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座草

丁座草

丁座草(學名:Boschniakia himalaica Hook. f. et Thoms)列當科,草蓯蓉屬,根狀莖球形或近球形,莖不分枝,肉質。葉寬三角形、三角狀卵形至卵形,花序總狀,具密集的多數花;苞片生於花梗基部,三角狀卵形,小苞生於花梗上部與花萼基部之間,花萼淺杯狀,花冠黃褐色或淡紫色,筒部稍膨大;雄蕊花絲著生於距筒基部約4-6毫米處,果梗粗壯,蒴果近圓球形或卵狀長圓形,種子不規則球形,花期4-6月,果期6-9月。生於高山林下或灌叢中,海拔2500-400米;常寄生於杜鵑花屬植物根上。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丁座草
【種拉丁名】:Boschniakia himalaica Hook. f. et Thoms.
【種別名】 :千斤墜枇杷芋
【科中文名】:列當科
【科拉丁名】:Orobanchaceae
【屬中文名】:草蓯蓉屬
【屬拉丁名】:Boschniakia
【國內分布】:產青海、甘肅、陝西、湖北、四川、雲南和西藏。
【海 拔】:2500-4400
【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hook. F. f1. Brit. Ind 4: 327. 1884]
【中國植物志】:69:072
【英文植物志】:18:239

形態特徵

植株高15-45厘米,近無毛。根狀莖球形或近球形,直徑2-5厘米,常僅有1條直立的莖;莖不分枝,肉質。葉寬三角形、三角狀卵形至卵形,長1-2厘米,寬0.6-1.2厘米。花序總狀,長8-20厘米,具密集的多數花;苞片1枚,著生於花梗基部,三角狀卵形,長1-1.5厘米,寬5-8毫米,生於花序上部的漸變狹,連同小苞片和花萼裂片邊緣時被長柔毛,後漸變無毛;小苞片無或有2枚,早落或宿存,著生於花梗上部與花萼基部之間,線狀披針形,比花萼稍短;花梗長6-10毫米,花序上部的漸變短。花萼淺杯狀,長4-5毫米,寬5-8毫米,頂端5裂;裂片不等長,線狀披針形或狹三角形,長2-5毫米,花後常部分或全部脫落,僅筒部宿存,而使花萼邊緣全緣。花冠長1.5-2.5厘米,黃褐色或淡紫色,筒部稍膨大;上唇盔狀,近全緣或頂端稍微凹,長7-9毫米,下唇遠短於上唇,長2-3毫米,3淺裂,裂片三角形或狹長圓形,常反折,中間1枚稍短,邊緣常被短柔毛。雄蕊4枚,花絲著生於距筒基部約4-6毫米處,常伸出於花冠之外,長1.2-1.4厘米夕中部以下被柔毛,向上漸變無毛,花葯卵狀長圓形,常無毛,稀被長柔毛。雌蕊由2(稀3)合生心皮組成,子房長圓形,胎座3,少有2,花柱長約1厘米,無毛,柱頭盤狀,常3淺裂。果梗粗壯,長0.8-1.7厘米,自下向上漸變短。蒴果近圓球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5-2.2厘米,直徑1-1.5厘米,常3瓣開裂,少有2瓣開裂。種子不規則球形,直徑0.8-1.2毫米,亮淺黃色或淺褐色,種皮具蜂窩狀紋飾,網眼多邊形,漏斗狀,並從中央向四面逐漸變大,網眼壁具規則的細網狀紋飾。花期4-6月,果期6-9月。

用途

塊根藥用,有理氣止痛祛風活絡、解毒、殺蟲功效,主治胃痛痛、腹脹、跌打損傷、月經不調、風濕關節痛、草中毒、血吸蟲病。外用可治腮腺炎。

分布

產青海、甘肅、陝西、湖北、四川、雲南和西藏。生於高山林下或灌叢中,海拔2500-400米;常寄生於杜鵑花屬Rhododendron L.植物根上。錫金和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生境

生長在海拔1900—2100米的山坡或山脊林內竹叢下。

相關種

草蓯蓉Boschniakia rossica (Cham. & Schltdl.) B. Fedtsch.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