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次反法同盟

七次反法同盟

1793年到1815年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先後組成的7次武裝干涉法國的軍事同盟。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不斷深入引起了歐洲封建君主國的恐懼。

概述

為了扼殺革命, 1792年初普魯士和奧地利率先結成同盟,出兵干涉法國。英國則企圖乘法國內部發生革命之機奪取法國的海外殖民地,同時也深恐法國更加激烈、更加徹底的革命會誘發英國人民起來反對當局的統治。因此,1793年2月由英國策動,荷蘭普魯士奧地利西班牙撒丁那不勒斯、俄國等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從各個方向進攻法國。1793年6月以後雅各賓派掌握了政權,改組軍隊,整頓經濟,開始扭轉前線敗局。1794年6月法軍在比利時的弗勒呂茲大敗聯軍,第一次反法同盟開始瓦解。1796年拿破崙在義大利重創奧軍,使同盟完全解體。1798年底英、俄、奧、土耳其等國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法國督政府無力抵抗進攻,拿破崙乘機發動政變,掌握了國家權力。1800年拿破崙在馬倫哥戰役中打敗奧軍主力,迫使奧國和英國分別簽訂和約,第二次反法同盟瓦解。由於英國與法國在爭奪土地和擴張方面的矛盾,英國糾集俄、奧等國於1805年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的輝煌勝利迫使奧地利再次與法國簽約,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英國不甘心失敗,於1806年9月策動普、俄、瑞典等國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戰鬥正式開始僅6天,法軍就在耶拿和奧爾斯泰特兩戰役中全殲普魯士軍,隨後長驅直入柏林,普魯士投降。1807年法軍在埃勞和弗里德蘭兩戰役中大敗俄軍,再加上法俄在瓜分東歐領土問題上達成協定,俄法簽訂和約後,俄國退出同盟。至此,拿破崙帝國取得了一系列軍事上的勝利,進入鼎盛時期。為了最終瓦解英國力量,拿破崙從1806年底開始對英國實行大陸封鎖。為了在伊比利亞半島嚴格執行封鎖政策,法軍於1807年和1808年先後入侵葡萄牙和西班牙,挑起了伊比利亞半島戰爭。英國利用此機會於1809年組成第五次反法同盟。法軍迅速擊退奧地利軍的進攻,占領了維也納,又在瓦格拉姆戰役中取得決定性勝利,打破了這次反法同盟。但是,戰後利益分配不均導致法俄矛盾激化。1812年拿破崙以60餘萬大軍入侵俄國,幾乎全軍覆沒。乘此機會,歐洲各國於1813年迅速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10月萊比錫一役,法軍大敗。1814年3月聯軍進入巴黎,拿破崙退位並被流放到厄爾巴島。1815年拿破崙逃出厄爾巴島,召集舊部,重返巴黎。英、俄、普、奧又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聯軍在滑鐵盧戰役中打敗拿破崙,拿破崙再度退位並被流放到聖赫倫那島,反法同盟戰爭至此宣告結束。
就法國而言,反法同盟戰爭有兩重性質:一方面是反對外國干涉,保衛資產階級革命成果,主要體現在前幾次打垮反法同盟的戰爭;另一方面,則有其爭奪霸權的性質,反法同盟則帶有被壓迫民族解放戰爭的性質,最突出的是第五次反法同盟戰爭

相關條目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