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項
1.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食物。
2.不適用於脾胃陰虛,主要表現為口乾、舌紅少津、大便乾。
3.不適用於肝腎陰虛,主要表現為口乾、手足心熱、心煩易怒、頭暈血壓高。
4.本品不宜久服,服藥三天如症狀無改善或加重,應立即停藥併到醫院就診。
5.不適用於甲狀腺機能亢進,主要表現為心悸乏力、惡熱汗出、大便次多、手顫抖。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兒、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7.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8.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中醫辭彙解釋
【惡熱】即發熱而怕熱的意思。外感表證,一般是發熱惡寒,但當表邪入里(邪入氣分)或外感風溫,則往往不惡寒而反惡熱。
【脾陰虛(脾胃陰虛)】指脾胃的陰液不足而影響受納運化。主要症狀有唇燥口乾,喜飲,口淡無味,飲食減少,大便乾結,舌紅苔少或舌面光滑等。
【熱汗】指發熱時的出汗,見於汗出熱不退或退而復熱時,可伴有口渴、煩躁、面紅目赤、大便秘結、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乾、脈數等熱性證候。多因風邪化熱或內熱蒸迫所致。
【舌紅】舌質比正常的淡紅色較深,主熱證。深紅而有黃苔為實熱,鮮嫩紅色為虛熱,舌嫩紅無苔為陰虛火旺。舌鮮紅而起芒刺,是營分有熱;紅而乾說明胃津已傷。舌尖紅,可見於心火上炎;舌邊紅,多屬肝瞻有熱。
【腎陰】又有“元陰”、“真陰”、“腎水”、“真水”等名稱。是與腎陽相對而言。腎陰指本髒的陰液(包括腎臟所藏的精),是腎陽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如果腎陰不足,腎陽就會亢奮,出現“相火妄動”的病理現象。
【腎陰虛(真陰不足)】即“腎水不足”。由於腎精耗損過度所致。臨床表現有腰酸疲乏,頭暈耳鳴,遺精早泄,口乾咽痛,兩顴潮紅,五心煩熱或午後潮熱,舌紅無苔,脈細數等。這種現象,也叫“下元虧損”。
【胃陰虛(胃陰不足)】指胃的陰液不足。多由胃火熾盛,脾胃濕熱,或熱性病熱盛傷津,均可損耗胃的陰液,引起胃陰虛。主要症狀有唇燥口乾,喜飲,飲食減少,大便乾結,小便短少,甚則乾嘔呃逆,舌中心絳乾,脈細數等。多見於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消化不良,糖尿病,以及熱性病恢復期。
【心煩】即心中煩悶。多由於內熱所引起。參見“內煩”條。
【心悸】是自覺心跳悸動不安的病證。一般多呈陣發性,每因情緒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作。本病的發生,除精神因素外,多因心血不足,心陽虛弱,腎陰虧損,或因水飲內停、瘀血痰火所致。心悸若因驚恐、惱怒而發作的,稱為“驚悸”,但多先有心氣內虛的內在因素。因心血不足的,則見面色萎黃,頭暈目眩;因心陽衰弱的,則見面色[白光]白,頭暈神倦,肢冷形寒;因心腎虧損的,則見心煩少寐,頭目昏眩,耳鳴腰痠;因水飲內停的,則見心下脹滿,小便不利,頭眩暈,甚則浮腫氣喘,形寒肢冷;因痰熱上擾的,則見痰多胸悶,善驚,惡夢紛擾;因瘀血內阻的,則見胸悶不舒,甚或心痛陣作,短氣喘息,舌色紫暗,脈澀或結代等。
【心熱】指心火亢盛所引起的病變。主要症狀有面赤,心中煩熱,睡眠不寧、小便赤,或譫語如狂,或吐血、衄血等。
【行氣(利氣、通氣、化氣)】即行散氣滯,以治療由氣滯產生的病症,如胸腹脹悶疼痛等。“疏郁理氣”及“和胃理氣”都屬於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