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黃溪夜泊
創作年代:宋代
作者:歐陽修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楚人自古登臨恨[1],暫到愁腸已九回[2]。
萬樹蒼煙三峽暗[3],滿川明月一猿哀[4]。
殊鄉況復驚殘歲[5],慰客偏宜把酒杯[6]。
行見江山且吟詠[7],不因遷謫豈能來[8]。
作品注釋
[1]楚人:楚國人。楚,戰國時的大國,為七雄之一,據有今湘、鄂、皖、江、浙諸省之域。登臨:登山臨水,謂遊覽自然勝景。《楚辭·九辯》:“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2]暫到:剛到,乍到。暫,始、初。愁腸已九回:猶“九迴腸”。形容迴環往復的憂愁。迴腸,極言內心憂慮不安。蕭綱《應令》:“望邦畿兮千里曠,悲遙夜兮九迴腸。”
[3]萬樹蒼煙:青色的煙霧籠罩著茂密的樹林。萬,極言其多。蒼煙:青煙。
[4]滿川明月:明月的清輝朗照著平曠的原野。川,平野、平地。一猿哀:柳宗元《入黃溪聞猿》:“溪路千里曲,哀猿何處鳴。”
[5]殊鄉:猶“殊方”,異域,他鄉。殘歲:殘年,歲暮,指一年將盡的時候。
[6]慰客:猶“遷客”。慰,鬱悶。《莊子·外物》:“心若縣(懸)於天地之間,慰暋沈屯。”把酒杯:把盞,把酒,端著酒杯。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7]吟詠:這裡指作詩。《詩經·周南·關雎序》:“吟詠情性,以風其上。”孔穎達註:“動聲曰吟,長言曰詠,作詩必歌,故言吟詠性情也。”後因用為歌詠或作詩的意思。
[8]遷謫:被貶謫到外地。
作品賞析
歐陽修的這首詩作於1037年(於景元年),為《夷陵九詠》之六,曾被收入《零陵縣誌》。[1]黃溪,水名,源出雙牌陽明山摩天嶺西麓,由南向北流經永州市零陵區東北至祁陽白水入湘江,流域面積100餘平方公里。該詩寫作者夜泊黃溪的愁思和感慨。歐陽修謫居夷陵,曾經過黃溪,登山臨水之際,撫今傷古,感慨良多,遂有此詩。首聯的“恨”和“愁”二字,為全篇定下了基調。中間兩聯即事抒懷,情與景合:以蒼茫暮色和月夜猿啼,渲染了寂寞的氣氛。而異鄉殘歲和舉杯銷愁,表現出作者落泊的處境。前面這六句,句句為沉痛語,“恨”、“愁”、“哀”、“暗”、“驚”,字字血淚,將謫居山城之苦、忠而被貶之痛完全表現了出來。
古代詩人遭遇困厄奄蹇之時,向來善作寬解之言,以平衡內心的苦悶。胸襟開闊,善於苦中作樂的歐陽修更是如此:《戲答元珍》中有“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的自慰之語,而這首詩的末兩句亦筆鋒一轉,不再作傷心語,而是故作曠達語,極盡沉鬱頓挫之致。這兩句詩與元稹謫越州時作的《以州宅夸樂天》中的“我是玉皇香案吏,謫居猶得住蓬萊”品格相似,都體現出了曠達豪邁之氣。
全篇精確老到,寄意深婉曲折,表達了作者深深的惆悵之情。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1030年(仁宗天聖八年)進士,曾任諫官,因支持革新派范仲淹,遭貶滁州,繼之又遷知揚州、穎州。晚年回朝,先後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文學成就突出,為北宋文壇詩文革新運動之領袖,王安石、蘇洵、蘇軾、曾鞏均出其門下,擅長散文、詩詞、史傳編纂和詩文評論,尤以散文成就最高。一生寫了五百多篇散文,具有平易曉暢、婉轉流麗的獨特風格,其中有不少是歷代傳誦的佳作。