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20世紀二十四史研究叢書》之一的《20世紀二十四史研究叢書》分冊,全書收錄範圍,限於1901年至2000年中國學者公開發表在報刊上的研究論文,以及有關的文章、講話等,未曾在報刊上公開發表的論文、文章及外國學者的有關論著一般不在收錄範圍之內。書中包含總序、前言、目錄、正文、主要論著目錄索引等幾個部分:總序略述全書宗旨;前言概括本卷主要內容及問題,並對重要專著和未曾發表於報刊的重要論文作適當評介;正文與主要論著目錄索引略按總論、分論分類編次,以便於閱讀和檢索。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瞿林東,男,1937年12月4日生,漢族,安徽省肥東縣人,無黨派人士,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基地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主任。1959年9月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五年制),1964年7月本科畢業;1967年7月以中國史學史專業研究生畢業於該系。1968年8月-1981年5月在內蒙古民族師範學院執教,1981年5月至今在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研究所從事研究與教學工作。現兼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史學會史學理論分會副會長、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諮詢委員會委員等職。瞿林東教授長期從事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方面研究,在中國史學史領域有所建樹,所著《唐代史學論稿》、《中國史學史綱》曾先後獲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為博士生講授中國古代歷史理論、中國古代史學理論、中國古代史學批評、中國史學史、中國史學名著研讀等課程。曾帶7名碩士生、12名博士生。重要著作有:《唐代史學論稿》、《中國史學散論》、《中國古代史學批評縱橫》、《史學與史學評論》、《史學志》、《中國史學史綱》等。主要論文有:《中國古代史學理論發展大勢》、《從史學中汲取更多智慧》、《中國史學:20世紀的遺產與21世紀的前景》等,其中有十餘篇被《新華文摘》轉載。1998年編寫的教材《歷史理論與史學理論》獲北京市教材二等獎。1996年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二十世紀中國史學發展分析》(6萬);2001年承擔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招標項目《中國古代歷史理論研究》(20萬);《中外史學理論比較研究》重大攻關項目,經費50萬元;《唯物史觀與中國歷史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經費11萬元。1997年獲曾憲梓教師獎(三等);《中國史學史綱》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獲北京市優秀教材獎二等獎,獲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圖書前言
在豐富的中國古代史學遺產中,二十四史是最重要、最有價值的部分。這並不是因為它們在中國封建社會中被稱為“正史”的緣故。它們的重要和價值,是由其內容所決定的。唐初史學家撰寫的《隋書·經籍志》史部正史類小序,回顧了司馬遷著《史記》、班固著《漢書》、東漢史官著《東觀漢記》、陳壽著《三國志》等撰述活動後指出:“自是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又說:“今依其世代,聚而編之,以備正史。”①從這裡可以看出,第一,正史是依照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的體裁即紀傳體所撰寫的皇朝史,或稱朝代史;第二,除《史記》上記軒轅、下迄漢武是一部通史外,《漢書》記西漢歷史,《東觀漢記》記東漢歷史,《三國志》記魏、蜀、吳三國歷史,多以“世代”斷限而述其史事,所謂“今依其世代,聚而編之,以備正史”,就是這個道理。這是“正史”的兩個基本特點。
精彩書摘
“正史”簡述
“正史”是史籍中居首而有鞏固地位的一類。它是文史工作者的基本用書。
一 “正史”釋名
“正史”類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但用“正史”之名則始於梁阮孝緒的《正史削繁》94卷(今佚,見《隋志》史部三雜史類著錄)。
“正史類”始立於《隋志》史部一,著錄了《史記》、《漢書》及繼承史、漢體例寫成的紀傳體史書。其小序中說:
自是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作者尤廣,一代之史,至數十家。
可見當時的正史尚非一代一史,基本上依體裁劃分,只是一種圖書分類,而不包含固定某史為正史之意;不過,從《隋志》著錄情況看,已略含正統意味,如田融所撰《趙書》十卷是紀傳體,但因趙非正統,遂不入正史而屏歸霸史類。
唐初修《晉書》,由於唐太宗曾參加過《宣帝紀論》、《武帝紀論》。
圖書目錄
前言
《正史考略》緒言
“正史”簡述
“正史概論”導言
百衲本二十四史前序
百衲本二十四史後序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記》序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記》整理緣起
張元濟和百衲本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提要(節選)
二十四史整理工作的感想和體會
歸功毛主席 歸功周總理
研究中國歷史的重要資料
點校本為讀者提供方便
標點比校勘更重要
校勘是做好標點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