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壩村

七壩村

七壩村位於甘肅省永昌縣六壩鄉,曾是永昌縣最貧困的鄉村之一,2005年,七壩村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文明村”;2006年,被確定為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

基本信息

七壩村位於甘肅省永昌縣六壩鄉,曾是永昌縣最貧困的鄉村之一,農田產出率低,種植效益差。90年代後期,由於農業生產結構單一,乾旱少雨,該村播種面積逐年壓縮,大片耕地撂荒,依靠傳統種植模式,大部分民眾只能勉強度日,全村經濟發展非常緩慢,呈集體返貧趨勢。2004年,七壩村被省委命名為“全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五個好村組織”。2005年,七壩村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文明村”;2006年,被確定為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
七壩村“兩委”班子聽人說古浪縣海子灘鄉溫室大棚遠近聞名,村班子成員決定進行考察。占地不到一畝地的大棚,純收入卻超過了1萬元。幾年來,七壩村共搭建日光溫室308座,棚均收入達1.5萬元,畝均效益為種植大田作物的20倍,畝均可節水400立方米。在七壩村的帶動下,六壩鄉“三位一體”日光溫室達到1259座。七壩村還注意培養自己的蔬菜運銷隊伍,以“支部+協會”的模式,與武威祁連蔬菜批發有限公司聯營組建了六壩鄉蔬菜運銷協會,並以幾個黨員和致富能人牽頭,建成了投資達200萬元的蔬菜恆溫庫一座,形成了產供銷一體化的格局。
作為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村上把渠道建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一件大事來抓,多方籌集資金,民眾投勞,共完成全村支渠、乾渠建設6公里。七壩村堅持“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的思路,按照“五個好”要求不斷夯實黨建基礎。2006年,在中央、省、市、縣的大力支持下,自籌資金50餘萬元新建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結合開展“雙培雙帶”工程,在全村組織開展了“黨員聯繫民眾,幫帶走上小康路”為主要內容的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和“致富能人”中先進分子的典型示範帶動作用。截至目前,全村42名黨員中,有38名黨員落實了致富項目,占全部黨員總數的90.4%。村上從致富能人、復退軍人和婦女中挑選出12名入黨積極分子確定為培養對象,並由優秀黨員與他們結對子幫扶,在實際工作中給他們交任務,壓擔子,目前已有6名入黨積極分子向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還有6人主動找村黨支部,表達了入黨願望,形成了能人爭相靠攏黨組織的喜人局面。“錢包鼓了,腦袋不能空”。七壩村始終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採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愛國教育、集體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強村民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建設;完善“一事一議”等民主議事制度,對民眾關注的村財政收支、計畫生育、土地徵用補償、發展黨員、村幹部管理及報酬、政府補貼救濟等事項,及時向村民公開,自覺接受民眾監督,保障農民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選擇權,形成了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決策機制,增強了黨支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