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1947年,22歲的姑娘伊莉莎白·索特(米婭·科什納飾)來到繁華的都市洛杉磯。和許多年輕女孩一樣,她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電影演員。但她的容貌還沒有美麗到第一眼就引起別人的注意。她有長長的頭髮,喜歡去酒吧和夜總會,相信愛和浪漫的事情,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化妝上。不久,她便成了一個初出茅廬的小明星。但是在她死後,其身世仍是一個巨大的疑團。她曾說她的丈夫在二戰中捐軀,但其實這只是她為自己虛構的身世一部分,她的名字也像是個秘密,由於她的黑頭髮和黑色的衣服,而被世人稱作“黑色大麗花”。
1947年某一日,一位行人在靠近好萊塢的一個空地上發現了“黑色大麗花”的屍體。她的裸體被人殘忍地砍成兩段,並有嚴重毆打和性虐待的痕跡。關於她死狀的細節,有著數種令人不寒而慄的傳聞。奇怪的是,當這起謀殺案在新聞中被披露之後,許多人去警察局自首,承認是他們殺了“黑色大麗花”。
警探布奇(喬什·哈奈特飾)和李(阿倫艾克哈特飾)奉命追查這起兇殺案,隨著案件的展開,李和未婚妻凱(斯嘉麗·詹森飾)受到了不明人士的恐嚇,而布奇在調查中則被一個洛杉磯大家族的女兒瑪德琳(希拉蕊·斯萬克飾)所吸引,並驚奇的發現,瑪德琳很可能與此案有關,於是布奇和李順藤摸瓜,逐步發現了警局更大的陰謀內幕。
真實歷史事件
這是真實事件,被稱為“黑色大麗花”的女星伊莉莎白·索特之死曾讓洛杉磯警署傷透腦筋,傾盡警力協助破案。倒不是因為伊麗莎貝斯·索特名頭響亮,而是因為這件命案實在太過血腥恐怖,使得整個美國,特別是洛杉磯的居民人心惶惶,一天不抓住這個殘忍的兇手,居民,特別是女性居民一天都不得安生。很諷刺,從沒在表演上奪得觀眾注意力的伊莉莎白·索特,死後倒擁有了比生前多上萬倍的名氣。
然而,洛杉磯警署用了3年時間調查這個案件,前後有數百人接受了調查,期間還有不少人自首聲稱自己是“摧花元兇”,然而經調查,無一人是真正的兇手。耗費了幾年的時間,警察一無所獲,殺害伊麗莎貝斯·索特的兇手如空氣般消失得無影無蹤,直到今天還沒有找到,於是,這個“摧花狂人”成了與“開膛手傑克”同樣的“名人”。
演職人員
導演
編劇
詹姆斯·艾羅瑞、喬什·弗萊德曼
演員
理察·布雷克
凱文·杜恩
麥可·P·弗萊尼根
格雷格·亨利
羅絲·麥高恩
蕾切爾·敏納
帕皮·塞爾納
邁克·斯塔爾
麥克·奧康內爾
伊恩·麥克尼奇
製作人
麥可·P·弗萊尼根
艾威·勒納
阿特·林森
塞繆爾·哈迪達
電影製作歷程
這是一個有關夢想、妄想、愛、貪婪甚或墮落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伊莉莎白·肖特是一個令人迷惑的年輕女孩,一個涉世未深的好萊塢新星,在1947年1月15日遭遇了一場至今未能破解的令人咋舌的謀殺案。於是,她開始成為了一個傳說,成為無數人言說或書寫的對象。1987年,黑色小說作家詹姆斯·艾羅瑞將這個故事寫成小說,將她稱作“黑色大麗花”,2006年,名導德·帕爾瑪又將這部小說搬上銀幕。
本片並非“黑色大麗花謀殺案”被首次改編成藝術作品,1975年就有導演羅伯特·蘭斯基的電視電影《誰是黑色大麗花?》 ,1988年又被改編成電視系列劇搬上螢屏,1998年,這個故事又被改編成了電腦遊戲。而且還有搖滾樂隊以其命名,備受爭議的樂手瑪麗蓮·曼森甚至還據此創作了一系列的水彩畫。
眾多不同藝術形式的作品中,布萊恩·德·帕爾瑪的《黑色大麗花》應算是最受人們期待的,畢竟導演德·帕爾瑪的創作功底不可小視,而希拉蕊·斯旺克、喬什·哈奈特和斯嘉麗·約翰森這一眾實力派的演員陣容也是影片好看的強力保證。
