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背景
所謂“七厘米”,是指從科學角度出發,“7厘米”是高跟鞋的健康極限,高跟鞋的“健康標準”是7厘米以下。
美國Scholls博士和 Temple大學足部醫學院國際交流研究的資料表明,成年人的腳病起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5%是由於過度運動,11%來自走路不平衡,18%是因為上了年紀,2%原因不明,而64%則是因為穿鞋不當。可見大部分足病是由鞋子引起的。
美國足部醫學會的研究報告顯示,一個正常人每天平均大約要行走8000步,而行走時足部所承受的壓力約等於自己的體重,跑步時更達到體重的3至4倍。人的一生大約要走11萬公里的路,多半還是走在堅硬的路面上。
運動標準
挑雙合適而不僅僅美麗的鞋子
專家認為,理想的鞋子都應該有結實而柔軟的跟部支撐鞋底,十個腳趾可以在鞋裡自由的活動,並有舒服的襯底和足夠的內部空間。最理想的鞋子其實是跑步鞋,因為如今的跑步鞋在無數次的更新換代中融入了許多科技要素,最大限度地符合了人體需要。但運動鞋也需要在穿著半年後進行更換,因為鞋內的襯墊已經磨損了。
如果說因為高跟鞋“不利於健康”而放棄,未免太過輕率。專家分析,不是所有的高跟鞋都對健康不利,高跟鞋的“健康標準”是在7厘米以下,如果超過了7厘米就成了雙腳的刑具。而且,過高的高跟鞋還會導致身體前傾,這樣的姿勢保持久了對骨盆極其不利。所以,鞋跟的高度最好在3~5厘米。
防止因穿鞋不當引起的腳部疾病
由於穿鞋不當引起腳痛的疾病有不下數十種,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槌頭趾:不合腳的鞋子,尤其是高跟鞋或是鞋頭太短、太緊的鞋子都會使腳趾彎曲而形成槌頭趾。槌頭趾的趾頭會有些疼痛,嚴重的話甚至會脫臼。因此鞋子表面最好由柔軟皮革製成,鞋頭要寬,以便讓腳趾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拇趾外翻:拇趾外翻大都是因為鞋頭太尖的鞋對大拇趾球區擠壓所造成的。拇趾外翻的腳因拇趾球區被鞋子摩擦壓迫,若發炎會有尖刺般的壓痛感。此類腳疾的人在選購鞋子時可參考槌頭趾的建議。
腳底肌肉炎:症狀是站著時很容易覺得腳底酸痛、疲倦而且有發熱現象。腳底肌肉發炎的病因很多,穿著高跟鞋使腳承受不當的壓力是原因之一。要預防腳底肌肉發炎,應該避免穿高跟鞋和太緊的鞋子,而且不要長期站立,以免腳底受壓迫,另外使用較柔軟的鞋墊亦可減少腳底的酸痛。
雞眼:雞眼和繭一樣,都是因為鞋子長期壓迫、摩擦腳部,而引起皮膚角質層變厚。雞眼中間有一深入皮膚內的堅硬核心,刺激此核心會有激烈的刺痛感。治療雞眼一般由專科醫生進行外科手術切除。穿鞋方面則惟有穿寬鬆合腳的鞋子,或是使用特殊結構的功能鞋墊來減輕腳底所受的壓力。
運動宗旨
時髦的鞋子裡隱藏的可能是一雙痛苦的腳,如果腳痛,光是讓腳休息一下,並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因為引起疼痛的根源不在腳上,而在鞋上。因為不了解購鞋的要領,貪圖美麗和時髦,人們經常買到一雙不合腳的鞋子,64%的人每天穿著不合腳的鞋子到處奔走,其中主要是因為貪靚而穿著高跟鞋的女性。 去年,英國就有20萬人因穿鞋不當受傷而接受治療。鞋是否合腳已成為美國公共健康專家們關注的對象。在美國,每6個人中便有一人的腳有問題,而36%的患者認為,雙腳的毛病已嚴重到要看醫生的地步。足部手術費開銷已達每年20億美金,因此而造成的工時損耗也達15億美金。
同樣,在國內,到醫院骨科求診的病人中,約有一半是因鞋子問題所引起的足部不適,他們也都穿了不合自己腳型的鞋子,以致引起各種足部疾病。足部疼痛時,人們不得不改變走路的姿勢或步調來減輕疼痛,但也就是因為走路姿勢的變形,經常引起背痛、頭痛及中腿痙攣等症狀。這簡直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因此,七厘米運動的宗旨就是倡導人們“健康穿鞋、科學穿鞋”。遠離7厘米以上可能會造成對健康傷害的鞋子。人人享受“走”的健康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