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與國人》

本書正是針對入世後的種種問題對人世後的中國進行分析闡述的。本書由WTO權威人士和各行各業的WTO專家、學者共同研討編撰,資料翔實,論證準確,分析細緻人微,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WTO與國人 內容簡介

美國,作為全球經濟的巨頭加上其雄霸世界的政策,一直是中國加人世貿組織的主要障礙,也是中國爭取的主要貿易夥伴。為此,中國付出了漫長而艱苦的努力。“有志者,事竟成”,“路雖遠,行則必至”,1999年11月15日,在世紀鐘聲即將敲響的歷史關頭,中美雙
協定簽署了,中國人民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取得了登堂人“世”的關鍵性勝利,中國人民為之振奮,世界人民為之讚嘆!

WTO與國人 本書目錄

第一章“人”想衣裳花想穿
一、WTO的影響
二、國內服裝業的尷尬
三、國外名牌廉價
第二章:民以食為天
一、人世對中國糧食意味著什麼
二、洋水果接踵而至
三、肉類食品業面臨挑戰
第三章:安得廣廈千萬間
一、房產業樂觀
二、住房消費喜憂參半
三、商民齊努力買房現曙光
第四章:“家用汽車是不是夢
一、汽車工業影響多大
二、“國產”“進口”如何表現
第五章“錢”途在哪裡
一、中外“兩家”銀行
二、中國金融須改革
三、存錢求放心
第六章:“優廉”家電走來
一、國有家電波瀾不驚
二、百姓是上帝
三、多留個心眼
第六章:電信服務疑慮重重
一、國人與通信
二、拿什麼奉獻給你
三、關注電信生活
第八章:中洋兩保險
一、保險入世
二、“中險”“洋險”誰險
三、不同“反”響
第九章:信息大時代
一、信息產業
二、熱鬧的網際網路
三、個人與電腦
第十章:炒股如何進行
一、入世看股市
二、股里找實惠
三、WTO與券商
第十一章:真正的上帝
一、商貿服務
二、機票便宜了,海運質量提高了
三、到處走走不是問題
四、“吃喝”洋貨
第十二章:中國“好萊塢”
一、中國電影人迎戰
二、“狼”真來了
三、卡通的路
第十三章:企業路在何方
一、企業最大的商機
一、國企與 WTO
三、外貿與WTO
四、鄉鎮企業與WTO
五、創新、發展、競爭、合作的企業形勢
第十四章:人世與社會問題
一、人口與 WTO
一、教育與 WTO
三、科技與 WTO
四、農民與 WTD
五、地域差距與WTO
六、生態環境與WTO
七、失業、就業與WTO
第十五章:WTO與未來中國
一、普遍關注中國的發展
二、遠景規劃與經濟發展目標
三、中國經濟發展的緊迫任務
四、昌盛之路一一2l世紀的中國