喬什·哈奈特和斯嘉麗·約翰森,都是這兩年迅速走紅的演技派,他們身上所都具有的古典氣質為《黑色大麗花》這部影片帶來不少那個年代的氣息。而兩屆奧斯卡影后的獲得者希拉蕊·斯旺克也將為觀眾帶來不少驚喜,一向擅長表現中性氣質角色的她這次一改戲路、接受挑戰,出演一位上流社會的富家蕩女,著實讓人吃驚也讓人期待。
獲獎情況
2007年義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會銀絲帶獎BestProductionDesign(MiglioreScenografia)丹提·費瑞提
2007年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攝影(提名)維爾莫斯·齊格蒙德
2006年威尼斯電影節GoldenLion(提名)布萊恩·德·帕爾瑪
幕後花絮
最初,大衛·芬奇曾打算執導本片,並希望將本片拍攝為時長3小時的黑白影片。後來他決定退出,因為不相信製片方會按照自己的構想拍攝。
馬克·沃爾伯格曾打算扮演李的角色,與喬什·哈奈特演對手戲,但本片拍攝時間恰恰與他簽約出演的《義大利任務》續集《巴西任務》 (The Brazilian Job)出現衝突,儘管《巴西任務》推遲拍攝,但沃爾伯格依然無緣本片。
在真實事件中,伊莉莎白·肖特是一位懷有明星夢的女演員,20世紀40年代末,她從麻薩諸塞州的梅福德來到好萊塢,作為一個流浪者和花瓶,她從未想過能躋身影壇。肖特於1947年1月初失蹤,1月15日,被兇手毀壞嚴重的肖恩的屍體出現在洛杉磯南部的空地上。
瑪吉·吉倫哈爾曾被邀請扮演伊莉莎白·肖特,但被其拒絕。
布萊恩·德·帕爾瑪在本片開拍的1年前認識了羅斯·麥高恩(Rose McGowan),並讓她扮演雪莉的角色。
在確定由Mark Isham擔綱本片配樂之前,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曾是最初人選。
布萊恩·德·帕爾瑪曾邀請愛娃·格林扮演瑪德琳,但愛娃·格林由於不願扮演蕩婦而謝絕出演。
格溫·史蒂芬妮(Gwen Stefani)曾為扮演凱·萊克的人選。
本片為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開幕式影片。
菲路安·巴克(Fairuza Balk)也曾是扮演瑪德琳的人選。
小說拍攝權早在1986年便被買下,20年後才被搬上大銀幕。
片中曾出現伊莉莎白·肖特的真實驗屍照片。
精彩對白
Sgt. Leland "Lee" Blanchard:The victim has been cut in half, all the organs removed, blood drained from the body, and the mouth sliced ear to ear.
李:受害人被切為兩截,所有內臟均被取出,血液已經流乾,嘴角被切開至耳際。
穿幫鏡頭
牆上開關的樣式明顯不可能出現在40年代。
從德懷特父親家中拿出的盒子上出現了條形碼,條形碼從1966年才開始使用。
當德懷特到雪莉的臥室取手提箱時,臥室的牆上掛著貝蒂·佩吉的海報,貝蒂·佩吉在1950年才開始模特生涯,而影片故事發生的時間是1947年。
在1945至1946年間,加州的汽車牌照是被安在車尾的。
當德懷特與瑪德琳在車中談話時,汽車的引擎罩落有雨水,而在隨後的鏡頭中,引擎罩上卻滴水皆無。
片中影院放映《笑面人》的鏡頭中,可以發現只有一台放映機,在40年代的美國,所有的影院都使用兩台放映機,因為每隔20分鐘要更換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