9元,號目7元8毫,護目7元2毫,號兵6元3毫,護兵6元2毫,什長7元,正兵6元2毫,長夫和伙夫5元。

民國六年(1917年)至民國九年(1920年)月支(廣西紙幣):少將800 元,上校240元,中校180元,少校120元,上尉645己,中尉40元,少尉32元,準尉24元,上士文書12元,中士班長8元,下士班長7元5角,上等兵7元2角,一等兵7元,二等兵6元6角。在薪餉發放中,層層多報員額,各級“吃空額”情況突出。

2.服裝

軍官服裝,發給經費,個人按規定購置。士兵服裝,統一訂製,夏天每人發紫花布單軍服1套,麻布蚊帳和夾被各1床;冬天發土布軍棉衣1件。每人每月發草鞋1、2雙。民國六年(1917年),成立陸軍模範營,士兵另發襯衫1件,布襪、帆布鞋各1雙,水壺、飯盒各1個。

3.軍械

督軍署設軍械處,負責統一計畫和購置。另在南寧設軍械總局,桂林、梧州、柳州、桂平、龍州設軍械分局,負責槍械儲存和修理。槍械來源:一是向北洋政府請領。民國四年(1915年)征滇,北洋政府撥發槍5000支;民國十年(1921年)攻粵,北洋政府撥發槍5000支。二是從廣東省兵工廠調用。民國四年(1915年)舊桂系軍隊占領廣東省後,陸榮廷派義子馬濟任石井兵工廠廠長,將所生產的槍彈全數調回廣西。三是向日本和德國購買。民國五年(1916年)岑春煊幫助陸榮廷從日本購回槍枝5000支。舊桂系軍隊武器很雜,有粵造、漢造和日本、德國造等。

4. 軍醫軍運

舊桂系軍隊建立初期,團營配有中醫醫佐,後配有西醫醫佐。民國六年(1917年)護法戰爭時,湘粵桂聯軍總司令部建有陸軍野戰醫院。軍運主要靠挑夫,除每連配有挑夫10餘名外,經常強拉民夫,挑運彈藥和長官行李公文。

5.軍費及其來源

民國元年(1912年),廣西全年財政預算總收入為250萬元,僅軍費支出就達350萬元,不敷100萬元。民國十年(1921年),總收入350萬元,僅軍費支出550萬元,不敷200萬元。軍費來源:一是徵收鴉片煙稅。允許本省煙商向雲南、貴州兩省購進鴉片,鼓勵雲貴煙幫販運鴉片經廣西運銷廣東、湖南等省,或在廣西銷售。 當時鴉片每100斤徵收過境通行稅紋銀230兩,轉運廣東的鴉片每年提供稅款紋銀達350萬兩。二是徵收賭捐。允許公開設賭,徵收稅金。三是濫發紙幣。民國元年(1912年)至民國十年(1921年)發行紙幣2790萬元。民國十一年(1922年)軍餉無著,又發行軍用票(1元額) 30萬元。四是“以粵養桂”。民國五年(1916年)占領廣東省後,將廣東省造幣廠所出毫洋全部運回廣西,並強行向廣東省中國銀行提取現款,致使廣東省銀行停止兌現,紙幣貶值。民國九年(1920年),舊桂系軍隊從廣東省退回廣西時,向廣州商團一次勒索150萬元。五是借外債。民國四年(1915年)至(1919年),向日本國借款1500萬日元。民國五年(1916年)至民國九年(1920年)向英國借港幣410萬元。這些貸款,全部用於軍事。

新桂系

抗戰時期,桂軍部隊裝備 抗戰時期,桂軍部隊裝備

新桂系軍隊的軍需供給,在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以前,基本上是自籌自給。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統一於國民政府以後,主要由國民黨軍委會機關進行撥補,但由於新桂系軍隊非國民黨蔣介石嫡系,仍需自籌一部份,以補不足。

在各級參謀長統一管轄下,軍以上司令部設經理處、軍械處和軍醫處,師司令部設經理、 軍醫處或室,團本部設軍需、軍醫主任。

1.官兵薪餉

新桂系統一廣西期間,官長不論高低,每人每日一律發一伙食費小洋4角,士兵每人每日2 角。 各單位主官,除另發少數“公費”外,別無其他津貼。 上述薪餉的發給,依當時全省和全國的財政收入情況,有時按標準十足發給,有時幾折 發給。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中央確定發“國難薪”,從軍官到士兵均降一級發薪。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至1949年,國民黨的幣制,有金圓卷、銀圓卷、銀元,等等,紙幣嚴重貶 值。1949年4月以後,紙幣已無法通用,改發銀元,少將月發銀元21元。

2.給養

軍械軍服 軍械軍服

主食(包括米、面),原規定由上級機關發給代金,當地 軍糧機關游助,部隊就地自行采 購。後因糧食不斷漲價,部隊月領的糧食代金不能購買所需糧食,遂規定部隊機關按月將實有人數列冊,連同所領的主食代金,送交當地政府糧食部門代購,超過部分由省政府墊付。民國三十年(1941年),國民黨行政院推行田賦,徵收實物,開始由軍糧機關以實物撥付各部隊。副食則隨同每月官兵薪餉進行發放。民國三十年(1941年),官兵副食費每月每人4元(國幣)。1949年4月,官兵每月每人副食費銀元2元。