WTO與國人 文章節選

國內服裝業的尷尬

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曾以它光輝燦爛的文化照亮了世界文明史。表現民族化的象徵和標誌沉澱下來,形成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漢語言、漢服飾、漢飲食,以漢民族為中心的華夏各民族的民族思維方式和心理素質等,形成浩如煙海的漢民族文化經。其中,漢服裝所引發的衝擊波一次又一次地震憾了國際服裝界,如“金縷玉衣”的絕代輝煌,“旗袍”的典雅優美,“中山服”的莊重嚴肅……
然而,中華文明發展至今,中國改革開放運行至今,人們或者說某些人們,卻面臨著一個奇怪問題,那就是他們不知道應該穿什麼,用什麼,最後,選來選去,只有穿外國、吃外國、用外國,才是找到了“感覺”。
國外名牌,眾所周知;國內名牌,鮮為人知
四年前“佐丹奴”在廣州大減價酬賓的那一個星期:專賣店前人山人海、潮起潮湧、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數不清的顧客“瘋狂”地涌人活中,抱起一包包“佐丹奴”服裝,扔下一疊疊大面額的鈔票,然後興高采烈地擠將出去――其購買力之旺盛,實在罕見至極!
時至今日,洋服裝早已在中國消費者心中樹立了“高貴”的形象,這家僅是在廣州和深圳就開設了數千家連鎖店的“往丹奴”也已經不像它當初那么耀眼了,“夢特嬌”、曼哈頓”、“鱷魚”、“耐克”、“傑尼亞”、“皮爾卡丹”、“史萊辛格”、“斯特潔”……這些世界著名品牌都分占了中國市場的一席之地。“洋破爛”充斥市場的年月雖然早已作為國人的恥辱被埋進了歷史,但在我國的服裝市場上,眾多的消費者卻依然在“唯洋是舉”的怪圈裡跑步!
然而,曾號稱中國襯衫之父而名噪一時的上海司麥脫襯衫廠於1995年上半年做了一次民意調查,發現除了一些中老年人尚記得司麥脫外,青年人對這一品牌幾乎無人知曉。國貨“司麥脫”所占據的是昨天的市場,而今天的市場則被洋貨諸如夢特嬌、鱷魚所把持!
在中國最大的國際名牌服裝聚集地國貿商場,幾十家品牌的專賣店裡,屈指可數的幾家國產品牌似乎只能扮演陪襯的角色,這裡的氛圍使人有一種身在異鄉感受。某業內人士透出了心中的無奈:我們也希望在高檔服裝上給消費者提供些國內品牌,但國內服裝尚沒有一個真正的大牌子。
設計師屢獲大獎,服裝頻頻走麥城
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服裝業的一個奇怪現象:雖然近年來中國服裝設計師在國際大賽上屢屢獲獎,但不可思議的是由中國服裝設計師設計的服裝卻頻頻敗走麥城,不僅與“世界”十大馳名品牌“無緣”,甚至就連在世界名牌服裝行列中也無一席之地。
1995年初在台灣舉辦的一次時裝設計大賽上,評審給予得獎人數最多的中國大陸選手的評語揭示了部分緣由:中國學生和老師在繪畫技巧和勤奮上都是出類撥革的,但缺乏流行意識與市場意識。一些國內專家也認為:我國的服裝設計師太注重舞台形象和藝術形象,缺乏對社會的理解和對市場的研究,不懂消費者需要什麼,喜歡什麼,而一個出色的服裝設計師,不僅應會設計,而且還應懂得經營。皮爾・卡丹、夏內爾、伊爾聖羅郎、高田賢三。森英惠……這些世界著名的設計師,無一不是既搞設計又做老闆!
沒有自己的世界級設計大師的中國難以使民族服裝工業有大發展,然而專家們則認為在我國出現世界級的設計師還只能是一個夢想。
由於缺乏資助,沒有機會走出國門開闊視野、了解世界服裝走勢的中國服裝設計師們,只有盯著精美的國外服裝雜誌仔細揣摩,“紙上談兵”。
有的甚至端著相機在熙來攘往的人流中捕捉流行服裝的鏡頭,而幾乎與我國服裝業同時起步的日本,已經在幾十年之後的今天把我們被遠遠地拋在了後面……他們的設計師遍布於巴黎。紐約、米蘭等世界服裝中心,為日本服裝工業的繁榮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總是閉門造車,那么在我國出現世界級的服裝設計大師將永遠是一個夢想!
國外服裝,實行品牌戰略;國外服裝,靠低價競爭
擁有12億人口的中國服裝市場的前景妙不可言,足以令外國服裝商們垂涎欲滴。因而各種國外名牌服裝在中國的大城市建立“橋頭堡”的行動是爭先恐後的。在今天的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國外名牌服裝的專賣店已經比比皆是了。在北京東單並不寬大的銀街,竟有十多家世界級的服裝專賣店在此安營紮寨。
據報導,目前已有包括歐美、港台、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百個知名品牌搶灘中國市場,其中60餘家著名品牌在國內開設了專賣店或專營櫃,而我國高檔服裝市場幾乎全部被進口服裝和三資企業的服裝產品所壟斷。
