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黑斑病

三七黑斑病

三七黑斑病,可使三七植株的莖、葉、花、果、根均可被害,但以莖、葉、花軸受害較重。三七園一般宜選用生荒地,忌連作,尤忌與花生連作,可與非寄土作物如玉米等輪作3年以上,以減少田間菌源數量。

症狀

三七植株的莖、葉、花、果、根均可被害,但以莖、葉、花軸受害較重。莖和花軸發病後,

..

病斑初期為褐色橢圓形,然後病斑上下部擴展並凹陷,最終病部折斷,造成莖枯或花苔下垂枯萎死亡。葉片受害,產生近圓形或不規則形水漬狀褐色病斑,病斑易穿孔破裂。潮濕天氣病斑擴展較快,尤以6~8月高溫多雨季節更為嚴重,終致葉片脫落。果實被害後,表面產生不規則水漬狀病斑,果皮逐漸乾縮,上生黑色霉狀物。根部被害後呈褐色濕腐狀,後逐漸腐爛。

病原(pathogen)

AlternariapanaxWhetz.屬半知菌亞門絲孢綱叢梗孢目暗色菌科,鏈格孢屬真菌菌絲褐色,有分隔。分生孢子梗2~13根,叢生,頂端色淡,基部細胞膨大,不分枝,正直,成1個膝狀節,1~4個隔膜,大小為17~67umX3~6um。分生孢子倒棍棒狀,黃褐色,單生或2~3個串生。嘴喙0~3個橫隔膜,色淡,6~50umX3~5um。不分枝。孢身至嘴喙逐漸變細,孢身具3~15個橫隔膜,隔膜處縊縮,分生孢子大小為43~113umXl0~15um。

侵染循環(disease cycle)

帶菌種子和種苗是苗圃和新開三七園的初侵染來源,而病殘體與土壤中的
病菌是主要的初侵染來源。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絲在病殘體、土壤中越冬,翌年環境條件(氣溫15℃,相對濕度70%)適合時便可侵染植株。病菌借澆水、風雨、昆蟲等傳播引起多次侵染。

發病因素(epidemic factor)

三七園內溫度高,濕度大,植株過密,施肥不當,蔭棚透光稀密不均,病害蔓延快,為害加重。一般3月出苗期就有病害發生,4~5月遇上高溫乾燥氣候不利於發病。在平均氣溫18℃,病害潛伏期為7天,隨著氣溫與濕度增高,潛育期相應縮短3~5天。6~9月高溫多濕的雨季病害達到高峰。10~12月低溫,乾燥,病情明顯下降。

主要症狀

三七黑斑病可使三七植株的莖、葉、花、果、根均可被害,但以莖、葉、花軸受害較重。根部被害後呈褐色濕腐狀,後逐漸腐爛。三七園內溫度高,濕度大,植株過密,施肥不當,蔭棚透光稀密不均,病害蔓延快,為害加重。

防治方法

1.選用無病種苗,做好種苗消毒工作:用代森銨或多菌靈1:500倍液+新高脂膜浸種可達到消毒的目的。
2.嚴格選地:三七園一般宜選用生荒地,忌連作,尤忌與花生連作,可與非寄土作物如玉米等輪作3年以上,以減少田間菌源數量。
3.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中心病株、病葉、病根與雜草,並一同燒毀作肥料用。合理密植,控制田間透光度。加強水肥管理,使苗壯抗病力強。除施足基肥外,要適時噴施藥材根大靈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
4.藥劑防治:試驗表明代森銨、代森鋅(1:300倍)混合液+新高脂膜對此病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