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公路

一次性公路顧名思義是指只使用一次就破損的公路。實質是指道路一次性使用的周期很短。

現象

2009年央視在“焦點訪談”節目中曾報導了貴州百里風景區一段公路從修好啟用到大面積破損,僅是3天工夫,被當地百姓稱為“一次性公路”。面對央視記者的採訪,業主、施工方各說各的理。但“一次性公路”的出現究竟誰對誰錯,無法說清,但花那么多錢整修的公路,27日竣工,29日就壞了,恐怕連“豆腐渣工程”都算不上。

如果說地球上還有那么一條道路完工僅半月即告“重建改造”,您就不要莫名驚詫當做是新天方夜譚了。報紙上就白紙黑字地寫著這件發生在杭州市蕭山區的怪事兒。原來承建公司的工棚還在路邊堅挺著呢,而那條剛剛在2010年7月份改造完成的鴻達路,就早已經路將不路了。短短十幾天之內又迎來了一次新的“徹底改造”,說是這條路“影響杭州的整體形象”,要再投2500萬元,以便由四車道改為寬闊的六車道。( 《新京報》8月10日)

原因

當年重慶綦江“彩虹橋事件”發生後,有人說以後做橋工程不能太馬虎啦,因為橋一旦倒塌,會死人的,弄得不好自己還要蹲監獄。有人認為做路,質量差點不要緊,壞了人們就是罵罵而已,再就是重新修補一下。就在“彩虹橋事件”後,一些地方橋照倒,更有甚者,所倒之橋還有正在施工的、剛竣工還未通車的。至於一些公路的質量,真是一言難盡。

一條公路的修建,肯定會有相應的技術標準,規定多長的使用壽命。問題是,總有一些公路剛剛修好,過不了多久,路面就開始破損,引來人們罵聲一片。對一些新建成就壞的公路,有些人也總有理由:什麼車輛超載了,超過設計承重標準;什麼車流量太大,事先沒有估計到……

評論

現代社會,一次性產品曾被譽為人類便民設計和製造的一大發明。比如一次性碗筷一次性尿布一次性塑膠袋,等等。但如果“一次性”由此濫觴,延伸到了耗巨資的大項目,顯然就是不可想像的災難
一次性筷子背後是哭泣的森林,一次性塑膠袋背後是煩惱的大地,人們已經開始對一次性生活用品是消費便捷還是消費災難進行了反思。而只要公民尚有覺悟,完全可以主動拒絕一次性消費,但他們能抵制一次性工程嗎?答案恐怕不容樂觀。
以杭州市蕭山的鴻達路為例,建四車道還是六車道,道路一次性使用的周期是一年還是半月,不過是當地“專事專辦、特事特辦”的政府行為。不僅巨大的資金浪費無人被問責,而且“為了這次徹底改造的事,7月下旬區里還專門開過協調會,發改委、交通、財政各部門一致同意通過了”。顯然,通行半月的道路即被改造,在政府心目中,正是建設新道路、樹立新形象的大政績。
於是,在這條一次性的鴻達路上,老百姓除了享受納稅人負擔的“被增加”、道路改造禁止通行的“被知情”,生活生產的諸多的“被不便”外,還能有什麼更好的選擇呢?

這年頭,有許多東西被稱之為“一次性”使用的,當然人們可以理解,但“一次性公路”的出現,著實在令人難以理解。要想富,先修路,作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基礎設施的公路,不管修路的錢是來自國家的財政投入還是民眾集資的,作為承建者都必須保證其質量,決不允許把公路修成“豆腐渣工程”,更不能修成“一次性公路”。有關部門理當加強監理,別讓“一次性公路”事件重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