另據報導,我國目前有服裝工業企業4400家年產服裝80億件,其中一半以上供出口,在世界衣著排名榜上名列首位,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作為一個服裝生產和銷售的大國,卻沒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國際公認的名牌!
據統計,我國服裝行業1994年的出口創匯總值達到150億元,占全國出口的19.6%,在國內各行業中屬創匯首富,然而令人費解的是這些出口服裝的單件價格不及義大利服裝的十分之一或百分之一,平均單價僅僅為3.2美元,不值外國一張電影票的價錢!
南京市有關部門所作的一項民意調查表明,南京市民崇尚的服裝品牌依次是:皮爾卡丹、金利來、鱷魚、花花公子、佐丹奴、真維斯、彪馬、……都是些洋品牌,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其中許多名牌真正的娘家卻是中國。這些品牌服裝在生產廠家打上國外的牌子,交貨後名牌廠商把他們運出中國,作為世界名牌銷售;同時再把一部分服裝價格翻翻後運回中國,從中牟取巨大利潤。這就意味著目前國內許許多多服裝廠已淪為部分洋裝的“打工仔”,沒日沒夜地做著掛上洋文的“洋裝”,然後賺中國人的錢。當這些產品以高高的價格售出時,又有多少人知道這些產品原來是出自同胞之手呢?
中國,沒有名牌服裝的中國僅僅是一個服裝加工大國。一位專家曾感慨地說道:我們的工人和設備生產出的服裝,只要打上國外品牌的標記,立即身價百倍。而同樣的設計師、同樣的面料,同樣的工人和設備,只要打上我們自已的牌子就不值錢了。這口氣實在令人難以下咽。但我們應清醒的認識到,這是我國以來料、來樣進行純加工作為開端的服裝業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這一簡單加工的模式的確曾給服裝業帶來了繁榮與發展。時過境遷,這一數量效益型的發展道路現今已成為束縛我國服裝業進一步發展的檢桔。
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們靠的是成本優勢、以量取勝和低價格競爭,而他們靠的是工藝技術、名牌效應和提高產品水平的競爭策略。我們賺的一點點加工費,而人家賺的卻是高附加值和超額利潤。一件金利來襯衣的加工費只有15~20元,還不到外商賣價的十分之一!
與近幾年在紡織服裝業上崛起的南亞和東協等國家相比,我國的勞動力便宜、成本低已不再是什麼出口優勢,如果大家在價格上拼殺則無異於自殺!
鞋類市場:國際名牌=高檔消費;國內名牌=中低檔消費
時下各大商場的運動鞋、旅遊鞋專柜上,既陳列著久負盛名的耐克(Nike)、愛迪達(Adidas)、銳步(Reebek)等國際名牌,也有雙星、李寧等國產精品。這裡的銷售情況頗令國人引以為自豪:以李寧、雙星為代表的國貨市場占有率高達60%--70%,而進口名牌洋貨只占了大約10%左右的市場。但據了解,李寧等國產品牌專賣店的月銷售額旺季在10至20萬元左右,而耐克、銳步等部分進口品牌專賣店的月銷售額可達20至30萬元,這與二者的市場占有率恰恰相反。
細究其中緣由,在於市場定位。國產鞋類一般定位在100至300元之間,屬於中低檔消費層次,很高的市場占有率背後是廣大工薪階層和在校大中學生的認可。與之不同的是,進口名牌鞋類價格定位較高,大多在400到1000元,屬於高檔消費層次,由於它們面向的多是外企員工、收人較豐的工薪階層以及家庭比較富裕的在校學生,因而市場占有率較低。從中可以看到,儘管進口名牌運動牌、旅遊鞋的市場占有率大大低於國產品牌,但其銷售金額卻居高不下。由於市場定位不同,國產品牌與進口品牌的銷售金額幾乎不具可比性,而且兩者在產品銷售方面也不存在直接的競爭,似乎形成了“和平共處”的局面。
銷售行情一直看好的國產品牌可以高枕無憂了嗎?隨著居民購買力的不斷提高,人們變化著的消費結構和消費層次會使進口品牌與國產品牌在中檔旅遊鞋、運動鞋的價格定位上日趨接近,屆時面對款式繁多、顏色多變、充滿個性的洋品牌,國貨的前途未卜。
同時我們千萬不要忘記,國產品牌在製鞋技術、材料上始終與進口品牌存在差距――這一差距在高性能運動鞋的研製與開發方面得到了放大,例如中國產品在現今全球最流行的氣墊式運動鞋領域還是一片空白。著手高檔鞋類開發,對於現在國產品牌而言,是不能也,非不為也,“不能”中隱藏著落後,隱藏著憂患,隱藏著未來市場競爭中的危機!商場上的“和平共處”只能是基於商家實力的均衡,落後必定要挨打,落後永遠擺脫不掉危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