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是英文DINK(Double/Dual Income No Kids)的音譯,丁克現象意思是雙收入卻主動不要孩子。西方目前通常用Child-Free這個辭彙,其含義是主動放棄生育,而不是由於生理原因無法生育。丁克夫婦主張擺脫傳統婚姻生活中傳宗接代的觀念,更傾向於過有質量的、自由自在的“兩人世界”生活。對於大多數中國年輕人來說,這個辭彙早已不再陌生,近年來,丁克家庭在城市青年尤其是白領夫婦中的比例有逐漸增加之勢。丁克族不要孩子的主要理由是不願意一輩子為子女操勞,奉獻一切,想盡情地享受二人世界。
基本簡介
丁克已經成為社會上的一個熱點問題,在套用寫作中也常涉及。丁克家庭的成員一般都夫妻雙方都有收入, 通常是社會上的中產階層,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較高。同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那些青年頗有些相似,他們中有很多人認為養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會妨礙他們夫妻的生活。對具有生育能力而婦自願不要孩子的家庭,就是我們所說的“丁克家庭”。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它悄悄在中國出現,當時這樣的家庭會被別人議論或者譴責,甚至是被別人懷疑有“生理問題”。而現在,隨著社會的多元化和輿論環境的改善,這種家庭已經開始被社會和公眾理解和接受。
丁克做為現代人生活的一種方式,已從另類轉為普遍。多數丁克是追求高品質或另類的生活,主動成為丁克一族。然而現在部分城市裡生活的人,由於生活壓力過大,生活成本較高,以至被迫進入丁克一族;還有些人從小生活安逸,心理年齡過小,不能承受傳統的生活方式,主動加入丁克一族;此外,絕大多數由於生理缺陷無法生育的人,在思想上並不認同無子女的婚姻,而且在行動上努力尋求各種方法生育子女,因此這類人不屬於丁克。
出現原因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觀念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所以,“丁克家庭”很難成為全社會的生活潮流,但在夫妻文化程度都比較高的家庭里,這一觀念卻大有市場。證據之一是,從90年代初到90代末,在中國的各大城市裡,“丁克家庭”的數量正穩步上升,其成為某個特定階層的婚姻時尚,也就在所難免。
90年代中期一份對“丁克家庭”的調查問卷顯示,選擇不生育這一生活方式的主要原因中占第一位的是對中國人口問題的憂慮;第二位是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輕鬆;第三位是為了自我實現。中國的人口問題是自願不育者最感痛心疾首的問題。他們說:“人口使我們的國家拖著沉重的步伐去追趕已開發國家,太難了,我們對此感到萬分憂慮!”
第二位原因是為了生活得更輕鬆些。不少人認為周圍的人和父輩生活得太累了。雖然有人直言不諱地承認自己的選擇是享樂主義的,但許多人將追求享樂同追求輕鬆作了區分。一位被調查者說,追求享樂是追求刺激,追求瞬間的快感,但追求輕鬆卻是逃避罪惡,追求一種適意、淡泊、優雅的生活,二者是有區別的。儘管有這些差異,自願不育者給人總的印象是摒棄了傳統中國人的忍辱負重、無條件地為後代犧牲的生活模式,更看重自身的快樂,不願以犧牲個人的幸福、快樂和輕鬆為代價去換取被他們稱為“身外之物”的傳宗接代。
第三個主要原因是自我實現。自我實現這一目標與尋求輕鬆的生活相比有較多的積極意味。有些調查對象提到生孩子會毀了自己的事業和成功的機會,尤其是一些中年夫婦,他們痛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白白耗去的青春,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不願意為生養後代浪費自己的寶貴精力與年華。
選擇理由
1.夫妻雙方以事業為重,不願意讓孩子影響自己的工作。
2.要做“新新人類”的代表,他們有全新的婚戀觀、家庭觀、生育觀。所以拒絕“第三者”(孩子)插足。
3.不讓自己和孩子太累,認為自己勢必會為子女成長費盡心血,所以還不如不生育。
4.對家庭生活沒有信心,在自己對生活還沒有十足的把握時,不要孩子。
5.受經濟條件的制約,認為自己現在的工作還不夠穩定,希望能創造更好的經濟條件,讓孩子出生後有好的生活。
6.把家庭幸福的條件放寬,認為沒有兒女承歡也一樣可以活得很充實。