3.被服

民國二十年(1931年)以前,統一由總司令部經理處派人在廣東省廣州定製。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在梧州設立被服廠,開始自行製作。總司令部頒發《服裝給予條例》,以軍(獨立師)經理處為承制服裝單位,派專員到廠督辦。軍官服裝統一制式,由自己從薪餉中抽款購買。士兵則由上級機關撥發 。

4.軍械

桂軍重炮團(1942) 桂軍重炮團(1942)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前,自行設立工廠以謀自給。 自行建立的軍工廠有:藤縣翻彈廠,從香港購買外國過期或多餘的子彈進行翻造;梧州製藥廠,自製無煙火藥和黃色炸藥;梧州步槍手榴彈製造廠、廣西機械廠(後改名柳州飛機修理廠)。廣西機械廠,是以修理槍械、飛機為主,買英國零件裝配飛機,並製造手榴彈和迫擊炮彈。還有南寧兵工廠,製造輕重機槍、步槍、駁殼 槍和手榴彈;廣西硫酸廠,附設硝酸廠;橡膠廠,製造防毒面具,膠輪和軍用雨衣等。自行製造供應不足時,從香港向外國購買。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至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白崇禧每年向德國訂購新式步槍1萬支,已購進5萬支,購進鋼盔5萬頂,自動步槍1000支。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統一於國民政府後,自行設立的軍工廠全部移交給國民政府兵工署管理。此後,軍械彈藥都由兵工署供應。但向兵工署請領時往往七折八扣,所得甚少,而且多是舊雜式武器,官兵怨氣甚多。

5.軍醫

軍建野戰醫院,師設醫務室和衛生隊,團設醫務所和擔架排,營、連配有醫士。戰時,師衛生隊和團擔架排運送傷員,人員不敷需要時,動員當地民眾協助運輸。全省在南寧建立了廣西軍醫院,後改為南寧軍醫院,並在柳州設立軍醫院。此外,規定桂林、梧州地方的醫院,負責接收軍隊中的傷病員。

6.軍運

抗日戰爭前,主要是夫運,連隊配輸擔兵。附帶有船和車運。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有新舊小汽車18輛,“安寧”、“飛鷹”、“濟寧”、“靜安”等軍輪5艘。戰時徵用民車民船。抗日戰爭時期,團配輜重連,師配人力輜重或騾馬輜重兵營。軍、師和戰區設兵站,用人力、畜力,車船負責把各種物資運至前線部隊。抗日戰爭勝利後,新桂系軍隊所轄地區設立補給司令部,戰地的軍設立兵站,擔負軍運工作。

7.軍費及其來源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至民國三十年(1941年),新桂系軍隊軍費支出平均每年約占全省財政總支出的40%。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全省總收入是50906156元,總支出是52481597元,其中軍費支出是21117961元,占總支出的40.24%。軍費來源,在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以前,一是禁菸罰金,即收取鴉片煙稅,包括煙土過境稅和煙燈捐。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禁菸罰金占全省總收入的35.48%;二是餉捐,即軍餉的捐款。在梧州專設餉捐局,凡出入廣西各口岸的貨物,無論海關是否抽收關稅,都繳納與統稅同樣稅率的餉捐。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餉捐占全省總收入的10.66%;三是防務捐,即賭捐。當時全省城市鄉鎮賭館林立,招 商承包,按期繳送稅款。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賭捐占全省總收入的5.71%;四是田賦。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田賦為全省總收入的13.93%。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以後,國民黨中央開始對廣西軍費進行補助。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月起,每月補助廣西軍費40萬元, 全年為480萬元。以後根據國民黨政府的財政狀況,陸續進行調整,但仍需省財政進行補貼。

邊境防務

民國時期廣西邊防建設無甚進展。在舊桂系時期,由於對內連年征戰;為同孫中山援桂軍作戰,邊防部隊全部應調參戰,邊境防務空虛。至新桂系時期,重新組織訓練了邊防部隊,邊防才得以恢復。抗日戰爭開始後,在邊境開闢了國際交通線,邊境往來曾一度頻繁活躍,但除了搶修幾條公路外,邊防仍維持舊狀。

歷史意義

以李宗仁、白崇禧為統帥,李品仙、廖磊、夏威等為骨幹的新桂系部隊,在中國軍隊抗日戰史上占有貢要的地位。 (《桂軍抗戰述評》)

歷史評價

抗日戰爭時期,桂軍的活動,分為兩個時期,即抗戰前期的比較積極努力地抗戰和抗戰後期的抗戰不力、反共賣力。我們既不能只看到桂軍對抗戰的貢獻,而忽視桂軍對抗戰的危害;也不能用抗戰後期桂軍所起的消極的作用,來否定抗戰前期桂軍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在指出桂軍的腐敗性、反動性的同時,我們不應該忘記它也在中國抗日戰爭的偉大史詩中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特別是那些為了國家生存、民族獨立而灑血沙場、埋骨荒丘的抗日將士,更應該永遠為我們所紀念。 (《桂軍抗戰述評》)

抗戰爆發後,新桂系軍隊以其英勇善戰、不避犧牲的抗日精神,鼓舞著全民族的抗戰激情,使得“焦土抗戰” 四字“在抗戰期間曾被廣泛引用,成為一項最悲壯的抗戰口號”。

“ 對於彼等(桂軍)之勇敢,組織之良好,軍事技術優越,及持久耐戰”,“ 深為羨慕”。 (蘇聯《訊息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