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哲學家的思想各具千秋,細細品味,有的像是在喝一杯醇厚幽香的濃烈的酒;有的像是在品茗一杯含日精月華的清新的茶;有的像是在細啜一杯苦與香交融的濃烈的咖啡……雖然味道不同,感受迥異,但都值得每一個關注人生、追求意義與豐富心靈的生命去認真嘗讀,汲取精華以滋養心靈與豐富生命。尼采、柏格森、弗洛伊德、海德格爾、薩特……他們的哲學思想是20世紀關於人的思考的一道雋永回味的風景線,是各具特色的個性與風格演繹著對人生的各種詮釋,值得您在滾滾紅塵的喧囂中感到疲憊與迷茫退回心靈一隅之時細細品讀。媒體評論
哲學雖然烤不出麵包,但它卻能鼓舞我們的靈魂,使我們勇敢起來。——【美】威廉·詹姆斯
目錄
前言——直面人生的哲學/l第一章世紀轉折的人生探求尼采/l
第一節心靈的乾坤之爭/2
第二節“上帝死了”的訃告/10
第三節痛不欲生的狂熱追求/19
第二章理解生命柏格森/27
第一節時間性存在的人/29
第二節自我生成的人/35
第三節社會性存在的人/43
第三章經驗、功利和人生杜成/50
第一節對美國社會病的診斷與救治/51
第二節實用主義的人生哲學/63
第三節價值哲學/67
第四章走向人性的深處弗洛伊德/73
第一節心靈世界的哥倫布——人類潛意識領域的發現/74
第二節看不見的手——人類活動的心理動力/8l
第三節人格結構——本我、自我、超我/85
第四節本能的升華造就了文化/89
第五章價值、信仰與人生舍勒/96
第一節思想家舍勒的思想源流/97
第二節重建精神家園的努力/100
第三節人及其在宇宙中的地位——哲學人類學的基本主題/114
第六章沉淪與澄明海德格爾/120
第一節一個學院哲學家非學院的一生/12l
第二節走出以往哲學研究的怪圈/124
第三節人的生存方式與基本特徵/128
第四節人,詩意地棲居於大地上/136
第七章語言與人生維根斯坦/145
第一節語言批判:人生基礎的重新勘定/146
第二節言述和顯示:人生的此世性與超越性/153
第三節人生世界的展開:語言遊戲/160
第八章自由、選擇與人生薩特/170
第一節人不是別的,只是他自己所造就的東西/17l
精彩書摘
三、恢復人的地位尼采追求一種原始的質樸的力量,以一種不惜與主流思想意圖決裂的精神,否定和顛覆基督教,揭示出人性的懦弱和生活的適度美隱蔽在痛苦的根基之上。他從痛苦中淨化靈魂,升華自己,宛如含沙的蚌孕育晶瑩的珍珠一樣,他試圖打破人類社會達成共識的道德論和人性論。
尼採用心領悟哲學,提出重估一切價值,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水面的石子,在那個不屬於他的世界裡,與上帝對抗,完成自己要完成的使命。尼采相信,上帝的死將意味著人的自由的獲得,人也會在這個傳統價值崩潰之後看到前所未有的希望;“上帝已經死了”,“我將要教人們以他們生存的意義,那就是超人,——從黑雲——人——閃射出來的電火”。⑦
時間是無限的延續,宇宙的始末就在他縱橫的掌心裡。他論證永恆的時間中有一種對事物完全控制一個周期到另一個周期的規律,也終遁入永恆的輪迴之中。“萬物方來,萬物方去,存在之輪,永遠循環。萬物方生,萬物方死,存在之時間,永遠運行。萬物消滅了,萬物又新生了,存在之自身永遠建造同樣的存在之屋宇”,人生也是如此,是一個永恆輪迴的過程:“哎,人類永遠循環,渺小的人類也永遠循環!”。從字面上說,人生似乎是不能逃脫命運的安排,人生也僅僅是宇宙永遠輪迴的工具罷了。但尼采認為,不能用這樣的眼光來看待人生,若如此,人活著就沒有任何的意義了。他希望通過永恆輪迴達到對生命的最高肯定。在他看來,永恆輪迴的存在,使人不僅獲得了永恆的歡躍,也不得不承擔起永恆的人生痛苦和悲劇。因此,在尼采的眼中,一定要給人生賦予意義,要求個人站在宇宙生命的立場上來感受永恒生成的快樂,而人生的意義也就在這當中得以體現了,我們必須把人生首先看做是一種審美現象,人生和世界才可能變得有意義。“藝術乃人類最高的天職,也是人類真正的形上學活動。”②
尼采要打倒的是屬於生命本身之外的東西,也就是身外之物,如果一個人存在只是周遭的配景的一部分,其價值依賴於外在的肯定,那么當這一切取決於他人的讚揚與撫慰的熱源一旦消失時,他便會深深感到一種被社群遺棄的孤獨,在這種情況下,便會情不自禁地詛咒人世的淒涼,人生的寂寞。尼采終身未娶,從這一點而言,他是孤獨的,飽受著人間的寂聊與生活的無奈,然而他並不想處於這種孤獨中,因為他覺得自己首先是個強者,其次才是個孤獨者。於是,他便把人的存在價值依仗於自身,認為只有庸眾才依靠他人,渴望別人施捨人生意義。而他要求一些人能成為超人,就是超越人本身以外的東西,人可以成為自己的自我,而不再依賴於他人的施捨了,他說:“你孤獨者啊,你走著達到你自己的路!你超過你自己……”。尼采發現,上帝是那些不切實際的人用幾千年的時間豎立起來的偶像,而這個偶像在尼采看來並沒有“賦予人類雙腳的意義”,打倒偶像也必然是成為他自己的工作了。他認為偶像是我們人類捏造出來的一個觀念的世界,而這個觀念世界太強大了,完全剝奪了他自我個體作為生命實在的意義,也就是剝奪了人的現實意義了。因此,打倒偶像,讓上帝死掉就是讓人成為自身,恢復人的地位。
尼采反對道德的說教,撕毀了教會、基督教的假面具,使之露出否定生命的真面目,他說:“基督教的倫理,乃是求虛偽意志之最有害的規範,是破壞人類的真實的獸性。”④他在批判的同時,本身就是在創立著一種全新的道德體系,以超人代替上帝的地位,儘管不可抗拒的宿命論是他一貫執奉的信條。他主張人的自由意志,倡導向怨恨宣戰。從他自身來看,他的哲學完全是來自於他對生命的看法。尼採在哲學上與叔本華是有一種默契感的,他完全明白自己所面對的世界,他是屬於那種拆毀自己家園,然後才想到故園的人。因此,也注定了在這個現實世界是沒有他的家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