7.相信社會保障功能的進步,這些家庭認為“防老”未必非得“養兒”,家庭的保障功能逐步由社會來承擔。
8.另外,拋開一切社會因素,還有很多人是因為天生就不喜歡孩子、更不喜歡養育孩子而選擇不要孩子。現在的社會是多元化社會,已經允許人們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發展現狀
現在隨著國家對大學的擴招,大學生越來越多,而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並不看好,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者在踏入社會時間不太長的畢業生經濟水平不高,有了孩子負擔會更重,而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本身就具有較強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丁克一族的後備軍,這類的大學生越來越多,現的大學生大多是80後人,更具有發展成為丁克一族的可能,因此,丁克現象再最近二十年之內必將發展非常迅速。
心理根源
一、懷有強烈的民族責任感
面對中國人口過剩的紅色警報,面對白色浪潮的呼嘯而至,為國分憂的民族責任感使一些人放棄自身生育。這種情況,一般是夫婦雙方受教育程度較高、社會責任感較強的夫婦。如一對來自農村的本科畢業生夫婦說:“如今社會知識競爭激烈,我們希望一邊工作,一邊考研,希望在事業上有成就。正是我們的父母一代在‘人多力量大’,的年代裡生育了那么多孩子,才造成如今中國人口大爆炸的狀況。我們不但不希望像我們的父母一樣庸庸碌碌一生,而且打算讓我們的父母能過上高層次的生活。我們認為,有了孩子,將是我們努力和奮鬥的休止符”。當有朋友勸他們說:“一輩子沒有孩子,將來會有遺憾……”他們說“沒有小孩,我們可能有一個遺憾,但有了小孩,我們會有更多的遺憾!”
二、自我價值實現願望較強
一些文化素質較高、事業心強的夫婦,他們有他們的人生觀、生育觀。覺得人生苦短、精力有限,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為了讓自己的才華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內得到最大、最有效地發揮,為實現自我價值,婚前雙方就訂立了一輩子相知相守而不生育的協定。如一對雙方均為博士研究生且婚前即訂了自願不育協定的夫婦,當有人勸他們說“一輩子不當父母的人不算完整的人……”時,當丈夫的回答:“當了父母無法體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更是不完整的人!”他的妻子更是直截了當:“把沒有當過母親的女人視為不完整的女人的論調是完全錯誤的,是對南丁格爾等以及全世界1/7女性的侮辱!”
三、追求高質量的生活享受而堅守“兩人世界”
在現代社會中,在富貴場的誘惑、影視文化的裹挾、商業信息的糾纏下,一些夫婦追求現代化的享受、高質量的生活,他們吃要生猛新鮮,穿要名牌服裝,行要有私人轎車,身材要保持少女身材,玩要進歌廳、舞廳、酒吧、網咖……看到現代人為撫養、教育子女所付出的昂貴費用,現代社會生存競爭的劇烈,也使這些城市新潮人物望而生畏。而丁克家庭由於可以省卻養育子女的大筆開銷,生活質量肯定高於普通家庭。
四、有的婦女看到分娩、養育子女的艱辛而放棄生育
有的婦女特別是從事婦幼工作的婦女,看到婦女分晚的痛苦、婦科疾病的折磨以及養育兒女的艱辛而在婚前就向男方提出不唱“搖籃曲”。在大城市的大醫院,在婦產科中的醫護人員中丁克家庭往往占較高比例。
五、住房面積小、生活空間狹窄、生活環境不好也是自願不育的原因之一
有的家庭婚後住房問題不能解決,蝸居斗屋,為此不願承受添丁加口所帶來的煩惱。這在上海、北京等人口較密集的城市較為突出。A女士夫婦與公婆同居一屋,她的婆婆是個口囉嗦得叫人難以忍受的老太太,為了一件雞毛蒜皮的事,她可以嘮叨幾個鐘頭。而她的公公又非常粗暴魯蠻,對老伴的污言穢語、拳腳相對,老兩口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雖然老頭老婆抱孫心切,但A女士苦惱地對別人說“把孩子帶到世界上來,就應該給予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一個充分的親情,否則寧可不要孩子,保持丁克狀況。”
六、夫妻感情不和諧、婚姻不穩定
C女士婚後3年一直沒有孩子,當她的知己好友問及緣由時,她說:“我們婚後性格不合,生活目標不同,吵架幾乎成了家常便飯,常常打冷戰,各自為政……孩子一出生,就得尊重他的人權、生存權。讓孩子出生於一個爭吵不休的家庭,是對孩子的人權和社會義務的不負責任!”
