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體例
《七音略》的特色是:①每圖題標“內轉第一”、“內轉第二”等等。②最上兩行標“幫、滂、並、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徹、澄、娘、見、溪、群、疑、精、清、從、心、邪、照、穿、床、審、禪、影、曉、匣、喻、來、日”等字母,第3行標羽、徵、角、商、宮、半徵、半商七音分類。③每轉以後有“重中重”、“輕中輕”、“重中輕(內重)”字樣。此外都和一般等韻圖相似。《七音略》為宋鄭樵所撰通志二十略之一,為分析字音之書。在等韻學著作中,與韻鏡並為最早之韻圖。其書本於胡僧之七音韻鑒而作,先列諧聲制字六圖,一為正聲協聲同諧圖,二為聲音俱諧圖,三為音諧聲不諧圖,四為一聲諧二音圖,五為一音諧二聲圖,六為一音諧三聲圖。所謂聲者平上去入四聲也,所謂音者宮、商、角、徵、羽、半徵、半商七音也。次列內外轉四十二圖,每圖縱立平上去入四聲,橫列七音。以影喻曉匣屬宮,即喉音也;以見溪群疑屬角,即牙音也;以端透定泥知徹澄娘屬徵,即舌音也;以幫滂並明非敷奉微屬羽,即脣音也;以來為半徵,即半舌音也;以日為半商,即半齒音也。四聲之中,又各分四等,廣韻二百六部之韻目即分列於四聲各等之後。圖中各格所列之字,縱必與七音三十六母之一同母,橫必與四聲二百六韻之一同韻。每圖之後,又必註明其輕重,有重中重、重中輕、輕中重、輕中輕、重中輕(內重)、輕中重(內輕)、重中重(內重)、重中輕(內輕)、輕中輕(內輕)諸別。而不註明開合與清濁,頗與韻鏡不同。全書將《廣韻》二百零六韻分列為四十三圖,稱一圖為一“轉”,取聲韻輾轉相拼之意。各圖示明“內轉”或“外轉”,又標“重”、“輕”以表示“開”、“合”。列圖次序按《切韻》系統的韻次,將覃、談倆韻列於陽唐韻之前,又為列圖方便,將鹽、添、鹹、銜、嚴、凡六韻緊承覃、談倆韻之後(與覃、談共圖)。各圖縱列分二十三行,排三十六字母,標出幫滂、並、明等名稱,非、敷、奉、微,知、徹、澄、娘,照、穿、床、審、禪分別複列在幫、滂、並、明,端、透、定、泥,精、心、從、心、邪之下,又用羽、徵、角、商、宮、半徵、半商表示唇、舌、牙、齒、喉、半舌、半齒七音;橫行先分平、上、去、入四聲,再在各聲調中分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