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一性派
在基督教里,認為耶穌的本性仍和神性在一起而非人性,即使他已經在人間實現了人的生死輪迴。 一性論學說宣稱,在耶穌基督人的裡面只有里一個神性而非兩個,即神性...
-
寶性論
《寶性論》是印度大乘佛教中,論述如來藏思想的代表性論書。如來藏思想萌於公元三世紀,盛行於四、五世紀,是從初期大乘進入後期大乘的階段。《寶性論》一方面主張...
-
三論宗
三論宗是中國隋唐時代佛教宗派。因據印度龍樹《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百論》三部論典創宗而得名。又因其闡揚“一切皆空”、“諸法性空”而名空宗或法性宗。...
簡介 源起 由來 理論概述 宗義 -
黃派
黃派指以黃現璠為代表而形成的以研究壯族歷史、人物、文藝、考古和教育為對象的“八桂學派”的一個學術支派或流派。這一支派成員絕大多數終身生活和工作在廣西,大...
概述 特點 學術傳統 成員 黃門十八賢簡介 -
無奴派
“無奴學派”(簡稱無奴派)是指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新時期共同主張“中國沒有經歷過奴隸社會”的一群學者,計有黃現璠、張廣志、黃偉城、祝中熹、...
簡介 產生背景 形成 發展壯大 意義 -
坐忘論
《坐忘論》是一部道家坐忘的理論專著,《坐忘論》認為,天地間最可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最可寶貴的是道。 《坐忘論》的宗旨,就是講述修道的“階次”。按修習次第,...
影響 作者 原文 坐忘論另篇 兩種《坐忘論》 -
中觀派
印度大乘佛教主要派別之一。中國傳統稱為空宗。因宣揚龍樹的中道而得名。 中觀理論最早的闡述者和奠基人是2~3世紀的龍樹和他的弟子提婆。但作為一個學派,則出...
理論基礎 理論發展 傳播 相關解釋 -
中觀應成派
概述 中觀應成派(梵文音譯:Madhyamika-Prasangika ),又名應成派中觀,前者為此派的自稱,是中晚期佛教內出現的分支,由印度佛護論師借...
思想起源 時代背景和佛教的分裂演化 中觀真實義 佛理剖析 藏傳佛教他派對應成派中觀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