女性心理
1.生孩子太辛苦,生完孩子更辛苦,本來事業是能有所成就,全被孩子耽誤了。
2.兩人世界的浪漫沒過夠。
3.學習或者生存壓力大,年輕時沒有時間生孩子,等到年長些,事業算有小成,比以前更忙,索性就不生孩子了。
4.有了孩子,兩人不都得圍著孩子團團轉,一切浪漫,一切幻想都歸於實際。別說有時間花前月下地享受生活,就連睡個囫圇覺,抽空看個電視都成問題。等孩子上了學,你又得擔心,上的學校好不好,孩子的功課怎么樣。好容易盼著孩子上了大學,又得擔心畢業後,能不能找個好工作,找了工作又得擔心幹得好不好。再接下來就得操心孩子的婚姻大事。做孩子時,總不想父母干涉自己的戀愛自由,似乎這是掃除封建殘餘的最後一關,但作了父母又不得不乾起自己父母曾經乾過的事。
男性心理
中國大約有10%的育齡夫婦不準備要孩子。這些丁克家庭夫婦兩人平均教育水平一般都在大專以上。而在這些家庭中,由男性提出不要孩子的比率占到60%,比女性要高,那么,這些不想做爸爸的男人們到底在想什麼?
沒有能力負擔孩子
在被採訪的7位丁克家庭的男性成員中,有4個人的答案是:“我沒有能力負擔孩子。“而幾位放棄做父親權利的男性平均年薪為3.5萬元,其中最高的年薪為7萬元。但這些男性異口同聲地聲明理由是:“如果生孩子,就要讓孩子過最好的生活,受最好的教育,不然就不生。”
不想讓孩子受罪
這類人認為,所謂的“受罪“並不單指經濟上的問題,更多的是來自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從小到大為學業、為工作、為社會地位奮力拚搏,在將來的社會,競爭更加激烈,只有更奮力地拼搏,才能掙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們吃的苦夠多了,不想再讓孩子吃這個苦。看看現在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沒有星期六、星期天,背著書本去上這個班、那個班,這是沒辦法的事,如果現在不學習“十八般武藝“,將來就會被有“十八般武藝”的人擠垮!
不想被孩子打擾
這類人多為前衛青年,不想做爸爸的理由似乎很簡單:“我不想被孩子打擾。我和妻子都覺得二人世界很好,我們有很多共同的興趣和愛好,也有各自的自由空間。如果有了孩子,我們就不能去旅遊,不能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說白了,我覺得孩子是個負擔。”當記者問這類人覺不覺得這種想法有些逃避責任的時候,而他們說:“我倒覺得我這是負責任的表現。如果我有了孩子,可我沒有耐心和時間去照顧他,那叫負責任嗎?”
家庭利弊
家庭變遷是社會變遷的縮影,丁克家庭能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主要是因為人們的家庭功能觀念有所轉變。不過,人們在接受的同時還是有一些疑問。有人認為不生育有悖於人類正常繁衍的自然規律,“不育文化”的無限擴展,對人類正常的繁殖生息是不利的。也有醫學界人士提出,女性在其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生育過程,就能提高免疫力,不生育不利於身體健康。
家庭具有生產、生育、教育、宗教、娛樂等功能,生育不再是家庭最重要的功能,這的確是一種進步,不同背景,不同經歷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價值觀念和理想憧憬來選擇自己的家庭結構,這也是需要全社會理解和接受的。不過,生育後代,維持人類的繁衍也確實是家庭的責任,孕育兒女可以使夫妻雙方心理更加健康,在孕育生命的過程中可以體會更深刻的人生哲理,從養育子女的辛苦中理解父母的恩情。所以,不要盲目地,甚至是衝動性地選擇不生育。
嫌麻煩、怕身材走樣,不少青年夫婦婚後不要孩子,做新潮的“丁克一族”。然而,不少醫生髮現,近年來超過35歲的高齡產婦越來越多,其中不乏年輕時立志不生育,到了中年隨著夫妻情感變化而“反悔”的人。
派生辭彙
丁克:亦即DINK,是英語Doubl eincomes no kids的縮寫,直譯過來就是有雙份的收入而沒有孩子的家庭,說白了就是兩個人吃飽了全家不餓的一種組合。據說一些漢語詞典已經吸納了這個外來的名詞。
丁克族:固守雙收入、無子女的丁克家庭模式的都市人群,他們大多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丁克族標誌,比較好的學歷背景;消費能力強,不用存錢給兒女;很少用廚房,不和柴米油鹽打交道;經常外出度假;收入高於平均水平。
白丁:曾經把丁克當做是一種目標,宣稱自己決心要丁克的人,過了一段時間後,又主動放棄了丁克的計畫。這種人通常被稱為偽丁克,或者是“白丁”,意思就是“白白地丁克了一回”。
丁克ing:丁克進行時,也就是那些仍然在堅持丁克方式的人。
丁狗:亦即Pinkod,他們是一群發誓要把丁克發揮到極致狀態(或者說把丁克進行到底)的人,結婚雙方改養小孩為養狗。他們是丁克的最高級別,因此也有人稱之為骨灰級丁克。
面對問題
作為傳統觀念的叛逆者,“丁克”夫婦必然會遭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首先是來自雙方家庭的壓力。作為長輩,希望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續而抱孫心切。兒女一結婚,全家人的目光全聚焦於女方的肚子上。一年半載沒有動靜便千猜測萬擔心千囑咐萬叮嚀的。一旦得知是自願放棄生育,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眾口矢之有之,大罵不肖有之,尋死尋活有之……有些自願不育者屈服於此壓力而放棄初衷。對此,B女士自有她的見解:“如今,中國社會已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發展,我們女人再也不是傳宗接代的生育機器。個人自主自願是生育的必要前提,公婆的心愿並不能代替一切。”
輿論的壓力。他們往往被人議論為“沒有生育能力”,或者被指為“個人享樂主義者”、“絕代佳人”、“行為怪異者”。
還有人認為,孩子是連結夫妻關係的紐帶,是決定婚姻是否牢固的因素,一對配偶如果沒有血緣親情作為補充後備力量的愛情,則難以戰勝婚姻常有的疲軟與倦怠。如一對事業型夫妻,感情甚篤,協定不育。但男方在一次酒後失態使小保姆懷孕,他後悔不已,哀求小保姆打胎,但精明的小保姆堅持把孩子生下來,並鳩占鵲巢地當上女主人。男人流著眼淚對震怒不已的前妻說:“我與她毫無感情,也深知無論哪一方面她都比不上您,但孩子可以擊垮一切!”
不過,在現實中,也有與上述說法有悖的情況。如一對婚後嗑嗑碰碰的夫婦也認為生了孩子後家庭氣氛會溫馨一些,丈夫的野性也會收斂一些。但事與願違,剛有孩子時家庭氣氛才好沒有多久,丈夫野性又故萌復發,兩人又開始不休止的爭吵。當別人的孩子在充分享受父母的嬌寵時,他們的孩子在兩歲多時卻學會了跪在地上流著眼淚哀求道:“爸爸媽媽,你們不要吵架好不好!”他們的婚姻最後以勞燕分飛而告終。
住房的壓力。一些單位,在福利分房時,往往把“丁克”家庭與獨生子女家庭區別對待,即按人頭做為分房的基數。為了獲得合理的分房資格,在些夫婦只好取消不育計畫。
丁克族標誌
1.比較好的學歷背景
2.消費能力強,不用存錢給兒女
3.很少用廚房,不和柴米油鹽打交道
4.經常外出度假
5.收入高於平均水平
相關影視
譯 名 丁克一族片 名 Ding Ke Yi Zhu
導 演 包福明
主 演 張璐,張岩,斯琴高娃
年 代 2007
國 家 中國
類 別 劇情
語 言 國語
字 幕 中文(內嵌)
片 長 114mins
劇情簡介:
一位讓男人為之團團轉的白領麗人阿紫(張璐飾演)卻對具有潛力股的濤濤(張岩飾演)一見鍾情,兩人火速結婚。事業心強的阿紫為了發展事業,傾向於過有質量的、自由自在的“兩人世界”生活。選擇了做“丁克一族”的一員。
濤濤的母親(斯琴高娃飾演)卻希望能早日抱上孫子,可兒媳的這種觀念卻打破了她的這個願望,婆媳的麻辣鬥爭愈演愈烈……面對手心是肉,手掌也是肉的家庭關係,濤濤無可奈何,痛苦難堪,只好四處求訪。一日,阿紫一已成功成為“丁克一族”的密友來訪,阿紫百般無奈地向她尋求說服婆婆的秘方。一個另類、有趣的家庭鬧劇就此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